2016年新年伊始,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消息引发了军迷的热议。事实上,早在60年前,“中国火箭之父”钱学森就呼吁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部队,而这发生在1956年元旦。本文
钱学森与毛泽东
据总参谋部空后来的二炮司令李说,钱学森的讲座安排在1956年元旦下午3点。贺龙元帅、陈毅元帅、叶剑英元帅、聂荣臻元帅也专程赶来参加讲座。钱学森的教学规格高,受到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据记载,钱学森讲课时在黑板上写了“火箭军”几个字。他说,这支“火箭军”,也就是导弹部队,是区别于现有陆军、海军和空的新型部队,是一支能够远距离、高精度打击目标的部队,是现代战争中极其重要的后起之秀。钱学森一激动就大喊:“中国人完全有能力靠自力更生制造自己的火箭。我建议中央军委成立一个新的军种。名字可以叫‘火军’,就是装备火箭的部队。”
“火箭军”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的。历史总是在传承中发展的,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成立就是对历史最好的诠释。
事实上,就在1955年底钱学森视察哈尔滨军工的前几天,哈尔滨军工的任新民、周、金家军等师长,给陈赓写了一份报告,要求陈赓转交中央军委。这份报告建议中国应该重视火箭技术和火箭武器的发展。由此可见,钱学森并不是第一个提出发展我国火箭技术和火箭武器的人。可惜因为这三个人当时不重,报道不具体,军方高层也不懂火箭,所以这个报道没有任何影响。
为什么先发展导弹,再研制大飞机?虽然钱学森不是第一个提出新中国要重视发展火箭技术和火箭武器的人,但新中国优先发展火箭和导弹的重要战略决策与钱学森密切相关。
1956年2月4日,周恩来会见了钱学森。这是钱学森回国后,周恩来第一次与他会面——虽然这次会面并不正式,但会谈的主题当然是火箭。周恩来指示钱学森尽快起草中国火箭工业发展报告,提交中央审议。
2月17日,钱学森向周恩来提交了《关于建立中国国防航空空产业的意见》。这次提交要解决的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中国应该优先考虑导弹还是飞机?
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空产业的意见
3月14日,周恩来主持军委扩大会议。钱学森与新中国的将领们进行了讨论。中心话题是为什么中国更喜欢发展火箭和导弹而不是战斗机。钱学森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首先看战斗机的发展。第一代战斗机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周期是十年,形成武器并安装在部队需要15年。发达国家是这样,但中国呢?我国工业薄弱,能设计不能生产,有制造能力,但大量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和配套雷达难以保证。15年的周期肯定是不够的!即使解决了这些问题,以我国的经济实力,大规模生产也是不现实的。
看导弹的比较优势。飞机是载人的,需要反复使用。所有组件必须通过海关,以确保安全。导弹就不一样了,它是自动寻靶的,一次性的。即使我们行业落后,也不能保证每一个组件都是最好的,但是按照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常见的组件结合起来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最后,通过以上两点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优先发展导弹的高性价比导弹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科研和试验上。一旦开发成功,国家又会穷,生产一部分应该不成问题。甚至从战争的角度来看,导弹不仅能有效打击地面,还能有效打击在中国和海上入侵的空敌人。在我国空陆海军比较弱的情况下选择突破导弹是一条捷径。
应该说决策者和钱学森都是务实的。仅仅依靠中国当时的经济实力、工业水平和制造能力,要在短时间内大量造出飞机并编入部队进行实战,确实很难。因此,新中国做出了发展“两弹”的战略决策。事实证明,这一决定是正确的,“两弹”完全成功,增强了我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影响深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一决定没有负面影响。因为飞机发展没有享受到“两弹一星”的战略地位和支撑——飞机发展虽然一刻也没有停止,但发展水平无法从根本上提高,远远落后于世界。军用飞机的命运还是一样,大型民用飞机的发展也没有阴影。这也是进入新世纪后党中央下大决心发展大型飞机的深层原因。
1.《李旭阁 二炮更名火箭军高端大气上档次 命名者竟是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李旭阁 二炮更名火箭军高端大气上档次 命名者竟是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836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