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7日,中国建成超级宽带网,标志着中国卫星通信进入高通量时代。日前,中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13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实践中,13号卫星采用频率较高的Ka波段通信,具有容量大、终端小、设备容易的特点。标志着我国卫星通信进入了高通量时代。中国超级宽带网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卫星通信进入了高通量时代。
不受地面条件限制,无缝“移动通信”成为现实
“我们都有这种感觉。飞机、高铁、轮船等交通工具上的互联网体验并不好。机舱内没有互联网接入。高铁上的手机信号断断续续。邮轮离开港口后,就变成了信息岛...这主要是因为地面移动网络无法实现全面覆盖。即使可以覆盖,也会造成切换过于频繁,难以为高速车辆提供服务。”十三号卫星项目总工程师刘芳表示,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部分地方信息传递还存在盲点。实践13号不受地面条件限制,凭借其组网快、接入快、成本低的优势,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实现无缝“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是指车辆、船舶、飞机等移动载体在移动过程中的卫星通信保障。实践13号,通过无缝多波束切换,具有机载、车载或船载终端的自动跟踪捕捉功能,可以连接导航空、航运、铁路等各种交通方式上的乘客。,彻底提升线上体验。
实践13号将在移动领域与我们的互联网结合,在灾害应急领域和应急通信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将引领中国高通量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实现中国卫星平台技术的跨越式提高,促进中国商用卫星的国产化,并对中国卫星有效载荷技术的后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Tai 空超宽带网络30万用户同时接入100兆
在实践中,13号卫星采用了与传统通信卫星完全不同的频率,不仅拓展了频率空之间全新的资源,而且大大提高了卫星的通信容量,达到20Gbps,是传统通信卫星的几十倍,甚至超过了我国以前研制的所有通信卫星的总容量。
有了这个能力,第13颗卫星可以同时接入30万用户,每个用户都可以享受到100兆宽带的无线上网体验。因此,第13颗卫星的实施不仅将使一些偏远地区能够轻松接入宽带网络,还将使我们在未来的高铁和飞机上享受到更稳定、更高速的网络通信服务。
此外,第13颗卫星的实践也将首次验证高轨道激光通信技术。根据该计划,在石坚13号卫星在轨验证证明这些新的通信技术可靠后,不仅这些技术将应用于后续卫星,而且石坚13号卫星本身也将投入正式的商业运营,从测试卫星转变为真正的通信卫星。
新动力更耐用,在轨道上的使用寿命为15年
与使用化学燃料飞行的普通卫星相比,第13颗卫星采用的另一项新技术是电力推进。这种全新的动力使得卫星效率更高,使用寿命达到15年,大大超过了目前常见的通信卫星。
在此之前,普通卫星主要依靠化学燃料燃烧产生能量来维持自身的飞行速度。另一方面,电力推进消耗电能来维持卫星的飞行。因为电推进的效率比化学推进的效率成倍增加,可以减轻卫星的负担。运载燃料的重量从过去的3000多公斤减少到100多公斤。
为了让新的电力推进系统更好地工作,研究人员还升级了电源系统,使用纯国产锂离子电池。
据第13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周志成称,这一次,第13号卫星肩负重任。电推进系统测试成功后,可广泛应用于其他卫星,特别是未来用于深空空探测的航天器,充分发挥电推进效率高、电池寿命长的特点,探索更深的宇宙。
以上是关于中国建设超级宽带网,标志着中国卫星通信进入了高通量时代。的所有相关介绍。如果你想了解最新的热门市场,请随时关注网站。边肖将立即为您提供最新最热门的新闻。
1.《中国建超级宽带网 标志着我国卫星通信进入高通量时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建超级宽带网 标志着我国卫星通信进入高通量时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055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