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周边外交政策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中亚地区都是重要的一环。 而印度也一直将中亚地区国家视为“北方邻国”,“印度的视线从未离开过中亚,中亚对印度的安全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与未来。”
中印间的合作与竞争问题是中印关系的重要内容。合作有利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中印关系长期发展;竞争一方面可能为中印两国关系发展提供契机与动力
另一方面可能成为影响中印双边关系的不利因素。因此,准确地把握中印两国在中亚地区的合作与竞争态势,对于两国关系的良性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1.中印两国进入中亚地区的共同缘由
中国是东亚国家,印度是南亚国家。冷战结束后,中亚地区国家成为两国共有的“邻国”区域。进入21世纪,中亚地区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日益重要的战略地位日益吸引着中国和印度。首先,“中亚”地区为中印两国提供了新的国际活动空间。苏联解体后,国际政治中出现了新的民族国家主体,即中亚地区五国。
中亚五国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是每个国家都是内部矛盾错综复杂,包括种族交织,民族混杂,经济发展缓慢,政权更迭等,这些都使得中亚地区成为国际关系中的“新巴尔干”
个性是这五个新独立的国家都实施独立的外交政策,寻求有差异的自身利益如对中国主导建立的中亚地区新秩序,吉尔吉斯斯坦与土库曼斯坦的认知就不同土库曼斯坦没有积极参加,只是与中国加强天然气合作。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对印度的认知也不同。
对于印度,哈萨克斯坦与之多建立能源合作关系,塔吉克斯坦则与印度不断加强军事合作关系。
随着俄罗斯对中亚地区绝对影响力的削弱,中亚五国无论其个性因素还是共性因素,都为外部力量的进入提供了空间欧美等西方大国加强对中亚五国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希望借此打通从南部进入该地区的通道,以此将中亚从俄罗斯的影响中摆脱出来。
美欧特别加强与中亚等国的能源合作,将中亚作为美欧能源“第四走廊”,这既可以让欧洲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过分依赖,又可以让中亚国家通过能源输出复兴经济,摆脱俄罗斯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土耳其、伊朗、日本、韩国、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其他地区大国也努力发展与中亚五国的联系,试图重新建立曾被“铁幕”阻断的历史联系
总之,随着中亚五国成为国际政治的权力真空地带,各方力量纷涌而至。其次中亚地区对于中印都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 “9�11”事件发生后中亚地区成为反恐问题的研究中心,从而使得“大中亚”的概念喧嚣尘上。
爱德华认为中亚大博弈的范围除了中亚五国,还应该包括高加索地区。梅农则认为中亚是一个更大的无缝网络,南高加索地区、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中国的新疆,都应被囊括其中。
可以说,“大中亚”地区以中亚五国为核心,靠近核心的第一圈是高加索和里海地区,第二圈是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中国的新疆,以及富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
心脏地带的扩大所带来的地缘意义不仅仅是单纯的加法,而是乘法———区位优势凸显,宗教民族范围更加广阔,能源成倍增长,原材料与市场更加广阔等等。在历史上,大中亚地区就是帝国的必争之地。
中世纪有印度和波斯帝国之争,近代有英国和俄罗斯之争。如今,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的威胁使得这一地区具有更加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尤其是中印两国,因为中国和印度都深受恐怖主义之害。
与中亚接壤中国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区极易受到境外扩散在中亚的“三股势力”影响可以说,稳定的中亚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新疆地区稳定的缓冲区与保证区而在印度,反恐局势更为严峻, 1994-2012年,印度因恐怖袭击致死人数高达62126人,其中安全人员9180人,平民23772人,恐怖分子29174人。
恐怖分子的一大来源就是集中在克什米尔地区的跨境恐怖分子,而这些恐怖分子往往也与中亚地区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
总之,中亚地区的整体安全局势对于中国和印度都具有切实的影响。最后,中亚地区对于中印两国都具有重要的经济战略意义。中亚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座落在通往亚欧的十字路口上。
作为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必经地,中亚五国自独立以来不断发现的丰富的能源资源,使中亚地区在中印两国眼中具备了新的魅力。
