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文老与山脚小学和尚
三角形代表二极管,箭头的方向表示电流可以通过的方向,AB为输入端,F为输出端。
如果A不施加电压,电流就会沿着A线流出,F端就没有电压;如果AB同时加电压,电流会在二极管的另一端被阻断,F端会有电压。
假设有电压为1,没有电压为0,那么只有同时从端子AB输入1,端子F才会输出1,称为“与门电路”。
同理,电路换成这样,只要AB输入为1,F端就会输出1,称为“或门电路”:
现在有了这些基本逻辑门,离芯片也不远了。你可以设计一个电路,它的作用是把一串1和0变成另一串1和0。
举个简单的例子,向第二和第四输入端施加电压相当于输出0101。在特定电路之后,输出端子可以变成1010,即,第一和第三输出端子具有电压。
让我们玩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游戏:
左边有8个输入端,右边有7个输出端,每个输出端对应一个发光管。从左边输入一系列信号:00000101,中间经过一堆电路,让右边输出另一系列信号:1011011。
1表示有电压,0表示没有电压。如果有电压,可以点亮对应的发光管,也就是七个发光管点亮五个,这样就得到一个数字“5”,如上图所示。
终于搞清楚数字是怎么显示的了!
如果要加1+1,电路的复杂程度已经超过了人智商的99%,就算是和尚自己递出来的,设计电路的计算能力也比不上一个算盘。
直到有一天,有人用18000根管子,6000个开关,7000个电阻,10000个电容,500000根导线组成了一个超级复杂的电路,诞生了第一台人类电脑,重达30吨,运算能力为5000次/秒,还不到现在手持计算器的十分之一。
我不知道工程师们为了安装这一堆电路,脑子里抽筋过多少次。
接下来的思路很简单,如何把这30吨的东西整合到一个钉子那么大的地方?这是芯片。
03
芯片制造与中国技术
为了减少30吨的计算电路,工程师们扔掉了所有多余的东西,直接在硅片上制作PN结和电路。先说硅片的制造工艺和国内的水平。
第一:硅
氯化这个东西,然后蒸馏,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硅,并把它切成我们想要的硅片。硅的评价指标是纯度。你想想,如果硅中有大量杂质,那么电子就不能在全轨道和空轨道之间平稳运行。
太阳能级高纯硅的要求是99.9999%。这玩意世界上有一大半是中国造的,早就当白菜价玩了。
芯片用电子级高纯硅要求99.99999999%(不算,11个9),几乎全靠进口。直到2018年,江苏新华公司才实现量产。目前年产量50万吨,而中国每年进口15万吨。
难得的是,新华的高纯硅出口到半导体大国韩国,质量应该不错。然而,30%的制造设备必须进口...
传统的高纯硅霸主依然是德国的威克和美国的铁杉,中国的任仲任重任重道远。
第二:晶圆
硅提纯需要旋转,成品是这样的:
所以切片的硅片也是圆的,所以叫“晶圆”。这个词不熟悉吗?
切割后,数千个电路将被封装在晶片上。这项工作被称为“晶圆厂”。你拍着脑袋想,以现在人类的技术,怎么才能完成这个操作?
用原子操控?想多了,朋友!当你被训练出御剑飞行时,人类可能无法操纵一个原子形成各种装置。晶圆加工过程有点繁琐。
首先在晶圆上涂一层感光材料,看到光就融化。光从哪里来?光刻机可以用非常精确的光线在感光材料上刻出图案,使下面的晶片曝光。
然后,裸露的晶片将被等离子体和其他东西蚀刻。这个设备叫蚀刻机。通过将磷掺杂到沟槽中,获得了一堆N型半导体。
完成后,清洗干净,重新涂上感光材料,用光刻机刻,用蚀刻机刻出凹槽,再撒上硼,即得P型半导体。
实际过程比较复杂,一般原理是这样的。这有点像3D打印,电线和其他设备一层一层地打包在一起。
这个晶片上的小方块就是芯片。芯片放大,电路成堆。这些电路并不比30吨的电脑好多少。底层是简单的门电路。
只有使用更多的器件,才能形成更大的电路,运行性能自然提高。
据说这是一个与非门电路:
我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把芯片做大?不是可以多装几个电路吗?表演不是赶上国外了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答案出奇的简单:钱!
