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太行红旗永不倒——写在红旗渠总干渠通水50周年之际
宽阔的红旗渠大道连接渠首,城市繁华中不失整洁,村庄田野风光里流露着富足……河南林州红旗渠通水50周年之际,在太行山下这块闻名海内外的土地上行走,扑面而来的发展气息,使人深深感到50年来,一条渠形成的精神,已经成为催人奋进的旗帜,永远飘扬。
太行红旗永不倒
图为《红旗渠全貌图》连体邮票。新华社发
红旗渠精神值得永远守护
“现在林州的工业、旅游业都发展起来了,生活比我们父辈不知好了多少倍,但是红旗渠精神没有丢,值得永远守护。”67岁的张买江老人这样说。
1960年动工,1969年全面竣工的红旗渠,是河南林州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引漳入林的人工水利工程。盘绕在太行山悬崖绝壁之间的渠道,是林州人用最普通的工具,劈开重峦叠嶂建成的“人造天河”,解决了世代缺水的困境。张买江的父亲为修建红旗渠献出了生命。当年只有12岁的张买江,拿着父亲留下的工具加入了开山凿石的行列。红旗渠建成通水,张买江继续学业,毕业后走上了小学讲台,一干就是50年。“林州发展了,不能忘记父辈作出的努力和吃苦精神。”张买江经常对学生们讲的一句话,如今体现在红旗渠干部学院的校训里。
2013年正式成立红旗渠干部学院,是多年来红旗渠精神不断传承弘扬形成的结果。“为民、务实、清廉”的院训,“传承红旗渠精神,增强党性修养”的办学宗旨,使红旗渠精神从这里走向全国和世界。目前,学院已成功举办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高级研修班和厅局级干部培训班体验式教学、国防大学国防研究班现场教学和国家部委、省内外等各级各类班次275期,培训对象涵盖了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领导干部,解放军军职军官,农村、社区基层党员干部以及国有企业、高校教职员工等。为了让当年劳模直接参与教学,学院配备了同声传译设备,安排同声传译人员,有效解决了劳模与学员之间的语言沟通障碍,实地教学更是增加了感染影响力。
为了使红旗渠精神走进教学,学院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了博士副院长1名,教学助理、拓展培训师等,聘请红旗渠特等劳模、除险队长任羊成,舍己救人英雄李改云,央视百家讲坛《红旗渠故事》主讲人李蕾,以及林州市部分领导干部,农村、企业党组织书记等共同组成本地师资队伍。编印了《红旗渠精神读本》《红旗渠的故事》《影视上的红旗渠》等特色系列教材。启动了对红旗渠相关人物和事迹的抢救性挖掘。深入了解修渠人的故事,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形成“一个资料库、一部故事集、一场摄影展、一群典型人”等主要内容的系列红旗渠资料文献,为红旗渠精神研究和学院教学充实了宝贵资料。
哺育一批好儿女
“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非得把林县贫穷落后的面貌给改变不可!”这是杨贵1954年被任命为林州县委书记时发下的誓言,如今,带领林州人修成红旗渠的老书记勤政为民的奉献精神,在新一代党员干部中得到体现。
郝家窑村党支部书记、农民企业家郝玉昌,2012年不顾家人和亲戚的劝阻,把自己城市里经营成功的建筑利润,投入家乡发展坡地经济,使昔日荒草丛生的穷山沟变成为集生态观光农业、绿色养殖业和林果采摘业为一体的秀美生态园;栗东生是临淇镇临淇村党支部书记,他从修路开始,把全村环境整治一新,使传统的商业更加繁荣,全社区现拥有上千家个体工商户,从事20多个行业。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传统,更使哺育新一代林州儿女打拼出了一片新天地。
林州市采桑镇秦家坡村的万福生,1983年开始从事建筑业,三十多年过去,他不仅成为实力雄厚的公司老板,更在建筑行业树立了品牌品质,经过他手的工程项目多次荣获优质工程奖。“踏踏实实,不奸不滑,俺父辈就是这样出力流汗修成红旗渠的,这才是我们林州人做生意的真正本钱。”万福生这样说。
“我想做像父辈一样为后代留下点什么的人。”有一万多名员工的林州商贸公司董事长石梅平说。为此她摆了6年地摊儿,走遍了林州全市所有乡镇的大小集市。“遇到困难和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会到山上的红旗渠边走一走,就会觉得人生没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
红旗渠儿女用吃苦能干取得的业绩回馈家乡:横水镇企业家李文顺承诺五年捐款1000万元。五龙镇岭南村企业家郝合兴,4年时间捐款超过500万元,并承诺身后向社会捐出其一半资产。东岗镇企业家雷全有捐款790万元,为家乡修路、建学校。茶店镇企业家李骁在上海创业,拿出1000万元设立了上海红旗渠公益慈善基金……
红旗辉映太行美
“红旗渠精神在林州半个世纪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精神立市、工业强市、和谐兴市已经成为我们的行动和实践。”林州市委书记郑中华这样说。
如今的林州,曾是靠天吃饭的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农业,坡地经济,沼气建设及循环农业建设蓬勃发展。在大型地下隧道式沼气工程上取得的“林州模式”,建立了多个农业现代园区。坐落于林州东北部的国家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红旗渠电器、林丰铝电、中农颖泰等一批企业展现着林州工业的发展,林州产业集聚区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入围“全省十强产业集聚区”。
以“红旗渠号”冠名的高速列车开通,让林州由交通末梢到三省通衢,带来了林州旅游业的发展。2014年林州共接待游客527.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3亿元,接待海外游客10万人次。
林州人的强项水利工程更是锦上添花,近年完成渠道改造1475公里,完成新建和治漏库塘351座,新打旱井水窖9300眼,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0平方公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完成30座。完成了四水厂建设任务,解决了21.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50年来,林州市工业企业数由54家增至1535家,增长30倍;工业总产值由1486万元增至1123.1亿元,增长352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4元增至13942元,增长257.2倍;地方财政收入由566万元增至21.4亿元,增长378倍;居民储蓄由543万元增至289.2亿元,增长5324倍;农业总产值由5366万元增至41.3亿元,增长18.4倍。
本站
凝聚筑梦正能量
2015年4月5日,是红旗渠总干渠竣工通水50周年纪念日。半个世纪之前,河南林州人民凭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在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削山拓路、临壑架桥,苦战十个春秋,建成了一条“人间天河”,有效地解决了林州的饮水灌溉问题。改写了这方水土的历史,留下了一个时代的奇迹。
绝壁上的“人间天河”从20世纪一路流淌到今天,红旗渠的精神也滋养了一代中国人。这个人间传奇,不但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豪情壮志,而且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但在社会主义艰辛探索时期为各领域作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示范,也为今天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重大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了巨大的正能量。
红旗渠传承了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是党带领人民从苦难走向辉煌的重要精神力量。今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红旗渠精神更要成为砥砺奋进、开拓进取的一个标杆、一面镜子,引导各行业、各领域谋实事求实效、发奋图强,适应经济新常态、自觉担当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任务。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红旗渠精神应该成为我们破除陈规陋习、体制弊端,涉险滩、破藩篱、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推力。
红旗渠凸显了群众意识、宗旨意识。修建红旗渠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林州人民祖祖辈辈期盼的吃水问题;修建红旗渠的过程,是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生动写照。红旗渠始终在提醒着今天的党员干部:只有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持久而成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红旗渠精神诞生50年来,不断与时俱进,彰显时代价值,已成为我们整个社会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上,它必将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拓展和提升,为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1.《栗东生 太行红旗永不倒》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栗东生 太行红旗永不倒》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09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