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五音联弹:

众合唱:【二黄导板】甘露寺内佛光现,

【回龙】看起来这件事大家有缘。

刘备:【高拨子】吴国太似王母驾坐在大佛宝殿。

吴国太:你把那家乡的事儿历代宗谱细说一番。

刘备:家住在娄山村涿州小县。

乔国老:他就是当今的皇叔一奇男。

刘备:实实的不敢当。

乔国老:老朽尽知你何,必要忒谦!

孙权:乔国老你为何将他来夸赞?

乔国老:刘皇叔请过来——这就是我们东吴的主君名叫孙权。

刘备:备少来问安。

吴国太:叫皇儿向前去把礼来见。

乔国老:国太传旨意,你还不向前?

孙权:无奈何忙还礼,国老你真真的讨厌!

乔国老:两国和好礼仪要当先!

吴国太:这员将是何名,家住在何方地面?

赵云:姓赵名云家住在常山。

孙权:原来是那赵子龙。

乔国老:他浑身是胆,在那长坂坡杀曹兵七进七出.可算得将中魁元!

赵云:长坂坡与曹兵屡次交战,三将军威名显。大吼一声喝曹瞒,我主爷洪福齐天!

吴国太:久闻得关云长甚是威严,为什么降曹瞒一十二年?

刘备:都只为曹孟德领兵十万,将二弟困土山。来了个张文远,顺说二弟降曹瞒,保皇嫂一十二年。

乔国老:提起了这桩事犹如我亲眼得见,曹孟德爱其男,上马金下马银美女十名他不贪。挂印封金辞曹瞒,过五

关斩六将,在那古城边弟兄们才得团圆。

吴图太:观刘备他生得好貌相,双手过膝两耳垂肩。

乔国老:问国太这相貌可称心愿?

吴国太:他与我尚香儿正配良缘!

赵云:请主公快向前把岳母拜见。

刘备:走向前整整冠,双膝跪在地平川,拜岳母如同拜泰山。

孙权:观刘备这相貌有什么好看?

吴国太:为娘我心已定你何必多言!

乔图老:适才间千岁说我讨厌,国太心已定你不要多言,你就坐在一边。

贾化:(众将官埋伏了啊)弓上弦刀出鞘埋伏在两边。

羽备:耳边厢又听得杀气连天。

赵云:赵子龙拔宝剑,

乔国老:我与你两下里——

赵、乔:观看。

赵云:却原来有人马埋伏在两边。

刘备:问国太这埋伏是何道理?要杀我情愿死在你面前!

吴翻太:甘露寺原本是清净地面,却为何杀气连天?

赵云:有埋伏在两边!

刘备:吓得我心胆寒!

乔国老:请国太把旨传。

吴国太:回头来我问孙权!

孙权:尊母后你莫听谎言!

吴国太:这件事——

众齐唱:大家为难!

这段唱词,录自海派京剧《甘露寺》中《相亲》一场。海派京剧《甘露寺》共分《过江》、《进宫》、《谏权》、《相亲》四场,这段唱是在最后一场,由吴国太、刘备、乔玄、孙权、赵云五个人,还有贾化轮唱这长达68句的“高拨子五音联弹”。

五音联弹又称五音连弹,双琴换手、换手连(联)弹等,属于传统说唱音乐的一种特殊演奏形式,由梅花大鼓伴奏乐师的演奏发展而来,由于他们每人都能演奏两种以上的乐器,而且技艺高超,所以共研发出一种新的演奏型式,由四人演奏五件乐器,每人双手同时演奏两种乐器,分别演奏邻座乐师的乐器,联合演奏一曲,再由梅花大鼓演员搭配击鼓,并在和谐的乐曲声中引吭高歌,称为“五音联弹”,很受欢迎,通常被安排在杂耍演出中的后段重头戏。

“联弹”的渊源可追溯到清代咸丰年间,《馀墨偶谈》记载:“咸丰中,都门弹词,有名‘八音联欢’者,其法八人团坐,各执丝竹,交错为用,如自弹琵琶,以坐左拉胡琴弦者为摩弦,己以左手为坐右鼓洋琴,鼓洋琴者以右手为弹三弦者按弦,弹三弦者以口品笛,馀仿此。又一人于坐外敲鼓节乐,音极悠扬,其书词亦绵邈可听,倾动一时。”这种演奏形式到清末曾有北城旗籍弟子沿袭,另有梅花大鼓乐师卢成科等人将大鼓乐器“三大件”:三弦、四胡、琵琶,加上两台扬琴,发展出“五音联弹”。

