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明艳阳,山空雨也奇,西湖与西方比较,浓妆淡抹总是合适的”。短短28个字,写尽了西湖之美。这应该是无数赞美西湖的诗中最经典、最贴切、最高尚、措辞最得体的一首。拟人的比喻把西湖的浓妆比作美人石,这首诗自问世以来便广为流传。从那时起,西湖就有了一个好名字——习字湖。这首诗的作者是900多年前杭州太守苏轼。
赵孟頫做了一尊苏轼的雕像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梅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坛巨匠,“三苏”家族成员,“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赋、散文都非常成功,他擅长书法和绘画。他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全才,也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公认的文学艺术造诣最突出的人物之一。
提到杭州,先不说苏东坡的书法,说下面的山珍海味“东坡肉”,“东坡肉”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杭州人感谢太守苏轼修筑大堤,造福一方的政治行动,“挑猪挑酒”送到苏轼家门口。苏轼让家人按自己的方式煮肉,款待大家。人们欣赏苏轼的深情,就把这样做出来的肉叫做“东坡肉”。
黄州冷食贴
苏轼、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在中国文坛颇有名气,后人称“三苏”。苏轼21岁时,随父亲和弟弟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当时的考官是流传千古的散文《醉翁亭》的作者和大作家欧阳修。苏轼的试卷《论刑赏忠义》让欧阳修眼前一亮,不禁拍案叫绝。他明显感觉到了这个年轻人的独特性,叹了口气:“三十年后,再也不会有人提起我了,大家都会说起这个叫苏轼的人。”欧阳修对苏轼的才华感到震惊,甚至称之为“可喜,可喜”为大宋才人苏轼。
《归安丘花园驿站》
书法完全完成了从初唐四大家到晚唐颜真卿、刘公权楷书的成熟过程,楷书的创作也发展到了一个完善的阶段,同时也进入了严格法制的阶段,形成了唐代“尚法”的风格。有法可依,书法才有规则和标准。但书法毕竟是人类精神的产物,是艺术的创造,过于严格的法度必然会限制人的创造力。苏轼的出现就像是在平静的水中扔了一块石头。想要在艺术上独树一帜,有所突破,就必须找到新的出路。苏轼提出了“尚意”的口号。
次韵秦太虚见聋诗帖
以苏东坡为代表的宋代苏东坡书法,追求以文采为基础的个体心灵的自然流露,从根本上突破了唐以来的写证倾向,将作为书法精髓的艺术品质推向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宋代文人更愿意写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闲情逸致,也在书中流露出了自己率真的气质,这是“尚意”风的思想基础。
艺术需要个性,有时候会变成潜在的危险。苏轼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他的政治观点使他一次又一次地被贬。《寒食帖》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三月初七写的两首诗。因为它的第一句话是“我来黄州已经三个寒食年了”,后来人们称之为“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幸存作品中最精彩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黄州冷食帖》的书法艺术语言运用得很好。端庄飘逸,大胆平和,有机融合。手稿最后,作者并没有名落孙山,只有《右黄州两大冷食》草草收场。这在苏轼传世作品中是绝无仅有的。可以想象,在这个春末时节,面对绵绵细雨,外面泥泞凄凉,书法家病愈,面对空厨房湿漉漉的木头,一片荒芜至极,望着故乡,斩断云路。看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这种情况,让人不忍读。
到季节性规律滑动
苏轼作为宋代“崇意”的开创者,一生仰慕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他欣赏两位国王“华丽而平淡”的书法。王羲之淡泊、平淡、深邃的书法风格是苏轼心目中的最高典范。
苏东坡仕途不顺,最后一次贬谪海南儋州。他真的走到了天涯海角,直到1100年正月哲宗去世,宋徽宗即位,很多被流放的大臣奉诏搬了进去,包括苏轼。苏轼回北渡琼州海峡时,写下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本书《姜尚铁》。铁笔力雄健,字正腔圆,构图自然,显示出他的气焰和“人皆老,书皆老”的境界。后人从他们的字迹可以看出,苏轼写这篇帖子的时候,他的笔已经动摇了,这是垂死的病态表现。苏轼写《姜尚铁》三个月后,享年六十六岁。
新年展览庆祝邮政
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倡导提高书法家知识素养的人,主张将书法家从对书法的执着中解放出来。书法家的知识素养直接决定了他的书法境界。黄庭坚评价苏轼:“东坡竹简形制温润,一点也不俗气。如果胸口有几千本书,那么书就不会生病,回答了苏轼书法“一点都不俗气”的问题。苏轼书法中的文章学习氛围,是从笔墨生动地铺展出来的。这种浓郁的文人气息影响了中国书法自宋代至今900多年的艺术道路。
苏轼死后一年,朝廷对苏轼的态度突然转变,皇帝颁布法令,严禁苏轼作诗,砸毁刻有苏字的石碑,毁坏苏轼的书法作品。
1.《黄州寒食诗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黄州寒食诗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287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