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号码:197-435
[白杨李赞]
正文/茅盾
白杨真的不一般,我夸白杨!
车子行驶在伸手可及的高原上,那是一条黄色和绿色错综复杂的大毡子,扎进你的视野。黄色是土壤,未开垦的废土,几十万年前伟大的自然力量成功堆积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色是人类劳动战胜自然的结果,是麦田。风吹过,一圈又一圈掀起绿色的波浪——此时此刻,你会由衷地赞叹老人创造的两个字“郎迈”。如果不是妙手,那确实是炼字语言的精髓。黄绿主宰,无边坦荡。这时候如果不是像并排的群山提醒你这些山峰就在你脚下,你会忘记车是在高原上行驶的。这时,你的感情可能是“壮丽”,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与此同时,你的眼睛可能会感到有些疲惫,你闭上眼睛看着眼前的“宏伟”或“伟大”,另一种味道在你的脑海里滋长——“单调”。没错吧?单调,一点点?
然而,一瞬间,如果你突然抬头,看到前面很远的一排——没有,甚至只是三五棵树,一棵树,像哨兵一样骄傲地站着,你困倦的心情会怎样?我当时惊讶地叫了一声。
那是杨树,西北地区很常见的一种树,但不是普通的树。
是一种求上游的树,茎直枝直。很干,一般都很高,好像是人造的,一尺之内没有侧枝。它的所有分支,都向上,并且紧密地连在一起,也像是被人为的,变成一束,永远无法侧身逃脱。它宽大的叶子也是向上的,几乎没有斜的,更不用说倒挂了;它的皮肤,光滑的银色光晕,略带蓝绿色。这是一种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顽强挺立的树。即使只有碗厚碗薄,它也努力向上发展,直抵张旭和张耳,巍峨不屈,迎着西北风。
这是杨树,西北地区极其常见的一种树,但绝不是普通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体态,没有弯曲的枝条,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特指“婆娑”或“侧身逃逸”,那么白杨就不是树上的好女人;但它威武,正直,朴实,认真,不缺乏温柔,更不要说它的坚韧和耿直,它是树上的大丈夫!当你走在融雪的高原上,看到这样一棵树或一排杨树傲然挺立在平坦的土地上,你会不会觉得那棵树只是一棵树,不会觉得它单纯、认真、坚强、不屈,至少象征着北方的农民;难道你一点都不觉得在敌后的辽阔土地上,有坚强不屈的哨兵像这棵杨树一样傲然挺立,守护着自己的家乡!你不觉得再进一步一点,那些枝叶紧密团结、奋发向上的杨树,现在象征着今天在华北平原用鲜血书写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吗?
杨树不是普通的树。在西北地区很常见,不被重视,就像北方的农民一样;它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会被磨破,不会被压迫,和北方的农民差不多。我赞美杨树,因为它不仅象征着北方的农民,而且象征着我们今天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或缺的淳朴、坚强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人民,看不起人民,固执地倒退着赞美贵族楠木(那也是直白的表现)的人,看不起极其普通易长的杨树,但我要大声赞美杨树!
——原载《文学立场》月刊1941年3月10日第6卷第3期
赞美:崇敬与赞美。
视野:视野的范围。
开如石(dǐ):平如磨刀石。
比如:很像。
偷偷的不知不觉的成长。子,长。
体弱多病(yānān):困倦的样子。
侧身逃生:指(树枝)从树干侧面斜向延伸。
晕(于n)圈:一个模糊的圈。
苏:树的枝叶在风中飘荡,像在跳舞。
丘枝:像龙一样盘旋的树枝。虬,传说中的龙。
巨人:魁梧高大。
纵横摇摆:纵横驰骋,杀人袭警。
楠(nán)木:常绿乔木,实木,是一种珍贵的木材。
秀琦(qí):漂亮,个子高。齐,高。
这篇短文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写的。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临分裂,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回到大陆,受朱德同志邀请去延安。在延安访问讲学期间,亲身观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战斗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作战的精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以赞美西北高原的杨树来写这篇文章,表达他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的杨树象征着北方农民的坚韧和勤劳,赞美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淳朴、坚强和奋发向上,同时也对那些“轻视人民、顽固倒退”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文章雄心勃勃,形象生动,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19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班。1916年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编辑、民国日报编辑。他是文学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1928年赴日本,1930年回国加入左翼作家联盟。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文化部部长和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月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林的铺子》等。
1981年3月14日,茅盾知道自己不能得病,捐稿费25万元设立“茅盾文学奖”,鼓励当代优秀小说创作。
祝贺吕梁作家白展权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白杨树课文 茅盾:白杨礼赞(那些年我们学过课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白杨树课文 茅盾:白杨礼赞(那些年我们学过课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013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