2014年中亚五国石油储藏量达312亿桶,占全球总储藏量的1.9%每日石油产量达2007千桶,占世界总产量的2.3%天然气探明量20.1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总量的10.7%,产量1459亿立方米,占全球天然气总产量的4.2%。
甚至有学者判断,环里海大中亚地区将会成为第二个波斯湾。随着中印两国的崛起,“ 能源成为制约中印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重要因素,在中亚能源大规模勘探和开发的背景下
中印加快了实施中亚战略的步伐,以期为本国的经济发展增添一个便捷的能源供应渠道。”中国和印度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后续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源以及广阔的战略纵深做支撑。
尤其是中国,已在2014年正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净进口国。中亚地区丰富的能源与便捷的地缘区位使得中国有希望通过路上能源通道获得经济发展的能源基础,进而摆脱“马六甲困局”。
除了为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提供能源动力外,中亚地区丰富的原材料与广袤的市场都可为双边贸易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2012年,中亚国家的国土面积400.29万平方公里、人口规模6500万、GDP总量3000亿美元市场空间与发展潜力都极为巨大。
中亚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哈萨克斯坦铬铁矿探明储量有4.7亿吨,仅次于南非、津巴布韦,居世界第三;化石能源资源并不丰富的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依然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其中塔吉克斯坦的水电资源就达6400万千瓦。
中亚地区的战略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对中国来说,中亚地区北连俄罗斯和南欧西临里海和西亚、南临印巴可抵南亚次大陆,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中枢地带。对印度而言,同样希望发挥与中亚经济的互补优势,加强经贸合作扩大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
总之,共同的历史机遇,共同的安全需求、战略需求、能源需求和经济发展需求使得中印两国不可避免地进入中亚地区。目前,中印两国在中亚地区的核心利益是安全和战略利益,能源和经济利益的地位在逐步上升。
2. 中印两国在中亚地区的存在特征
提及中亚地区的现状,国际关系学界经常使用的概念是“New GreatGame”,意指中亚地区是世界大国竞争的标的物。因此要准确描述中印两国在中亚地区的存在特征,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方面,从中亚地区大国博弈的整体结构图来看,中国和印度分属不同的博弈梯队。与历史上大国在中亚地区的博弈不同
如今,由于中亚地区拥有更加复杂的地缘战略意义,大国博弈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越了历史上的大国博弈。不仅博弈国的数量已大大增加并且形成了内在的逻辑。
如今,中亚地区的博弈群体可以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中俄,为主导力量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影响着中亚的地区秩序。
早在苏联解体之时,中俄便达成从边界入手共同维护中亚安全的默契。1991年5月,中俄就两国西部边界线划定达成协议。1992年10月,中国作为谈判一方,另一方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正式开始边界谈判。
至此,中俄正式牵手,强化了在中亚地区的存在,直至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形成固定机制。第二梯队是美欧,为主要的博弈者。
随着苏联解体及其对中亚地区影响的衰落,美国不断推出新的中亚战略,以至于中俄利益和他们在该地区的未来政治利益被美国军事和外交在中亚地区的行动震撼。
美国人首先提出了从土耳其到印度,从哈萨克斯坦到马尔代夫,从黑海沿岸到孟加拉湾的“大中东”概念。接着在2004年的G8峰会上 布什总统力推“大中东倡议”,但受到冷落。
2006年,美国资深学者斯达尔提出“大中亚伙伴计划”,着重以经济援助、重建阿富汗为切入点,将中亚“向南拉”,最终将“大中亚”整合为华盛顿主导的广袤地带。
2011年,美国再抛出“新丝绸之路”计划,更加直白地阐述了阿富汗作为连接中亚和南亚的桥梁作用。
从实践来看,美欧是从石油着手进入中亚 地 区 的。迄 今 为 止,美 欧 已 经 成 功 修 建 了 巴 库 - 第 比 利 斯 - 杰 伊 汗 输 油 管 道
巴库-第比利斯-埃尔祖鲁姆天然气管道也就是南高加索管线、重开了巴库-苏普萨输油管道, 也就是西线出口原油管道。这导致了中亚的极其复杂状况,“中亚邻国将中亚塑造成为形成中的缝隙市场。”
第三梯队是印度、土耳其、日本等国。这些国家的特点是没有在中亚地区的某一方面如安全、能源、经贸等方面获得权威的话语权,在大国博弈之下寻找机会实现自己的利益。
