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年3月,这470公里的徒步也是小吴和他父母共同的“成长”。
徒步旅行的第四天,小吴和家人的关系缓和了。吴先生说,面对儿子不辞而别,他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每个人都有长大的一天。他和妻子不再劝儿子回家,而是更叮嘱儿子注意旅途安全。这次远足也是对他儿子毅力的考验。
这是一个一开始就遭到全家人反对的“回程”。
22岁的吴康琪决定完成从家乡宜宾军联到南充西华师范大学的470公里路程。出于安全考虑,父母甚至邀请德高望重的长辈劝说他取消计划。但2月5日,小吴还是偷偷从老家出发,徒步13天抵达南充。
回忆这次成都商报记者之行,小吴说,散步锻炼了他的心智,是他人生的第一次洗礼,让他更有勇气面对未知的恐惧和困难,更有理由迎接挑战和困难。
小吴的父亲说,他已经逐渐理解了自己的儿子,他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在那一刻不再是一个需要父母保护的孩子。他还为儿子写了一首藏文诗。“这不仅是对他毅力的肯定,也是对他今后工作学习的警示。虽然他已经长大了,但做事不要太冲动。”。
决定
从筠连到南充的大学生决定步行回学校
坐在华西师范大学华丰校区的咖啡厅里,小吴还是有点累。一周前结束的470公里“徒步旅行”使他的腿部肌肉需要休息一段时间。“现在想想,决定步行回学校还是一时冲动。”学软件工程的小吴腼腆地笑了。
对于小吴来说,“徒步”的想法突然来了。
1月15日,宜宾发生轻微地震,萧感觉到震动后走出家门,这让他感到“渺小”。“我不喜欢这种无力感。我迫切需要让自己的身心更加强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必须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小吴说他在准备考研,也希望通过锻炼帮助他备考。那天晚上,他制定了一个步行回学校的计划。
小吴在网上查了家乡到学校的距离,大概有430公里。他想买帐篷和睡袋,但是没能赶上春节。出发那天,他只带了一把伞和一个背包,背包里装了两套衣服,外加一双军靴、充电宝、日记本、水杯和充电器,大概有15、6斤重。
冲突
父母找长辈劝说孩子取消“徒步计划”
这次远足是小吴22年来第一次大胆的决定,但从一开始就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
“我儿子从小就听话,一切都会和我们商量。如果我们觉得不对,他可以听。”小吴的父亲吴先生告诉成都商报,他们主要担心不安全。“我希望他能在家看书,开学的时候坐公交车去上学。”。
春节前夕,小吴给父母做思想工作,想让他们自食其力。但令他惊讶的是,他的父母甚至邀请了家里德高望重的长辈来开导他。最终,双方都没有妥协。
在父母的印象中,小吴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几乎从不违背父母的意愿。但这一次,小吴觉得自己长大了,想独立完成计划,作为人生的洗礼。
2月5日上午8点,天下着雨,父母约小吴一起去探亲,小吴却以“晚点出门”为借口,让父母先走了。父母出去后,小吴开始背着背包和600元现金走回学校。
下午,小吴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对他不辞而别很生气,指责他太任性,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小吴反复向母亲解释自己的想法,但母子最终还是在电话里分手了。
当天晚上,小吴给妈妈发了道歉短信,希望她能理解自己,但是妈妈还是劝他先回家,小吴不同意。
阻碍
道路艰难。我想放弃选择,坚持,不想半途而废
从筠连到南充坐汽车只要四五个小时。按照小吴的计划,每天步行40公里,10天就可以到学校,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前两天很顺利。小吴根据移动导航确定路线,沿着国道和省道走,每天晚上定一个小镇住下来。“一开始很兴奋,一天走9个小时,但是只能走30多公里。”小吴说,为了安全,一日三餐几乎都是在沿途小城镇的面馆里解决,晚上住小旅馆二三十块钱。
2月7日上午,空下雨。小吴手里拿着一把伞,但雨仍然打湿了他的衣服,他的脚擦伤了,膝盖也疼了。雨停后,他用雨伞当拐杖勉强支撑身体,小心避开过往车辆。“幸好我没带帐篷,旅途中我意识到即使行李稍微重一点,也可能成为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时,他又接到母亲的电话,劝他回家。“我当时真的很动心,因为我只走了100公里,离学校还那么远,我想回去。”但是小吴还是拒绝了妈妈。事后他向成都商报记者解释说,他不想半途而废,因为他决定步行回学校。
