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满峡道,诗人葬檀山”(下)
公元842年,71岁的诗人刘禹锡病逝于洛阳,葬于荥阳檀山。刘禹锡一生去过很多地方,但能算家乡的地方是荥阳。刘禹锡每次来此归来,之前都是被父母安葬,最后自己葬在这里。对刘禹锡来说,回荥阳就是回老家。
石昊之墓,现代人的花园
荥阳市景城路与正商路交叉口东南角,有一个刘禹锡公园。公园北面距正上路约100米处,是刘禹锡的墓。
墓穴呈半球形,高七八米,周长约20米。它南北而坐,上面刻着:“唐朝监察部尚书亲王的客人送给了军部的公刘(禁忌)余Xi的陵墓。”墓背上还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刘禹锡的传记。
82岁的荥阳历史学家陈伟介绍说,刘禹锡墓于1987年被确定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刘禹锡墓保护工程竣工,刘禹锡纪念馆建成。博物馆里有诗人的雕像,还有他最著名的《陋室明》。墙上挂的都是不同时期诗人的名句好句,让人感触颇深。
后来,荥阳市政府依托刘禹锡墓,以刘禹锡文学成就为主题,修建了文化公园,免费向游客开放。公园里有小桥流水,随处可见名家写的石雕对联。
公园里最有特色的景观是沿着主要游览路线修建的12个拱门。每一座牌楼都是以刘禹锡一生所在的一个重要地方命名的。这些包括刘禹锡出生的嘉兴、长安、洛阳、汝州等。,还有他的家乡荥阳。牌坊两侧刻有对联,是国内著名对联专家所写。
檀山北麓刘祖坟
《新唐书》记载:“(刘禹锡)葬于荥阳檀山苑。”民国荥阳县志曰:“刘禹锡墓在檀山。”也就是说刘禹锡葬在荥阳檀山。现在檀山是不可能找到的。那么,当年的檀山是什么样的呢?檀山刘禹锡墓在哪里?
“刘禹锡墓的位置大概在檀山北麓稍西。”陈伟说当年的檀山不是很高,最高点一百多米,南北七八里,东西十四五里。今天,在檀山南麓,荥阳有春秋时期的北京遗址。
刘禹锡71岁时写了一本自传,回忆他的曾祖父的祖先“在洛阳的北山有坟墓”。之后土地太窄,跟不上,就埋在荥阳檀山平原。
刘禹锡墓所在的地方有一个村子,叫狼窝刘村。据说村里大多数人都是刘禹锡的后代。陈伟猜测,郎窝刘村的村民可能就是为刘禹锡守墓的族人之一。刘家搬到这里时,这里相当荒凉,不时有狼出没,所以留下了“狼屋刘”的村名。
根据荥阳当地的传说,檀山的名字来源于山上无数的檀香树。然而,为什么刘的人民生活在荒凉之中呢?据陈巍分析,荥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大大小小的战斗都会对当地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刘禹锡墓以北约50英里,是楚汉军队的“缺口”所在地。刘禹锡在他的诗《奖励郑州放弃人看二十韵送二十韵的权利》中提到“尘埃填隙”,这就是“隙”。
二龙公主峰水宝地
刘禹锡在自传中提到,他的祖坟原在洛阳,但因地势狭窄,很难布局,所以搬到荥阳檀山安葬。那么,刘氏家族为什么选择檀山作为后人的安息之地呢?
陈伟认为,这可能与檀山的地形有关。檀山南有伏溪山,北有光雾山,中间是大片平原,只有檀山是小山,地形接近圆形。
人们过去注重风水。当地人说檀山像“珍珠”。南面的伏羲山青翠如“青龙”,北面的光雾岭黄图坡如“黄龙”。檀山被两条“龙”隔开,看起来像“两条龙拱”,是风水宝地。所以陈伟说,刘氏家族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作为家族墓地,很可能是因为他们也看中了这里的地形。
其实檀山的位置真的更好。除了洛阳至开封的主要交通路线外,当时的大江水镜和锁水也环绕着檀山。这里有山有水。站在谭山顶上,你可以看到和荥阳的美景。
北京与索之间的郑坛
还有一个传说可以证明当时檀山的重要性。
檀山以南不远,是春秋时期郑国都城所在地。北京古城是由的封地迁址而建,后来成为郑的都城。北京的边缘是水镜。刘禹锡的诗《奖励郑州放弃人看二十韵的权利》,开篇就提到“人从橘来”。橘指春秋时期郑的城门,此处指郑州。可见刘禹锡对檀山附近的景色非常熟悉。
根据传说,郭征用檀山作为祭天的祭坛。因此,在一些史料中,檀山也被称为“檀山”。这不仅说明檀山形似神坛,也说明檀山自古以来就在当地人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除了诗人刘禹锡,檀山也是另一位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安息地。李商隐墓位于檀山南麓,现已建成李商隐公园。李商隐把“檀山”写成“檀山”,大概是因为一地多名。
关于李商隐和郑州的故事,我们后面会详细讲给你听。
荥阳故居有神仙之名
提到刘禹锡,第一个闪现在很多人脑海里的念头就是举世闻名的明墓。虽然许多资料提到刘禹锡在贺州时写了《楼氏之明》,但没有史料明确指出这篇文章写在哪里。
那么,《楼氏之明》和荥阳有关系吗?很多人认为是有关系的。陈伟就是其中之一。
他说《商都司图》中提到刘禹锡:“小人祖上居京索间土树,荒田可耕,陋室不毁...它被安放在荥阳吴中……”其中,“土树”是指在墓地植树作为标记,“索靖”是指水镜和锁水。这是刘禹锡明确表示,他的祖先葬在荥阳,那里还有几亩薄地和几个“窝棚”。
刘禹锡漂泊一生,在荥阳的时间不多。公元797年,26岁的刘禹锡从扬州一路护送父亲的灵柩到荥阳安葬,在那里守孝三年。公元819年,48岁的刘禹锡再次回到荥阳,这次是埋葬母亲。所以荥阳是刘禹锡的“根”。
公元834年7月,刘禹锡奉命调往靠近洛阳、荥阳的汝州刺史。所以他在《汝州上去后谢丞相》中说:“忽孟天恩,略移近郡,家在上,家占洛阳。他病了,从江干(岸边)辞职了。他总是看到很多树,感到自豪,这很自然。”离家乡近一点,可以让刘禹锡的感激溢于言表,表现出对家乡的感情。
所以陈巍认为刘禹锡在荥阳的故居虽然不一定是《明墓》中所指的简陋的房间,但是刘禹锡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脑子里应该有荥阳故居的影子!更何况“山不高,仙有名,水不深,龙有灵”,这不是说檀山附近的风景吗?
东方金宝猛犸记者刘/齐/人物
负责编辑:李成
热点推荐(点击蓝色单词查看)
1.《陋室 (下)刘禹锡荥阳故居 是他心中那间“德馨陋室”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陋室 (下)刘禹锡荥阳故居 是他心中那间“德馨陋室”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979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