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中英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800亿美元,同比增长15.3%;过去3年中国对英国投资年均增长71.7%;去年英国对中国投资同比增长87.6%,增速位居欧盟大国首位。

● “明年1月起,英国将启动欧洲最好的对华签证政策,欢迎来自中国的游客。这将在我们两国人民已有的紧密的人文交流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英中两国关系。”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自己的官方微博上表示。

“老家来人了!”

邓明是伦敦一家电子公司的老板,在英国生活已经有18年了。早在10月初,他就得知了习近平主席出访英国的消息。他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为了迎接习近平主席的到访,他和唐人街的华人朋友们已经忙了大半个月。

做唐装、挂灯笼、升国旗,不少唐人街的华人商铺门前都张贴了“欢迎习主席”的标语或条幅。据邓明介绍,英国中华总商会和全英华人华侨还在伦敦市中心皮卡迪里广场的巨幅电子屏上,用中英文打出欢迎词。

“最近一周,唐人街到处弥漫着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氛围。我们非常开心,就等着习主席来了。”接受记者采访时,邓明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喜悦。

而英国官方的接待规格更是罕见: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为习近平主席举行古典而盛大的欢迎仪式,皇家金马车巡行,私人午宴与正式国宴轮番上场,下榻白金汉宫,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安排体现了英国王室的好客。要知道按照惯例,白金汉宫一年只接待两次高规格国事访问。

而英国首相卡梅伦也别出心裁,在首相乡间别墅契克斯接待习主席,举行“中英版庄园会晤”,成为此行的一大亮点。

按照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的介绍,此次国事访问只专访英国一国,规格极高,堪称“超级国事访问”。随行的企业家代表团覆盖了金融、投资、核电、汽车、基建、通讯、文化等多个领域。

白金汉宫则透露,此次习近平访问期间,双方将签署超过300亿英镑的贸易投资协议,协议金额将超过去年英中峰会签署的140亿英镑协议的规模。这将为英国开创3900个就业岗位。

当地时间10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英国首都伦敦,开启对英国为期5天的访问之旅。这是中国国家元首10年来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英国首相卡梅伦称此次访问将开启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

中英关系进入“黄金时代”,大手笔或成为常态。

产业投资多点开花

今年前9个月,在中国与欧洲主要伙伴贸易额同比明显下降的情况下,中英双边贸易额却为580亿美元,基本保持稳定。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投资合作的推进,中国的对外投资将大幅增长,而英国无疑将从中分得一杯羹

作为这次出访的重头戏,中英两国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宣布再结硕果。10月21日,中英双方达成多项合作协议,包括创意产业、能源、卫生和科技、金融服务、航空航天和教育领域,涉及金额约400亿英镑,超出预期。

本次访问还为准备进入中国市场的英国企业拓宽出口机会,吸引中国对英国地区的投资。双方将在零售领域签署超过10亿英镑的出口协议,这将有助于英国企业扩大在华业务。

与此同时,英国政府、精英阶层和主流媒体,都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卡梅伦政府和工商企业家们更是将其视为进一步推动中英经贸合作共赢的重要契机。此前,英国提出英格兰北部振兴计划,旨在通过巨额投资重振曼彻斯特、利物浦等老工业城市。中英双方已同意将“一带一路”倡议与英国“北方经济增长区”计划对接,并重点加强在高铁、核能等领域的合作。

今年前9个月,在中国与欧洲主要伙伴贸易额同比明显下降的情况下,中英双边贸易额却为580亿美元,基本保持稳定。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投资合作的推进,中国的对外投资将大幅增长,而英国无疑将从中分得一杯羹。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Danae Kyriakopoulou表示,中国在2015年至2025年间将可能向英国投资1050亿英镑,涉及能源、房地产、交通等多个领域。英国长期存在投资短缺,中国在基础设施的投资无疑有助英国解决这一难题。

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总体放缓,但中英两国投资经贸合作却保持持续发展——2014年中英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800亿美元,同比增长15.3%;过去3年中国对英国投资年均增长71.7%;去年英国对中国投资同比增长87.6%,增速位居欧盟大国首位。

10月20日,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前9个月,在中国与欧洲主要伙伴贸易额同比都是明显下降的情况下,中英双边贸易额为580亿美元,基本保持稳定。