小吴在徒步日记中写道:“虽然路很远,但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最后。我可以尽力做到不后悔。我大概想通了,验证了这些小道理。”
幸福
好心的大叔给他做了鸡蛋炒饭,被酒店老板拒绝了
2月17日下午5: 30,行走的第13天,小吴终于安全抵达南充,两天前开学。移动导航显示,小吴走了大约470公里,他立即向父母、同学和朋友报告了自己的安全,并在学校门口拍照留念。“虽然这次旅行没有给自己带来身体上的伤害,但我也感受到了太多的温暖和温暖。”小吴说。
他说为了节省时间,他会选择放弃省道,在部分路段走乡村路。山上雨雾弥漫,移动导航有时不准确。他有一次迷了路,被好心人邀请一路兜风,他婉拒了。每一个小镇,总有善良的人渴望为他指路。
2月7日晚,小吴因为累了几天,当天只走了31公里。一场大雨让他看起来很尴尬。那天晚上,他到了一个小镇,问了一个叔叔关于酒店的事情,好心的叔叔让他先在家休息一下,给他煎了一个鸡蛋炒饭,说“不收,慢慢吃”,这让他很感动。有一天徒步旅行结束,到了另一个小镇,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他只找到了160元/晚的酒店。他说当时身上只剩下120块钱,酒店老板拒绝网上转账。他手机充不上电,直接被老板请出去了。下楼后,在热心人的提醒下,他走了一个小时才找到一个小旅馆住下。
一路上我体会到了人情的温暖和温馨,但小吴说:“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我可能认为我是个骗子。”。
470公里行程
两代人的“共同成长”
儿子,“我终于知道我是一个有决心的人了。”
走了13天,小吴腿部肌肉有点累,还在休养。
他计算了一下账目。这次走路的总费用在900元左右,比坐公交车多600多元。到了南充,他只有20块钱,但他说:“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一路上所见所闻,极大地锻炼了我的心智。”
小吴说,在13天的徒步旅行中,除了忍受孤独,还有对未知的恐惧。小吴回忆说,有一天他因为早上出发太晚,白天走得很慢,直到天黑,离最近的城镇还有12公里。他打开手机,微弱的灯光洒在路上,夜风吹过,引起孤独和恐惧。
一路走来,除了偶尔从村民的窗户射进来的灯光,大部分都是黑色的山。“当时我很害怕。”为了克服恐惧,他哼着“敢问路在何方”、“固执”。他通常要走两个半小时。那天,他走完了一个多小时。当他到达镇上时,他觉得他终于得救了。
“这是我第一次做这样大胆的事。经过这次旅行,我终于知道我是一个勇敢而坚定的人。”小吴说,徒步旅行最大的困难是迈出第一步。当你迈出第一步,你会发现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如果你有任何困难,试着克服它们。其实生活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他们的父亲和儿子长大后,父母该放手了
儿子走后,吴先生除了担心儿子的安全外,还想起自己年轻时在江苏宜兴工作。他曾经骑自行车去60多公里外的无锡。后来,他说服妻子骑自行车从绍兴去杭州看西湖。“年轻人都这样。我想多跑跑步,看看外面的世界。”
吴老师说他儿子以前是个留守儿童。他和妻子一年前才回到家乡做小生意。这时,他的儿子已经成了大学生。在他的印象中,儿子从小就很听话,做任何事都习惯听他的意见。这是他儿子第一次这么坚决地做事。
小吴走后没几天,吴老师就开始佩服儿子的勇气。“当时他的心态其实很复杂。他希望他能安全回来,他害怕他会回来。毕竟他已经成年了。这是他自己的决定。对自己负责。”
46岁的吴先生得知儿子平安到达南充后,为儿子写了一首藏文诗。“吴的漳州是傻子,不走泥淖,齐的润泽是光,他用脚走千里。他急得身体前倾,南校看着他的腿,塞着耳朵,睁着眼睛,悟着东西。”每句话的第一个字都是“吴康琪徒步南充之行”。
吴先生说:“这不仅是对他毅力的肯定,也是对他今后工作学习的警示。他虽然长大了,但做事不能太冲动。”
翻看儿子旅行时发的朋友圈信息,突然觉得儿子在那一刻已经不是需要保护的孩子了。现在他长大了,独立了,该是父母懂得放下的时候了。毕竟他要独自面对社会。
1.《大学生徒步470公里返校 这是两代人的“共同成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学生徒步470公里返校 这是两代人的“共同成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058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