由此可见,与中国处于金字塔顶端相比,印度是在金字塔底寻求机会的成员另一方面,从中国和印度在中亚各个具体领域的存在来看,中国处于优势地位。
而且, 即使在中俄美的三国博弈中,“不仅仅是三国之间,而且三国与中亚地区国家的关系上,中国无疑是‘赢家’”。在中亚的地区秩序中,印度的影响力远在中国之后。
目前,印度缺席中亚地区新秩序的塑造平台上海合作组织。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维护共同利益,平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中俄联合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如今,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范围已远远超过其建立之初的安全领域,在能源合作领域、经贸合作领域、文化交流领域等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成员国就安全、经贸等领域达成多项协定。
如1997在莫斯科达成的在边境线上裁撤134000名部队人员的决议为扩大双边经贸合作,中国分别与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
而印度在冷战结束初期未抓住机会加强与中亚各国的交流,直到2005年才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国,迄今依然。
这意味着中国在该地区拥有远远领先于印度的话语权。在经济领域,中国在中亚地区的经济投入占有优势。尤其是能源合作方面,中国正是通过与中亚国家建立经常性能源对话机制,将其影响成功地扩展到其他领域。
中国第一条跨境石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全长3088公里,初步设计年输油量2000万吨,如果需要,可提高到5000万吨。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分为A 线、B线、C线和 D 线四部分。四线全部建成投产后, 可满足中国天然气消耗量的10%。其中,D 线由土库曼斯坦经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境外全长1000公里,于2014年9月正式开工。
再观印度,早在1993年就与伊朗接触,希望和伊朗达成协议,修建从伊朗出口,经巴基斯坦直抵印度的天然气输气管道,但该方案一直受困于印巴关系与美国压力。
2009年6月,巴基斯坦与伊朗就两国天然气管道项目达成协议,但巴基斯坦同时表示不能保证印度也可以通过此管道顺利获取伊朗的天然气。
因此,虽然印度也参加了巴伊天然气管道项目的部分谈判会议,但至今没有正式加入。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中国也是遥遥领先于印度。中国提出以中亚地区为支点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
现在,中国已是哈萨克斯坦的最大贸易伙伴国,哈萨克斯坦也是我国新疆的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还是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仅次于俄罗斯。而印度则还仅仅停留在与中亚国家的双边经贸合作层次。
究其原因,相对于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之间存在的利于边境贸易的广阔边境线,印度不仅与中亚国家并不直接接壤,而且,阻断在中间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也给印度与中亚地区国家经贸合作带来不可预计的变数。
此外,相较于印度所提供的“世界办公室”, 发展中的中亚各国更需要的是“世界工厂”中国。 总之,现阶段,中印两国在中亚地区的地位是不对称的。中国在中亚地区属于主导性角色,具有特殊影响力。相较于中国,印度在中亚的存在感较低。
3. 中印两国在中亚地区的互动
关于中印两国在中亚的互动,有的学者如春迟朋坚持“合作说”,有的学者如珍弗朗索瓦丝、张贵洪秉持“竞争说”笔者则赞同乔杜里和塞西等人的竞合说。
中国和印度在中亚地区存在竞争既有历史也有现实的原因。中亚地区对两国而言都是重要的地缘战略区域以及重要能源获取地,利益的重叠意味着竞争是必然的。比如尼赫鲁将中国视为威胁因为中印在中亚等地区有几百年的争夺历史
印度认为:“中亚是印度延伸的邻国,作为地区强国, 印度自然对中亚或其邻近区内正在出现的任何变化都感兴趣,因为这些变化对印度的安全会有某种紧迫性。”
虽然印度高层领导近几年来已经改变对华态度,把中国看作朋友和合作伙伴但某些人依然把中国看作是“战略对手”和“主要威胁”,特别是某些军事和安全战略专家,他们死抱“强邻必定是对手”的信条,认为中国强大后必然扩张,对印度构成威胁。
在这种地缘政治思维的影响下,印度制定并坚定不移地实施“向北看”政策,寻求在中亚地区建立自己的机制的机会,希望“建立一个多民族安全典型秩序”。
恰如斯格特所言,印度在中亚“大博弈”中扮演着并不重要的角色,但印度仍将它的战略意义放在了“不相连”的邻居———中亚身上,只是为了与中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对抗。此外,俄罗斯和美欧等国对印度的利用加剧了中印两国在中亚地区的竞争。
在中亚地区,印度往往是欧美俄制衡中国的重要棋子。这种战略对弈,不可避免地加剧了中印两国在中亚地区的竞争。根据国际关系的均势理论,均势过程可能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或减少较重秤盘里的砝码,或增加较轻秤盘里的砝码
