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姆斯在1967年首次提出将昆虫激素制剂开发成第三代杀虫剂的想法。昆虫激素作为昆虫生长发育的调节剂,能有效干扰昆虫体内的激素平衡,破坏正常的生长发育、变态和繁殖,导致害虫死亡,被认为是理想的第三代杀虫剂。
第一,体内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应用(IGR)
1.保幼激素类似物的应用昆虫体内有规律地分泌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如果人为施用适量的保幼激素、蜕皮激素或其类似物,会干扰昆虫体内的激素平衡,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天然保幼激素活性高,但不稳定,可被光分解,难以直接用作杀虫剂。自从Slama(1961,1966)从北美黄粉虫和冷杉的粪便中分别发现法呢醇、法呢醛和“纸因子”(甲基山奈酚)具有保幼激素活性以来,从植物中提取合成了许多保幼激素类似物,其中常用的有ZR-515、ZR-512、氢化萘和ZR-等,这类物质具有较强的脂溶性,容易穿透体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另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抗保幼激素或早熟激素可从熊果和大蓟中提取,人工合成了早熟激素1号和早熟激素2号。这些物质会破坏咽体的功能,抑制其分泌,导致昆虫过早变态、过早成熟、变形、不育。
目前,在蚕业生产中,可以应用保幼激素类似物来保持幼虫状态,从而提高蚕丝产量。
2.蜕皮激素类似物的应用蜕皮激素主要作用于幼虫至成虫,使昆虫蜕皮。许多植物含有蜕皮激素类似物,称为植物蜕皮激素,例如从紫衫中分离出的百年酮、从牛膝中分离出的山柰酮、从牛膝中分离出的牛膝酮。施用这些物质后,害虫可以提早蜕皮,不能正常发育。此外,罗宾斯等人(1968)发现了一类抗蜕皮激素,能有效防止昆虫蜕皮。韦林加等人(1973)发现了溴虫腈1号、2号、3号和噻嗪酮,它们已被开发成一种新型杀虫剂。这些杀虫剂的作用机制是抑制几丁质合成酶的活性,使幼虫蜕皮后不能形成新的表皮,变态受阻、变形或死亡。
二、信息素及其类似物的应用
信息素有很多种,但研究最多的是性信息素和性引诱剂。
1.性信息素或性引诱剂的主要类型所谓性引诱剂是根据天然性信息素的结构式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是引诱同性个体交配的信息素。获得诺贝尔奖的德国生物化学家布特南特首次将家蚕的性信息素——家蚕醇鉴定为反式-10,顺-12-十六烷二烯-1-醇。Bierl等人(1970年)分离鉴定出舞毒蛾性信息素为顺式-7,8-环氧-2-甲基十八烷,对雄蛾有较高的活性。胡梅尔(1973)鉴定并合成了棉铃虫性信息素混合物,其为顺式-7,顺式-11-十六碳烯醇乙酸酯和顺式-7,反式-11-十六碳烯醇乙酸酯(1∶1)。据不完全统计,已分离鉴定出近1000种昆虫的性信息素,人工合成了性信息素。国外已经有少量的性信息素商业化,我国也在大力试验推广。
2.信息素的使用方法信息素及其类似物控制害虫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预测害虫,另一种是直接控制害虫。
(1)害虫预测利用某些害虫的性引诱剂监测害虫的发生动态是最有效的方法。性引诱剂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诱捕准确。目前生产中已使用了多种昆虫性引诱剂,如玉米螟、桃小食心虫、大豆小食心虫、棉铃虫等,对这些害虫的预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害虫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性引诱剂直接控制。比如使用诱捕法或诱捕法,使用性引诱剂结合杀虫剂和捕虫机械可以有效杀灭害虫,比其他诱捕方法更安全有效;通过在非农田释放性引诱剂,吸引同性个体,干扰其正常交配,可以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此外,外源激素如聚集激素、疏散激素、利他激素等也不同程度地用于害虫防治。
1.《昆虫激素 昆虫激素及其类似物与害虫防治,您了解过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昆虫激素 昆虫激素及其类似物与害虫防治,您了解过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256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