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日鱼雷击沉 二战美军海伦娜号巡洋舰遗骸现踪
据美国海军时报(Navy Times)报导,由微软(Microsoft)共同创办人保罗艾伦(Paul Allen)投资领军、长约76公尺的「海燕号」(RV Petrel)研究船的团队,在先后于太平洋海域发现日本3万吨级战舰「山城号」(IJN Yamashiro)等军舰遗骸后,再次于索罗门海(Solomon Sea)附近发现,二战晚期遭日本鱼雷击沉的美军海伦娜号轻巡洋舰(USS Helena (CL 50))遗骸,在沈船75年后重见天日。
海伦娜号是美军二战前两艘圣路易斯级轻巡洋舰(St.Louis class)之一,以蒙大拿州的海伦娜市命名,由布鲁克林造船厂(Brooklyn Navy Yard)打造,1938年完工下水、1939年正式投入服役。母港为夏威夷珍珠港(Pearl Harbor),当日军发动突袭时,在港湾内的海伦娜号也遭受多枚鱼雷重创而损坏。后转往加州进行整修升级,加装20与40厘米口径的防空炮与最先进的雷达系统,1942年随队前往瓜达康纳尔岛(Guadalcanal)。
负责防卫瓜岛的海伦娜号,曾参与惨烈的瓜达康纳尔岛和埃斯佩兰斯海角海战(Battle of Cape Esperance)等多场战役,给予日本海军舰队重创。履建战功的她,却最终在1943年的库拉湾海战(Battle of Kula Gulf)中,遭到多枚九三式鱼雷(Type 93 torpedo)攻击,造成船身严重受损的沉没。幸运的是,邻近的拉德弗德号(DD-446)和尼克拉号共救起了超过750名海伦娜号的落水官兵,并因此获得了美国总统部队嘉奖荣誉。
从海燕号公布的海底影像和画面中能发现,海伦娜号巡洋舰的船身保存相对完整,仍可明显看出当年遭受鱼雷攻击的痕迹与位置,舰上相关的防空炮等装备则散落于舰身周围,静静地叙述那段惨烈的歷史。
1.《遭日鱼雷击沉 二战美军海伦娜号巡洋舰遗骸现踪》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遭日鱼雷击沉 二战美军海伦娜号巡洋舰遗骸现踪》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279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