“双边投资合作也令人高兴。”沈丹阳说,截至8月底,英国在华投资项目7992个,实际投入196.1亿美元。中国对英国直接投资存量从2010年底的13.5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14年底的128亿美元。现在英国是中国在欧洲投资增长最快的国家,已经有500多家中资企业入驻英国。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投资合作的推进,中国的对外投资将大幅增长,而英国无疑将从中分得一杯羹。一项针对146个经济体及其基建行业对中国投资吸引力的全球性评估报告显示,英国市场对中国投资者的吸引力排名全球第三。

“未来10年,中国有8%的对外投资将流向英国。”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品诚梅森合伙人陈希佳表示,“目前,全球大型建筑工程公司有八成来自中国,他们越来越看重来自发达市场的投资机会。英国以其透明的商业环境、渴求资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市场,以及与中国紧密的政治纽带,受到中国投资者的欢迎。”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员宋春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英在科技创新、服务贸易和人文产业等领域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合作。两国经贸合作已经呈现出双边贸易稳定增长、双向投资持续深化、新领域合作不断拓展的良好态势。

“战略信任与经贸合作是推动中英关系发展的双轮,中英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尤其是中国对英国的直接投资不断飙升。”宋春平认为,中英此次互动交流,对于两国拓展合作、求同存异、增进互信有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对中英两国关系保持稳定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金融合作更加紧密

在人民币出海的过程中,伦敦一直都是重要的目的地。英国不仅是首个与中国人民银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西方发达国家,更是率先发行全球首支主权级离岸人民币债券。未来,伦敦很有可能成为人民币国际市场的“西方中心”

伦敦金融城是习近平此次访问中的重要一站。

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和定位不容小觑,它是全球外汇、衍生品、贵金属和商品交易中心,也是全球金融不间断交易的重要一环。

而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伦敦金融城,近几年悄悄地发生了大变化。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纷纷入驻伦敦金融城,开启了历史性的新征程。

记者注意到,此次陪同习近平出访英国的代表团中,中行、工行、建行、交行、农行等“五大行”掌门齐聚伦敦,并且各自都有重要动作宣布,可谓盛况空前。

10月19日,中国建设银行伦敦分行正式开业。作为伦敦地区人民币清算行,建行这两年在推行离岸人民币产品和服务方面步伐飞快。随行的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表示:“习主席这次访英能为我们商业银行在伦敦、在欧洲的市场更好地发展,更快地发展,为我们搭建一个更好的桥梁,使我们一方面服务中国的国家战略,一方面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另外一个服务于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建设。”

事实上,自从2012年伦敦启动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之后,在伦敦的各家中资银行发展非常迅速。不仅纷纷获准开设分行,在发行人民币债券等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方面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进驻伦敦已经有80多年历史的中国银行伦敦分行也是伦敦离岸人民币建设最重要的主力军。10月20日,中国银行人民币交易中心宣布成立,并在北京、伦敦、新加坡三地,同步举行中国银行人民币债券交易指数全球发布仪式,该指数即日起向全球投资者正式发布。

据中国银行副行长高迎欣介绍,伦敦交易中心未来将全面覆盖欧洲和美洲地区离岸人民币、外汇、贵金属、商品、债券和其他衍生品报价及交易,大力发展人民币做市报价能力,形成全球人民币报价覆盖网络;中国银行也将强化以北京、上海、香港、伦敦和纽约为中心的全球一体化交易网络,大幅提升不间断交易能力。

除五大行外,国家开发银行也有大举措。10月20日,国开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举行10亿美元债券和5亿欧元债券上市仪式,这是中资银行在英国上市交易中规模最大的一笔。

一直以来,英国希望把伦敦打造成人民币国际市场的“西方中心”,中国金融机构也表现出与英方合作的意愿。伦敦金融城的最新人民币业务量数据显示,2014年伦敦人民币总体交易额比2013年增加了143%,日均交易量达615亿美元。其中现汇交易额为日均184亿美元,为2013年的3倍。