一个300mm直径的晶圆,16nm工艺可以做100个芯片,10nm工艺可以做210个芯片,价格便宜一半,竞争对手在市场上可以稳扎稳打,赚钱后可以做更多的R&D,从而拉大差距。
题外话,中国军工芯片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因为我们不在乎钱!可以把筹码做大。
另外,硅片越大,遇到杂质的概率就越高,所以芯片越大,成品率就越低。一般来说,大芯片的成本要比小芯片高很多,但这对军方来说不算什么。
不要把“龙芯”和“汉芯”混淆了
第三:设计和制造
芯片制作工艺,建议在wifi下观看
用上亿个器件组成这么庞大的电路,让人头皮发麻,所以芯片的设计极其重要,和材料技术一样重要。
十字路口不合理的交通灯可能会导致大面积的交通堵塞。电子在芯片上跑来跑去,PN结有点小问题,电子也会堵车。
测试这个精致的电路设计只有一个方法,就是用!非常非常有用!
现在你知道芯片成本的重要性了,因为你不会花更多的钱去买一台同样性能的电脑,芯片公司没有市场份额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正因为如此,芯片设计不仅需要烧钱,还需要时间沉淀,属于“烧钱烧时间”的核心技术。
既然是核心技术,独立公司自然会发展,所以芯片公司有三种:设计制造,只设计只制造。
半导体是台湾为数不多的仍然领先于大陆的技术之一。基于台湾海峡两岸分治的事实,中国大陆和台湾暂时分开陈述。
早期的设计和制造都是一起做的,最著名的有:美国的Intel,韩国的三星,日本的东芝,意大利和法国的意法半导体;中国大陆:华润微电子、兰斯微;中国台湾:王鸿电子等。
国外,台湾,大陆,最落后的是大陆。产品大多集中在家电、遥控器等低端领域。手机电脑等高端芯片几乎空白色!
后来芯片越来越复杂,设计和制造分离,有的公司只做设计,变成纯芯片设计公司。比如美国的高通、博通、AMD,台湾的联发科,大陆的华为海思、展讯等。
逐一点评几句。
著名的高通就不多说了。全球一半的手机都配备了高通芯片;
博通是苹果手机的芯片供应商,手机芯片第二名毫无悬念;
AMD和Intel基本上把电脑芯片打包了。
台湾联发科走低端路线,手机芯片市场份额排名第三。用的国产手机很多,小米,OPPO,魅族。但是高通最近做的有点惨,销量一降再降。
华为海思康最有竞争力。大家肯定看了很多故事,不会开讲。除了通信芯片,海思还生产手机用麒麟芯片,随着华为手机的增长,其市场份额位列前五。个人觉得海思芯片的进步真的挺不错的。
展讯是清华大学的校办企业。是早期的大陆芯片企业。毕竟不能剃。是低端路线。前段时间有很多危机。后来又说是改变的开始。这并不容易,而且与世界巨人大不相同。
mainland China还有多家芯片设计企业,如晨星半导体、永琏科技、瑞宇半导体等。,都是台湾老大哥的子公司。他们的产品用在电视、便携电子产品等领域,相当滋润。
还有一种只制造不设计的晶圆代工厂,首先要说的是台湾TSMC。正是TSMC的出现把芯片的设计和制造分开了。
2017年,TSMC承包了全球56%的代工业务,规模和技术排名第一,市值甚至超过英特尔,成为全球第一半导体企业。
晶圆代工厂是台湾的天下。除了TSMC,台湾还有联华电子、立晶半导体等等,连美韩都要靠边站。
mainland China最大的代工厂是SMIC,上海华立微电子也不错,但是技术和规模远不如台湾。
然而,由于台湾神秘的社会形势,TSMC开始布局大陆,定居南京。近年来,台资和外资企业在mainland China疯狂建造晶圆代工厂,与当年的合资汽车如出一辙。
mainland China的SMIC有一个28纳米的工艺和一条14纳米的生产线,但不幸的是它还没有盈利。每个人都愿意把这份工作交给TSMC,它已经赢得了全球28纳米以下原始设备制造商业务的近70%。
美国、韩国、台湾已经有10纳米的加工能力。最近几个月,TSMC刚刚推出7纳米工艺,稳定了三星。第一个客户是华为的麒麟980芯片。
这两个哥们早就是老伙伴了。华为设计芯片,TSMC加工芯片。
说真的,如果大陆能够整合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利用灵活的政策和巨大的市场推动其进一步升级,我们追赶美帝的步伐至少会轻松一半。
第四:核心设备
芯片产量取决于工厂的整体水平,但加工精度完全取决于核心设备,即前述的“光刻机”。
光刻机,荷兰ASML公司风靡全球!不好意思,产量不高,慢慢等!
