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派出所接报案称,他们在定期对公司所运营的APP后台进行梳理时,发现2020年11月至12月期间,有约1600笔利用公司发售的抵用券进行购买的记录存在异常,经后台比对,发现有2个客户反复使用同一抵用券进行刷单。经查,犯罪嫌疑人朱某、李某利用系统漏洞分别骗取该公司640万元、130万价值的货物。目前,犯罪嫌疑人朱某、李某因涉嫌诈骗罪已被青浦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熟悉网购的人,对“薅羊毛”这个词汇应该不陌生。起初,它仅仅是指那种在消费活动中挖空心思、削尖脑袋去找优惠、占便宜的行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因此一般意义上的“薅羊毛”行为是正常的。说不定,还有一点点勤俭持家、艰苦朴素的正面含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行为的演变,“薅羊毛”这个词变得让人讨厌起来。
本来,商家的优惠是面对正常消费者的,他们通过打折、赠送等优惠活动,目的是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产生更多的消费行为。然而,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那些热衷于“薅羊毛”的人在网络上渐渐结成了“羊毛党”。有专门的人去收集各种优惠信息,有专门的群甚至是APP去传递信息,最后就是海量的人群在瞬间发起套取优惠利益的“薅羊毛”行动。
当商家的优惠遇到了“羊毛党”,他们以小博大的初衷当然会落空,这还算是好的。稍不留心,比如他们所设计的优惠规则中出现了漏洞,专门研究漏洞的“羊毛党”们就会一拥而上利用这些漏洞。一旦商家无法兑现他们承诺的优惠,“羊毛党”们则会通过投诉乃至诉讼的办法施加压力,最终导致商家损失惨重,甚至有商家为此倒闭关门。
但是,“羊毛党”却不管不顾,面对显著的漏洞却非要天量成交,其恶意十分明确。
更极端的“羊毛党”为了利益最大化,不惜铤而走险去实施盗取他人信息等犯罪行为。合乎规则的正常自利行为当然不可耻,但“羊毛党”们的行为一旦越过了道德和法律的界限,就不仅仅是讨人嫌了。
1.《疯狂“薅羊毛”?两人利用抵用券漏洞共获利770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疯狂“薅羊毛”?两人利用抵用券漏洞共获利770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010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