10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与英格兰银行20日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由原来的2000亿元人民币/200亿英镑扩大至3500亿元人民币/350亿英镑。中国人民银行与英格兰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并扩大互换规模,是双方货币金融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的体现。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与英格兰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并扩大互换规模,可为伦敦人民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流动性支持,促进当地人民币资产交易、资产管理等领域的业务发展,也有利于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人民币的跨境贸易结算已达到3.7万亿,人民币已经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结算货币。目前,人民币是全球贸易结算的第二大货币,是外汇交易的第六大货币,是外汇储备的第七大货币。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已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总经理宗良告诉记者,人民币有望在2025年跻身成为继美元、欧元之后的全球第三大货币。

英国一直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013年,英国成为首个与中国人民银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西方发达国家。2014年,英国又率先发行全球首支主权级离岸人民币债券。

习近平访英期间,作为两国不断深化金融合作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最新动作,中国还将在伦敦发行除香港地区外的我国首个离岸人民币主权融资工具。

此外,拉卡拉与英国最大的账单支付公司AllpayLimited签订合作协议,将共同建立一个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并探讨在社区便民服务、智能穿戴设备以及跨境电商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表示,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中国已处于领跑地位,英方合作者更多是希望从中方汲取经验和技术支持。

“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正在加快,而伦敦金融市场在离岸人民币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银行业分析师李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实现完全国际化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其关键是树立市场对人民币资产收益率的信心。这就需要市场中有更多期限更长的债券,国际上的货币储备管理者才能增加人民币资产的权重。

文化外交促进双赢

英国首相卡梅伦用“英国是中国在西方最好的朋友”来形容中英关系。既然是朋友,就不仅要经贸合作,更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享有默契

习近平访英的第二天,就给全国人民带来一个实惠的好消息,被认为是全球最严格签证国的英国向中国游客抛出了橄榄枝。

英国首相卡梅伦10月21日宣布,将对中国游客签发两年多次入境的签证,并有可能进一步扩展为10年多次入境签证,以吸引中国游客赴英。

“明年1月起,英国将启动欧洲最好的对华签证政策,欢迎来自中国的访客。明年1月起,英国将启动欧洲最好的对华签证政策,欢迎来自中国的访客。这将在我们两国人民已有的紧密的人文交流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英中两国关系。”卡梅伦10月22日在自己的官方微博上也发布了这一消息。

英国旅游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到6月,中国访英人数较2014年同期增长35%。发放给中国游客的签证数量在过去5年内增长近3倍。从2009年到2014年,中国游客在英国的年消费总额增长了326%,达4.97亿英镑。

英国路透社评论说,此时正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次的签证政策调整通过减少相关的繁文缛节和签证申请成本,吸引中国中产阶层前往英国旅游。不少英媒都认为,这将拉动英国的消费收入和经济发展。

“此举以我们拥有的一项真正的吸引力为侧重点。我们的文化、历史古迹还有购物环境,会吸引中国人来这里。”英国首相卡梅伦的发言人称,中国游客“对我们的经济贡献良多,我们希望在这方面做到最好,看看接下来这几年能有多少成长”。

英国政府网站称,这是英国政府旨在加强中英关系的举措之一,英国也将受惠于此。

英国旅游局首席执行官莎莉·巴尔科姆近日表示,相较其他欧洲旅游目的地国,中国游客在英国停留的时间更长、花的钱更多,“每22名中国游客就可以为英国旅游业带来一个工作岗位”。

除此以外,习近平此次访英也得到了广大英超球迷的关注,原因是在英国时间10月23日,习近平一行人将从伦敦转战英国“足球重镇”曼彻斯特,并将在前曼城中国球员孙继海的陪同下参观英超豪门曼城足球俱乐部。

习近平在访问前夕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曾表示,“英国有深厚的足球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足球发展经验,英超联赛是全球影响最大、经营最成功的职业联赛之一。”并肯定了近年来中英两国在足球领域开展的交流合作。

习近平对足球的钟爱广为人知。2013年12月31日,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他的办公室首度曝光,书架上有他踢球的照片。

不过,习近平前往曼彻斯特的理由并不仅限于此,作为英国近代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曼彻斯特是世界上第一座工业化城市。然而,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曼彻斯特也曾“疾病”缠身:水体和空气污染、居住环境恶劣、公共设施不足等问题严重。

1868年开始,曼彻斯特市通过开展城市规划运动,极大改善了市容市貌,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20世纪以来,制造业整体衰退,谋求改变的曼彻斯特抓住时机,成功实现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结构转型,并以其“创意产业”重新赢得世界的目光。

