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的信(3) │黑暗的虚无
“我的作品太黑暗了,因为我常常觉得只有‘黑暗与虚无’才是‘真实’的,但我要对抗这些绝望的战争,所以有很多极端的声音。”这是鲁迅面对许广平女士在《两地书》中对自己作品的评价。
如果深入阅读和思考,就能看到鲁迅的人生哲学——“绝望中寻找希望”。
当代著名教育企业家于先生曾写过一本书《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与鲁迅的“思想”相比,它具有一定的“同质性”,但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他们的“思想特征”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鲁迅的这个“思想”中,“只有黑暗和虚无才是真实的”是最有哲理性的,也是最值得思考的。辩证地说,在一般的日常生活中,天的“光”是一种正常的状态,而天的“暗”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所以往往认为“暗”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而“光”似乎被忽略了,是“无”。在生活中,“艰苦的生活”似乎更“真实”,而富有后的“美好生活”却让人感到一种“虚无”,不是吗?暴富之后,你有没有这么“想啊想”过?如果不是这样,可以解释什么是有钱后的“虚无”——思想的空空虚,精神的无聊。
自然界夜晚的“黑暗”是一种正常的“现实”,是人类无法战胜的。与之斗争也是一种“绝望的抗战”。但是,从古至今的思想家们,不都是在这个“无敌的黑暗”中,用“思想”来对抗“社会的黑暗”吗?这种“黑暗中的抗战”不是“绝望的抗战”,而是常常给人类带来无法估量的“光明”——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光明”不就是思想家们的“思想”所带来的光明社会、光明人生、光明发展前景的社会和人生吗?
至于“偏激之声”,我认为思想家的“偏激之声”往往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积极之声”——因为他们的“思想”往往走在时代的前列,对于“门外汉”来说,这就是所谓的“偏激之声”。客观事实总是这样吧?
1.《黑暗虚无 读鲁迅书信③│黑暗虚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黑暗虚无 读鲁迅书信③│黑暗虚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054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