无论是TSMC、三星还是英特尔,谁先买阿斯玛光刻机,谁就能率先拥有7纳米工艺。没办法。太厉害了!
日本的尼康和佳能也做光刻机,但技术远不如阿斯玛。这几年阿斯玛一直找不到北,只能在低端市场抢份额。
Asme是唯一一家高端光刻机制造商,每台价格至少1亿美元。2017年只生产12台,预计2018年生产24台。所有这些机器都被TSMC、三星和英特尔抢走了。
预计2019年将有40台,其中一台用于SMIC。
既然这么重要,就不能多赚点钱吗?
首先,英特尔拥有阿斯美15%的股份,TSMC拥有5%,三星拥有3%。有时候,钱不是万能的。
第二,美帝立了瓦森纳协议,敏感技术不能卖。
有趣的是,2009年上海微电子的90 nm光刻机研制成功(核心部件进口),2010年美帝允许90nm以上设备销往中国。
后来,中国开始解决65纳米光刻机的问题。2015年,美国皇帝允许65纳米以上的设备出售给中国。后来,美帝开始失去对弟弟的控制,SMIC有机会找到了高端机。
但我们不必气馁。任何一家房地产公司都可以在销售上轻松干掉阿斯迈。哦,耶!
蚀刻机在重要性上仅次于光刻机,国内情况好很多。16纳米的蚀刻机已经量产,7-10纳米的蚀刻机也在路上,于是美帝亲密解除了对中国蚀刻机的封锁。
在晶片上注入硼、磷和其他元素需要“离子注入机”。2017年8月,国内第一台商用机终于面世,水平未提及。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拥有离子注入机70%的市场份额。
用一台“胶水显影机”来涂布感光材料,日本东京电子公司占有90%的市场份额。就连光刻胶等辅助材料也几乎被日本信越和美国陶氏所垄断。
2015年至2020年,国内半导体行业计划投资650亿美元,其中设备投资500亿美元,进口设备480亿美元。
据计算,近年来,中国平均投资130亿元,而英特尔在R&D的投资就超过了130亿美元。
在半导体设备上,中国没有比例,路还很远!
第五:密封和测试
芯片完成后,必须从晶圆上切下,用导线连接,装上外壳,顺便测试,这就是所谓的密封测试。
封测是台湾的天下,排名世界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一帮实力不错的小弟:四平、历城、南茂、新邦、靖远电子。
大陆三大封装测试巨头长江电子科技、华天科技、同福微电子都做得不错。毕竟他们只是芯片行业的末端,技术含量不高。
04
谈谈我们的中国核心
说到中国芯片,我们不得不提到“汉芯事件”。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从美国买回了芯片,并磨掉了原有标记。由于独立研发,他骗取了无数的资金和荣誉,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不好的影响是空以前!于是,长期以来,研究界一直在谈论核心色变,严重干扰了芯片行业的正常发展。
在硅原材料、芯片设计、晶圆加工、封装测试、相关半导体设备等大部分领域,中国仍处于“任中任重道远”的状态。
这种强制状态会持续多久?按照“烧钱烧时间”的理论,大概是2030年吧!
国务院发布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到2030年,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环节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企业进入国际第一梯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中国芯片的整体水平几乎处于零突破阶段。虽然市场份额很小,但是各个领域都有参与,前景可期。
05
芯片的极限在哪里
文末习惯性的抱怨人类科技的幼稚。
芯片作为每个人削尖脑袋都能达到的最高科技水平,它的基本能带理论只是一个近似理论,电子的行为仍然无法精确计算。
更进一步说,现在的技术虽然复杂,但其实只是玩电子而已。至于其他几百个粒子,完全不知道怎么玩!
芯片加工精度达到了7nm,虽然三星吹嘘会烧到3nm,那又如何?
能不能一直烧?1nm几乎只是几个原子,量子效应非常显著,所以近似理论不好,电子的行为更难预测,半导体行业不得不在这里停下吃饭。
烧钱,烧时间,烧到底是理论物理。基础科学除了烧钱烧时间,还要烧人,这是极其激烈的。100个智商高,99个是垫脚石!
工程师可以成为半僧侣,但物理学家必须经过训练。基础科学在中国被忽视了五千多年。现在没有每年打游戏那么火了。
我们不能只考虑电子。为了用中微子,还是赶紧忽悠吧。哦,不,我们正在号召更多的孩子学习基础科学。
你怎么想呢?欢迎大家一起留言~
1.《与非门芯片 看完此文,才敢吹牛说自己懂芯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与非门芯片 看完此文,才敢吹牛说自己懂芯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273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