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参考新闻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8月2日7时,中国首个火星探测任务“田文一号”运行20秒,成功完成首次轨道中途修正,继续飞往火星。
▲“天问一号”发射升空现场 新华社发▲“田文一号”上线空现场新华社
截至第一次轨道修正,-1探测器已在Tai 空飞行约230小时,距地球约300万公里,各系统状况良好。
3000N发动机点火完成了轨道修正,验证了发动机在轨道上的实际性能。接下来,田文1号将进行深度空机动和几次中途修正。飞行六个多月后,将到达火星附近,被火星引力俘获,通过刹车进入绕火轨道,进行登陆火星和科学探索的准备工作。
▲2020年7月27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公里处,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拍摄的黑白地月合影。▲2020年7月27日,田文一号探测器在距离地球约120万公里的地方用光学导航传感器拍摄了一张地球和月球的黑白照片。
为什么要中途改正?
据专家介绍,现在很多车都有车道保持功能。如果汽车偏离了自己的车道,它会自动纠正方向,让汽车回到原来的车道。火星探测器的轨道修正类似,不同的是火星探测器不仅需要修正飞行方向,还需要修正飞行速度等变量。但是在茫茫无际的tai 空中,探测器没有路标作为参考,所以难度很大。
在地面火力转移轨道飞行过程中,探测器会受到入轨偏差、控制精度偏差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探头长期处于无动力飞行状态,微小的位置和速度误差会逐渐积累和放大。如果不改正,探测器将错过火星,造成“相差千里”的严重后果。因此,在飞行任务中,有必要制定地面火力转移轨迹中途修正的控制策略,包括每次修正的时机、速度增量的大小和方向。在实际任务中,研究人员需要根据中途修正策略完成探测器相应的姿态和轨道控制,以保证探测器始终在预定轨道飞行。
据了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火星探测器准确送入预定轨道,使此次轨道控制的主要目标不再是修正轨道精度,而是完成3000N主机的首项工作和在轨标定。之后根据探测器的实际飞行状态,通过中途修正对发动机的推力和方向进行连续标定,并对中途修正策略进行迭代优化,保证探测器能够准确进入火星捕获走廊。
1.《天问一号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 事情经过真相揭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天问一号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 事情经过真相揭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121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