从“工业城市”到“创意之城”,曼彻斯特的转型之路令人深思。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的客座研究员初庆东表示,目前中国很多地区也在大力建设科技园区、积极发展创意产业,曼彻斯特在城市建设、经济转型、重视科技研发和应用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初庆东认为,“曼彻斯特与武汉等中国城市在教育、科技、艺术等领域已开展广泛交流,并且随着英国政策的支持,开始接纳更多与创意产业相关的留学生和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中国的资金注入也将为曼彻斯特的发展带来更多活力。”

解决英国燃眉之急

英国政府正在对能源计划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逐步关闭火力发电站的同时转向核能等清洁能源。2030年前,英国政府计划新建8座核电站,而此次与中国合作的欣克利角核电站是第一个项目。如果与中国合作建设的欣克利角核电站能顺利投产,那么英国政府将在能源问题上重新占据主动权

双方在英国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上的合作无疑成为了习近平此次访英的一个亮点。

宋春平告诉记者,中英经贸关系已经超越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示范意义和全球影响。“高层交往的密切和政治互信的增强使中英在2015年将开创双边经贸关系新的里程碑,为两国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促进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和合作模式,促使包括民用核能、高铁建设在内的基础设施大项目合作取得新突破。”宋春平进一步指出。

不过,对于英国政府而言,欣克利角核电站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此。近年来,英国政府为国内能源价格问题几乎操碎了心。

英国的天然气长期掌控在英国六大能源供应商手中。这六家公司在赚取巨额利润的同时,普通家庭和退休老人仍面临温饱问题。尽管能源大臣安伯尔·鲁德提出降价请求,且市场竞争管理局也找到了过度收费的证据,但能源供应商仍拒绝下调价格表。8月份,英国天然气公司将能源价格下调了5%,但与批发价格的跌幅相比非常微小。

今年年初,CMA指责能源巨头向当地消费者超额收费高达数百万英镑。英国能源组织首席执行官劳伦斯·斯莱德说:“企业虽与政府有联系,但价格的决策是个体供应商自己的事情。一些消费者提前了几个月购买能源,要修改价格表还需一些时间。”

显然,英国政府早已厌倦了与能源提供商的讨价还价。英国政府已提出在2030年前新建8座核电站,欣克利角核电站为第一个项目。这也是英国近30年来的首个核电站项目,并且是英国首次接受外资投建民用核电站。

对英国政府来说,如果与中国合作建设的欣克利角核电站能顺利投产,那么政府将在能源问题上重新占据主动权。如果这座核电站无法建成,那么其迫切期待完成的煤电站替换计划将再次面临失败风险。

欣克利角核电站位于英国西南部萨默塞特郡,是英国政府低碳经济目标的核心项目之一。英国首相卡梅伦承诺,在新任期内要实现有约束力的削减碳排放目标,同时保障电力供应。这意味着英国转向核能等非化石燃料能源是十分关键的。到2023年,英国政府将关闭国内全部12家火力发电站,未来十年,核电在英国能源供应市场的重要性将不断提高。建成后,欣克利角核电站提供的电力将占英国用电总量的7%。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中企与法国电力集团最终达成的合作协议或将达到2.1万页,而上周双方计划签署的文件只是上述协议的“袖珍版”。据估计,加上与政府签订的补贴合同、贷款担保和废料转移协议以及与主要供应商签订的合同,有关欣克利角核电项目的文件将达到7万页左右。

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发言人表示,“作为英国发展低碳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站将为后代提供安全、可靠并实惠的能源。英国政府和法国电力集团将继续推动欣克利角核电项目,为600万英国家庭提供电力,创建2.5万个就业岗位。这项协议必将物有所值,并获得政府审批。”

实际上,英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推进这个项目。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上月的中国之行宣布,英国政府将为中国在英国修建的核电设备提供20亿英镑的资金担保。英国能源大臣安博·路德也表态,英国政府将力促中国企业拿下欣克利角的核电站项目,“这个项目将创造2.5万个工作机会,也标志着英国进入新一代核电技术时代。它对于英国能源供应十分重要”。

1.《中英黄金时代 中英携手“黄金时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英黄金时代 中英携手“黄金时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24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