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作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很快就意识到自己文化的不足。因此,清朝统治者非常重视皇室的教育,制定并实施了一套规则,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严格的太子学习制度。
清代帝王研究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上课早,时间长。
按照规定,王子六岁开始读书,和今天差不多。但是,每天上课很早。你有多早?清代学者赵翼曾作过生动的记载。乾隆时期,赵翼在军部工作。他这样描述王子上学的场景:
余内直时,届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时部院百官未有至者,惟内府苏喇数人往来。黑暗中残睡未醒,时复倚柱假寐,然已隐隐见有白纱灯一点入隆宗门,则皇子进书房也……五鼓五班,相当于现在的三五。
这段话的意思是我在军部早就值班了,打算半夜三点在宫里呆着。这个时候根本没有人,所以经常靠着柱子打瞌睡。这时候,你会隐约看到一盏白色的灯飘过来,就是王子进了书房。
这个上学时间真的堪比半夜鸡鸣。
半夜开始上课,那么几点放学?答案是下午三点多,快十二个小时了,够吓人吗?
第二,关注文武,各种各样。
清朝的时候,太子也有一个课程表,上午两节课,下午两节课。上午有两节课,一节是历史,也就是儒史四书五经。与常人不同的是,太子虽然也学过历史,却没有研究八股文。因为八股文是考的,太子不用考,所以不学。这样,他们学习历史的实践性比普通学生强得多。
另一个是文学。主要是教诗词歌赋,学习创作一些散文诗词。
下午第二节课比早上有趣多了。一个是体育课,主要教骑射和武术。满族人一直标榜“骑射是满洲之本”,所以很重视这门课。在这样的教育下,清朝很多皇帝都有了武术的根基。比如道光,因为输了鸦片战争,给人的印象很淡。但其实他在武功上还是有些小技巧的。他曾经创造了自己的200种刀切风格,被称为“200连环刀切”。
下午还有一节课是语言。专门学满蒙。进入清朝后,满语被指定为国语,但其地位逐渐被汉语取代。为了不让太子忘记他的书,他专门教满语。至于蒙古族,是因为满蒙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被称为满族。为了笼络蒙古贵族,太子有必要掌握蒙古文。一方面显示了对蒙古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方便了交流。
第三,日程紧,休息少。
王子的学习日程很紧。紧绷到什么程度?一天只有两次休息。第一次是7: 30吃早饭,第二次是中午12点吃午饭。每次吃饭都不能超过半小时。也就是说,王子每天在校期间休息不到一个小时。
这是一天的时间表。就全年而言,几乎没有节假日,每年只有6天的假期。正月初一,端午,中秋和我生日,各放一天假,皇帝生日放两天假。即使是大年三十,大家伙们忙着过年,王公们还是要上学。
有人说清朝的皇帝总体上感觉还不错,可能和这种严格的教育制度有关。然而,两个极端相遇了。在我看来,从六岁开始如此高强度的学习,其实是对孩子身心的摧残。我怀疑这种学习的效果,甚至我认为这种高强度的学习会严重扭曲人格。从乾隆年间开始,清朝的皇帝就一直是尊卑不相上下。这个制度有原因吗?
1.《灵晨三点 来自清代皇子的灵魂拷问:你见到过凌晨三点的紫禁城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灵晨三点 来自清代皇子的灵魂拷问:你见到过凌晨三点的紫禁城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109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