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对歌曲本身表达自己的批评,但如果这种批评是基于“优越感”的心理预设,恐怕会成为对人心的直接攻击,让评论者像萨顶顶一样流下无奈的眼泪。」
“这个例子可能不太合适,就像一个漂亮的女孩,但是她的脸上涂了五厘米厚的粉。”
浙江卫视推出的音乐综艺《天籁之音》,上周六晚默默上线。然而,被批评哭的不是王力宏、张韶涵等大牌音乐伙伴,也不是各路玩家与诸神作战,而是萨顶顶。
萨顶顶的眼泪是从哪里来的?
作为参赛者,萨顶顶和伊莎贝尔在第一个节目中组成了搭档,表演了歌曲《易燃易爆》。
然而,在演出结束后的评论环节,乐评人丁太生表达了对萨顶顶的不满,称她的表演做作而浮夸,不像以前,当然还包括文章开头的那句话:像是五厘米厚的粉末。
丁的这番话立刻引起了现场其他评委的质疑和不满。
站在台上的萨顶顶只能非常礼貌地回应,但还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节目播出后,丁太生尖锐的评论被很多网友骂了一顿。他也在第一时间回应,暗示节目剪辑有问题,并解释他的言论。
在智看来,无论节目组是否扭曲了乐评人的表达,评价一个在舞台上全心全意表演,画了五厘米粉的女人,都超出了评论的范围,甚至在大众的目光下显得残忍。
萨顶顶的眼泪和丁太生的鄙夷所反映的,其实是人格与小众、态度与尊重的问题。
人格被尊重所重视
作为一个乐评人,丁太生这种各抒己见的态度,如果先抛开不礼貌的言论,是可以理解的。除了对萨顶顶和伊莎贝尔的赞美之外,表达他的不喜欢不应该成为责备他的理由。
声音不应该是单一的,我们允许多种声音存在。
但在节目播出后的回应中,丁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合理性,把网友的指责变成了“网络暴力”,把被骂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小众”身份和“少数敢于说真话的人”。
但问题是,“少数人”赋予身份的合法性真的能为“少数人”行为的合法性买单吗?
作为在场的少数人,丁的表达权并没有被他人剥夺。换句话说,我们容忍“小众”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和维护一个平台,一个让它正常表达的窗口。
“少数群体”的身份保障了发言权、表达自己个性的机会和权利。
而一个对自己作为“少数人”的行为毫无顾忌,被誉为“人格”的人,不仅滥用了“少数人”赋予他的权利,也不值得别人的尊重。
除了在节目中对萨顶顶出言不逊,这位乐评人还在平日对其他歌手进行“个性化”评论。
但当他面对别人的不同意见时,总是以“少数”的身份作为自己言行的护身符。
仔细想想,丁的行为是否也反映了目前网络上的一个典型现象?
总有这样一群人,把自己不讲道理、欠考虑甚至不理智的言论和行为标榜为被占多数的网民迫害的“少数人”,无形中给自己制造了一种道德崇高感。
我骄傲的敢于在“多数”中发声,为自己的人格撑起道德的保护伞,杜绝一切合理的对话和批评。
但这些人不明白的是,人格虽然需要保护和表达,但并不意味着标榜“少数”就可以成为放纵“人格”的理由。人格以尊重为价值。
展现自己的个性,不应该建立在贬低别人,不尊重别人个性的基础上。
在她的表演被指责为做作后,萨顶顶可以礼貌地回答和感谢,并对别人的批评意见表示尊重和接受,而不是嘲笑他们。而且她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让大家强行欣赏她的表演,这才是对她性格最好的诠释。
相反,无视他人感受的自言自语,不仅是一种尊重,更是一种伤害。
同样,尊重他人的人格,首先要学会约束自己的人格。
在舞台上,萨顶顶可以汇聚自己的个性,呈现出与演唱《左手指月》完全不同的自己,给观众精彩的表演;那为什么丁太生不能学会收敛,用更礼貌、平和、精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个性呢?
