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面瘫又称核上性面瘫,是指面神经核上方区域与大脑皮质中心之间的皮质脑干束受损时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少见,常伴有偏瘫、中枢性舌瘫。面神经核上部的细胞接收两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形成面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睑裂上方表情肌的运动,包括额肌和眼轮匝肌上部;面核下部的细胞只接受同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由轴突组成的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睑裂下方的表达肌。所以中枢性面瘫的特点是裂眼以下面部表情肌麻痹,裂眼以上面部表情肌功能正常。中国医科大学航空综合医院神经外科陈国强
中枢性面瘫是最严重的面瘫之一,也属于大中风。脑血管疾病可导致中枢性面瘫,出现耳后疼痛、言语不畅、嘴角歪斜等症状,甚至出现脑血管疾病引起的部分失明和肢体功能障碍。当病毒感染严重时,可引起头晕、血压升高和耳鸣。通常作为面神经上行通路的脑血管受损,导致中枢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的病因
中枢性面瘫可由面神经核上行通路的任何部位受损引起,常见的损伤是内囊。可能原因:颈内动脉系统闭塞,尤其是大脑中动脉干、支闭塞;也可由血管瘤或高血压性血管疾病、外伤、颅内出血和颅内肿瘤引起。
导致中枢性面瘫的疾病包括:
1.颅内肿瘤。颅内肿瘤包括发生在脑实质的原发性脑肿瘤和从身体其他部位转移到大脑的继发性脑肿瘤。原发性脑肿瘤可发生在大脑、脑膜、垂体、脑神经、脑血管和胚胎残留组织。继发性脑肿瘤可起源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原发性肿瘤,转移途径多为血液循环。面神经麻痹发生在颅内肿瘤压迫面神经的时候。
2.高血压脑病。重度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脑动脉痉挛或脑血管调节功能失控,导致重度脑水肿和脑容量增加,即高血压脑病。高血压脑病,由于颅内出血和脑水肿,可压迫神经,引起面瘫。
3.颈内动脉系统闭塞。当颈总动脉闭塞时,可引起同侧大脑半球全前2/3梗死,最严重者可引起基底节梗死和海马沟疝。颈内动脉近端闭塞可能导致同侧眼失明或失明,对侧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偏盲,涉及主半球时失语。受影响的颈内动脉可听到收缩期杂音,并出现同侧霍纳综合征。颈内动脉系统闭塞后,脑血管会痉挛和面神经功能障碍,导致面瘫。
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特点
中枢性面瘫,上面部肌肉无麻痹,闭眼正常,扬眉皱眉。面印深度与对侧相等,眉毛高度和睑裂大小与对侧相同。在中枢性面瘫的情况下,面部下部肌肉瘫痪,即颊肌、胸大肌和口轮匝肌瘫痪。当患者处于休息姿势时,这一侧的鼻唇沟变浅,嘴角下垂,说明牙齿移动时,嘴角向健康侧倾斜。面部不对称不明显,面肌痉挛极其罕见。常伴有其他偏瘫体征,如腱反射异常、巴宾斯基征等。
临床症状有:
1.病变对侧眼睑裂下方的面部表情肌肉麻痹,眼睑裂上方可以皱眉、抬眉、闭眼。眉毛的高度和睑裂的大小和对面一样。正面皱纹等于侧面深度;2、常伴有面瘫、同侧肢体瘫痪、腱反射异常、巴宾斯基征等。;
3.无味觉、流泪、唾液分泌紊乱,听力无明显变化。
中枢性面瘫的治疗
绝大多数中枢性面瘫患者经过一定时间的神经修复后可以自愈,尤其是那些因脑梗死和局部炎症引起的短暂性中枢神经损伤。经过一段时间后,大脑局部可以形成功能性代偿,可以部分或基本缓解面瘫症状。但如果某些脑部疾病,如肿瘤等颅内占位性病变,在功能区引起神经元压迫,则由它们引起的中枢性面瘫,如果不妥善处理颅内占位性病变,很难自愈。
一些疾病引起的中枢性面瘫首先要治疗,如颅内炎症、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大多数疾病治愈后,通过康复治疗逐渐恢复神经功能。极少数神经病、药物、中医针灸等引起的面神经功能障碍。无效,外科治疗可以改善一些病人的状况。
1.《中枢性面瘫 什么是中枢性面瘫》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枢性面瘫 什么是中枢性面瘫》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036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