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阅读
黄院士、一生致力于祖国的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他曾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刻苦学习,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致力于科学研究,华嘉年间来到厦门任教。他白手起家在厦门大学建立了一流的原子光谱实验室。
动荡岁月,不悔青春
黄1925年生于香港。不幸的是,他的父母在他的童年相继去世,他的家庭也在衰落。黄不得不和他的祖父母住在一起。从很小的时候,他就要和亲戚在香港、广东、广西之间来回奔波。15岁时,黄独自一人去广东平石求学。途中差点被侵华日军飞机投下的炸弹炸死。在家人的支持下,黄坚持读完中学,并于1945年考入广州岭南大学物理系。
黄在获得宝贵的学习机会后,经过刻苦学习,坚持勤工俭学,做了大量的批改作业、准备教学实验等教学辅助工作。通过努力,黄获得了岭南大学物理系最佳成就奖和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捐赠的留学生奖学金。
随着毕业的临近,黄面临着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选择:读研究生还是留在国内工作?由于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连续的国际学生奖学金,黄有很大的机会去华盛顿州立大学深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和稳定的生活,在当时的条件下,对于一个历经磨难的穷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当时中国正处于国民经济复苏时期,急需大量的理工科人才。受爱国主义的鼓舞,黄毅然放弃了出国的机会。1950年3月,他在没有毕业的情况下和同学一起匆匆北上,来到长春东北科学学院(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前身)开始学术生涯。
致力于科学研究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的钢铁、冶炼、地质勘探等行业急需快速准确的原子光谱分析技术,国内基本是空白色。黄坚定地致力于急需的原子光谱分析技术研究。在没有专业设备和研究场所的情况下,他在地下室挖出一台废弃的小型摄谱仪,进行了维修和调试,使用了过期已久的感光板,并与研究所合作建立了电解锌和石墨刷的光谱分析方法,并推广到工厂。这样,新中国的光谱分析研究就在废墟中进行了。
黄的光谱分析研究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他的许多发现和成就已被应用于实际工业生产和环境监测。自1952年以来,黄研究并建立了球墨铸铁和黄铜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将光谱分析扩展到工厂。他为抚顺钢厂研制了一种电花激发光源,这可能是中国第一个自制的用于光谱分析的电花光源。1955年,黄转向矿石和矿物分析,发展和完善了国外常用的半定量方法,即“几阶法”,并提出了“几阶法”半定量分析中的“接线法”和“内标法”,在当时国内主要采用照相谱图法的情况下,具有很大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1957年,他创立了能测定粉末样品中包括卤素在内的微量挥发性元素的双弧光谱分析光源,被国外专家誉为“最完美的双弧光源”。黄自1975年开始从事新型光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分析的研究。新研制的原子化-氢化物发生装置使用与一般雾化器相同的样品量,但可同时测定氢化物元素和非氢化物元素,氢化物元素的测定灵敏度提高20倍。他还多次参与该所和中科院主办的光谱培训班教学,为全国培养了一大批光谱分析科研、教学和应用的重要骨干。
黄的研究在不断的坚持中越来越深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及其同事承担了多项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和中科院重点科研项目,建立了多种环境污染物的标准分析方法。相关成果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原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1993年,由于在光谱分析领域的突出贡献,黄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也肯定了他的科研事业。
投身教学,开创新事业
1986年,应中国科学院支持特区建设的号召,应时任厦门大学校长的田昭武院士和吴存亚教授的邀请,他来到厦门大学任教。黄重新建立了原子光谱实验室。由于没有足够的研究经费和先进的仪器设备,经过一番努力,他获得了一台原子荧光仪,黄和他的学生们挤在一个小房间里,开始用这台仪器做实验。当时实验仪器的脉冲功率较低,不能满足实验要求。黄敏锐地指出,应该通过提高线光源的瞬时发射强度来改进仪器。此后,他们改进了这一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短脉冲格林辉光放电离子源-质谱仪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项技术成果获得2000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得到国外专家的广泛认可。
在厦门大学,黄从零开始建设了国内一流的原子光谱实验室,无论是设备还是研究工作。在教学中,他还不遗余力地查阅文档、做笔记、复制图表、设计投影内容,并精心布置每张幻灯片。当时没有先进的制作软件,所有课件都是在黄手工制作。黄也是我国原子光谱分析领域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和第一位博士后导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厦门大学的光谱研究乃至整个分析化学领域始终处于国内高校的一流水平。
丰富多彩的生活,大写的人
黄对他的学生一向很严格。他经常说,科学家也是社会的成员,要成为科学家,首先必须是资本家。他主张写论文一定要以实验结果为依据,避免吹嘘和夸大。黄老师发现学生文章用词夸张,会毫不客气地全部删除。他经常教学生,有些人在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会吹嘘。千万不要学这些做法,实事求是,不说话不说话。
除了教学和科研之外,黄还有着广泛的爱好和丰富的生活,所以他被称为“浪漫主义科学家”。他最初的理想是当一名摄影师,但看到国家的需要后,他投身于光谱分析,最终成为中国原子光谱大师。但是他在摄影上还是“鼓点”,所以崇拜了很多摄影师,最近出版了《用图片记录》一书。除了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作品,他还喜欢西方文学。他不止一次读过《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子夜》、《希腊神话》、《哈姆雷特》、《悲惨世界》、《简爱》等等。他年轻时体弱多病,现在已经90多岁了,但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还在默默为光谱分析做贡献。他还是每天上班,看文献,给同事和后辈发有价值的信息。经常和课题组的老师讨论学术问题,应邀参加学术会议,给学生讲课或专题讲座。他发给青年学生的四句话完美地概括了黄老的人生追求:“做人要踏实,做事要认真,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追求真理”。
人物简介:
光谱化学家,1925年9月21日出生于香港,籍贯广东新会。1945年至1949年,就读于岭南大学物理系。厦门大学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现代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中国化学学会主席、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主任、《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主编。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原子光谱/质谱分析。早些年,一种新的双弧光源被建立,它可以测量包括卤素在内的微量挥发性元素。20世纪60年代,我国建立了第一台原子吸收光谱仪和钽舟无焰原子吸收光谱仪。20世纪70年代,一种新的原子化-氢化物发生器被提出,它可以同时测量氢化物和非氢化物元素。近年来,研究了强电流微秒脉冲电源空心脏阴极灯激发的原子/离子荧光分析方法,提高了各种元素的检出限。他的代表作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稀土元素高分辨率光谱图谱》和《发射光谱分析的光谱仪器》第二章。2005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本期编辑:魏志波
提供材料:石惠杰
本次审核:余新生云培
1.《有一说二 化学名人 || 记中科院院士黄本立:科学泰斗 谨严立身》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有一说二 化学名人 || 记中科院院士黄本立:科学泰斗 谨严立身》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900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