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在内蒙古根河市以北约40公里的山林里,萧良柱带领驯鹿群沿着道路向森林走去。萧良柱和卜冬霞生活在有“驯鹿之乡”之称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中国还有相对传统的鄂温克族猎人和1200多只驯鹿。
黄昏时分,驯鹿群沿着通往森林的路走着。这里的驯鹿还处于半野生状态,大部分时间在森林里寻找苔藓等食物。
驯鹿群的背后还有一个鄂温克族的传统居住地——“错落子”。现在大部分猎人已经不住在“厝螺子”了,这个地方还是留给偶尔来访的游客的,接待游客也是禁猎后补充经济收入的主要方式。
卜冬霞从河里取冰的时候不小心摔断了胳膊,萧良柱现在在家处理所有的工作。
帐篷前堆了一些冰块,小良渚打碎了几个水桶,带进帐篷烧水。这种传统的蓄水方式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
一些传统的生活用品放在“厝螺子”外面,让游客更了解鄂温克族的生活。
山里交通不便,供电也是靠太阳能板解决。
奥卢古雅的意思是“杨树林繁茂的地方”,是中国唯一的半野生驯鹿种群生长的地方,也是世界驯鹿分布的最南端——北纬52度。生活在森林深处的驯鹿部落以饲养驯鹿和狩猎为生,每年都不断迁徙,为鹿寻找食物。驯鹿是一种交通工具,是鄂温克族猎人的民族象征。驯鹿极其耐寒,怕热。它们通常在北纬66度左右的苔原森林中繁殖。这里的森林下生长着丰富的苔藓,是驯鹿的天然饲料。
“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晚上接近零下五十度,不过没关系,我习惯了。”
萧良柱,汉族,30多年前来到这里当伐木工,娶了当地的鄂温克族姑娘卜冬霞,从此留居。卜冬霞的鄂温克族姓氏是Blito Day,据说带领奥卢古雅部落迁徙到这里的最高首领是她的祖先马克西姆·Blito Day。奥卢的鄂温克族分为4个家族,即布洛天族、古德林族、索罗贡和卡塔昆族,他们相应的中国姓氏是布、古、索、何或戈。17世纪中叶,鄂温克族从贝加尔湖附近的勒拿河迁徙到埃尔贡河流域,此后一直在大兴安岭放牧驯鹿。
萧良柱说,虽然冬天交通和生活条件困难,但比夏天容易多了。春夏之交是产羔季节,熊很常见攻击小鹿。鄂温克族猎人过去以狩猎和放牧驯鹿为生,但现在禁止狩猎,但熊很多,尤其是在夏天。
据奥卢古雅鄂温克族乡镇政府统计,近年来,每年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驯鹿幼崽落入熊的口中。
入夜前,萧良柱搭便车进城,他们家也在城里有了房子,孩子在县城上学。夫妻俩虽然一年在山里住了近300天,但孩子主要住在城里,以后恐怕也回不到祖辈住过的山里了。
1.《北纬66度 探访鄂温克驯鹿部落 中国唯一半野生驯鹿种群生长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纬66度 探访鄂温克驯鹿部落 中国唯一半野生驯鹿种群生长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836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