放低姿态,寻求平等
就像丁太生对萨顶顶的评价一样,要想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得尊重,既不能依靠自己在某个行业已经确立的权威“看不起”他人,也不能带着一种傲慢和偏见“看不起”他人,而是要努力放低身段,放低姿态,以“平等”的视角观察,做出客观中肯的评价和行动。
相反,只知道站在高处俯视的人,不仅会显得MoMo,甚至会变得无知,尊重就无从谈起。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无数的人在以他们力所能及的方式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但同时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总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散发着不知从何而来的优越感,无端指责攻击别人。
就像网上的一些文章和各大论坛一样,一方面把抗疫歌曲攻击为阴谋论来获取关注和赚钱,另一方面也不忘嘲讽歌曲创作的轻率,降低大众审美。
前两天,李荣浩对抗疫情的新歌《同根》被一位乐评人批评。巧合的是,这个乐评人是丁太生。
必须承认,某一首歌好不好,当然是众说纷纭的问题,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作为评论者的地位,会对评价和采取的行动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我们可以对歌曲本身发表意见,但这些意见的表达必须建立在充分尊重对方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优越”的心理预设上。无论是七岁第一次写歌的孩子,还是很久不写歌的老人,他们写的歌都是自己劳动的成果,都包含着自己的心血和情怀。
这些歌可能不被大多数人喜欢,但值得大家的尊重。所以与其高高在上的挑别人的毛病,不如权衡一下自己的评价是否合理,自己的定位是否合适。
除了强制力,还需要人性化
同样,需要学会尊重的不仅仅是那些莫须有的抗疫歌曲的批评者,还有一些基层管理者。
医生被投出小区,农民工复工回家有困难,被困在高速公路上徘徊的司机和师傅等。这些事情都反映了一些基层管理者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的“高态度”,以及不愿主动了解他人情况,把自己局限在“相关规定”的架子上的态度。
试想一下,如果在高速公路上游荡的司机师傅,能遇到一个愿意在路上安下心来倾听他的难处的经理,而不是一个听到车声,搬出一张相关规定催促他赶紧离开的人,那么他就不用冒着十几个小时不眠不休在高速公路上游荡的风险了。
同样,如果一些物业管理人员能够主动了解农民工回家的烦恼,而不是用死板的规定不分青红皂白地拒绝所有人,那么政府最终就不需要上诉了。
虽然我们都知道,在这样一个以“防疫”为第一选择的特殊时期,对于社会越轨者的违规甚至违法违规行为,需要一定的“强制”保障。
但是,基层管理者不应该坚决执行僵化的规则,而应该忽视人性化管理的原则,甚至不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比如这两天的一则新闻,一家三口在家打麻将被防疫人员打了。
事情还没调查清楚就冲到别人家,乱抢乱砸,从来都不是基层管理者应该有的姿态,也不是和谐社会应该有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是平等的,尊重和被尊重也是相互的。
管理者要学会在对话交流中保持低调,学会理解和尊重。必须尊重公民的生命和财产以及他们表达自己的权利。我们不仅要机械地执行法规,而且要灵活。
无论是表现性格还是放低姿态,尊重都是其核心。
在构词法中,尊敬的意思是“回头看”。我觉得这不是偶然,而是造词者的忠告:不要一直关注未知的前方,要记得回头看已知的后方。只有回顾和品味我们经历过的过去,我们才能学会感受别人的困难。
可以说,尊重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一种当我们回首走过的路时自然而然产生的共情。
我们的经历可能不一样,但我们的感情总有共同点。就像95后女医生甘如意,骑了四天三夜自行车赶回武汉抗击疫情,虽然我们很少有人能重复她的经历,但我们在困难面前团结一致的精神力量始终是相通的。
所以,在评价和审视别人之前,不妨先检讨一下自己,看看自己的身高,放低姿态,试着去接近和理解别人。
这样,真正的尊重可能离你我不远了。
1.《丁太生 落泪的萨顶顶:别再以高人一等的姿态书写“尊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丁太生 落泪的萨顶顶:别再以高人一等的姿态书写“尊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27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