五音联弹形式奇特,风格别具,而且难度很高。要求这4名乐手在技巧娴熟的基础上,既要“一心二用”,又要“携手同心”,这样才能配合默契,众人共奏一曲。这种形式早已绝响多年,近几年来由中国民俗艺术社挖掘排演,使这一传统的地方民间曲艺形式重放光彩。

五音联弹也叫换手联弹,是北方戏曲梅花大鼓的演出形式之一。它由四人相互协作一从右边起第一个人右手抚琴,左手却按第二个人手中的三弦;第二个人右手弹三弦,左手按第三个人手中的四胡弦,如此四个人能同时演奏五种不同的乐器。海派京剧借用这个名词,却并非如法炮制,而是改为由多位演员轮唱、对唱、合唱。这段唱词,就是由几位演员以合唱开头,中间轮唱,最后再以合唱结尾。据说这种唱法的首创者是白玉昆,河北梆子德胜奎科班出身,原艺名白胜萍,本唱梆子旦角,后改唱京剧老生并兼演武生、红生,多才多艺。白玉昆到上海后,在求变、创新、出奇的海派京剧氛围中如鱼得水,于是借用北方曲艺之名来行自身创新之实。其实,多人轮唱的形式在传统剧目中早已有之,传统戏《二进宫》就是旦、生、净三人对唱、轮唱的。而五音联弹将其发展为多人轮唱,且给了它一个新名词以示新颖。后来有的连台本戏中把其他剧种的曲调引入联弹,几个人唱不同剧种的曲调。虽然如此,五音联弹基本还是多以二黄原板为基调,掺入一些垛句、数板,成为当时颇为流行的京剧曲调,受到观众欢迎。五音联弹也传到了北方,中华戏曲学校就演出《七擒孟获》中唱过五音联弹,马连良在他灌制的唱片中也曾唱过。更为有趣的是,天津文明戏班也对五音联弹加以借鉴,由于当时文明戏的唱词是由演员随时自编的,一人唱完,努嘴示意,第二人即接唱,被当地观众戏称为“努嘴联弹”。“努嘴联弹”词多腔少,通俗易懂,极为花哨热闹,用以烘托气氛是再也合适不过。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有当时.当地的客观条件。这段唱,原来主要是由刘备一个角色唱的,其中乔玄有些说白,孙权偶有插话。而刘备的唱词与乔玄的说白,许多与前一场内容重复,舞台效果显得有些沉闷。改为五六个人(连贾化在内为六人)轮唱,就活泼热闹得多。

俗语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海派京剧的目的,就是用好看、好听、好玩的热闹场面吸引人,让外行内行都来听、都来看、都来喜欢。当时的剧场连同戏班在内,完全是依靠票房收入得以存活、发展的,称观众是“衣食父母”,并不是一句客套话。这些“衣食父母”中,内行毕竟是少数,剧场、戏班必须让众多外行有热闹可看。上海剧场大多拥有被称作“班底”的剧团,聚集了一群各个行当水平平均的演员。对于这么多同级别的演员,若戏份常不平均,自然不行:让他们在台上你唱一句,我发一言,一方面可以避免戏份不均引起的矛盾,另一方面能促使他们各显能耐、互不相让,这样能让听众看得带劲、听得过瘾。鉴于此,有位评论家在谈到上海京剧院《贞观盛事》的唱腔时,就提出了一个建议——该剧集中了5位国家一级演员,若是在“金殿激辩”时运用一下五音联弹,可能会使场面更为精彩。可见直至今天,对五音联弹这种唱法感兴趣的还是大有人在。京剧本身,就是在西皮、二黄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曲调丰富而成的,五音联弹并没有背离这个广纳博收、为我所用的文化传统。然而,由于当时的海派京剧为幕表制,其唱词全由演员自编,有时会很粗糙,甚至还有“现抓哏”的情况,显得粗俗。((上海京剧志》著录《改良探阴山》中五音联弹的曲谱与唱词,其中有油流鬼唱“要包公让他到上海来玩玩”等词句,因而为人诟病。五音联弹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绝迹舞台,这是一个原因。然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此时的主流理论对海派文化心存偏见、予以贬斥,于是海派京剧中许多具有创新意义,为普通观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和技艺遭到了冷落直至湮没,令人惋惜。

投稿要求:原创,注明姓名、地址、联系方式

1.《【梨园大观】南派京剧《甘露寺》中的“五音连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梨园大观】南派京剧《甘露寺》中的“五音连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9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