而印度就是这个为了保持大国在中亚地区的平衡状态所拿来减少或增加的砝码出于平衡中国的需要,俄罗斯希望并相信印度能够扮演中亚博弈者的重要角色因此,印度与俄罗斯的亲密关系经过冷战后的短暂衰落,进入21世纪已经得以恢复。
而美国为维护其在现有国际秩序中的霸权地位,对具有特殊的反恐意义的中亚地区也表现得雄心勃勃。随着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美国非常担心中亚地区的稳定以及俄罗斯、中国在该地区力量的增长于是,围绕阿富汗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应运而生:
一是建设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的油气管道,二是建设以阿富汗为中心的贸易网络和中亚—阿富汗—南亚的电力网络,等等。
可以看出,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作为一种强大的地缘策略,地缘政治意图大于其经济意图。南亚尤其是印度是美国对冲俄罗斯、中国影响的重要筹码。
美国提出“新丝绸之路”战略后 印度也在2012年7月重新阐释了其“连通中亚”的新规划。印度希望借力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拓展自己的海外贸易
在这种背景下,印度可以利用这些条件和机会进入中亚地区。最后,印度在中亚的潜在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印两国的竞争。印度与中亚国家有着悠久的友好历史,“拥有天生的文化、历史记忆和政治同情优势”。
与印度相比,中亚地区是西方所宣扬的“黄祸论”中的两次“受害者”———公元10世纪,突厥人被唐王朝击败后进军中亚
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西征使得整个中亚地区都被纳入了铁木真的王国。因此,相邻的边界、交杂的民族、复杂的历史,给中国和中亚地区国家关系的深层次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譬如2009年 吉尔吉斯斯坦抗议中国要把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玛纳斯》争取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因此,在中亚地区的文化领域内,中国不具备印度的竞争优势。
中国和印度在中亚地区的合作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首先,就中国而言,在中亚地区,中国的政治影响力、经济影响力等都远远领先于印度但同时由于既受到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限制,又受到印度在西藏地区给中国带来的压力威胁
中国会容忍印度在中亚地区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愿意与印度合作。其次,就印度而言,由于印度在中亚地区的存在感较弱,印度并不排斥与中国合作以加强在中亚地区的存在,如印度试图通过俄罗斯的支持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无可避免将会降低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而且,由于在中亚的博弈游戏中,印度所扮演的角色相对于中俄这种重量级玩家而言,只是他们在谈判中随时可以利用和抛弃的棋子,而不甘心做这样的棋子使得印度历来在南北关系上基本上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
再次,最重要的是,中国和印度在中亚的利益并不是生死攸关的。也就是说中国和印度都没有支配中亚的企图
特别是考虑到俄罗斯正在恢复其在中亚这一“后院”的传统影响,而美国也在这一地区不断扩大其存在。
中印两国在中亚都有各自的能源安全考虑,但是竞争背后如果能处理好彼此的争议,共同开发,这对两国而言都是最符合国家利益的。
从具体的互动关系领域来说,中国和印度确实存在事实上的竞合。首先,从中亚的大地区分布来说,在中亚北部,为了平衡俄罗斯———更多的是美国和欧洲———在该地区的影响,中国与印度更有加强合作的必要性。
而在中亚南部,中国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不愿意看到印度扩大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中印在这一地区的合作几乎不可能。综合起来看,“鉴于印度目前在中亚的参与水平以及中国对稳定的需求,中国更加愿意保持现状”。
其次,中印在中亚各个领域的关系并非二元对立。事实上,在整个中亚地区竞争国家间都并未出现完全意义上的二元对立。
如俄美两国在经济领域竞争,在安全领域合作;中俄似乎将会共治中亚,但在未来也会出现竞争。其他行为者也是利益相互交织。从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来看,中印在能源和安全领域的互动最能体现两国关系在事实上的竞合。
在能源领域,一方面,在能源份额的获得方面,中印并不是仅有的博弈方,美国、俄罗斯、欧盟都是。中印作为新兴国家,在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中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在处理好与大国能源竞争问题之前,中印会在地缘上保持共同立场。
另一方面,在能源通道方面,中印有不同的通道选择,中国的通道有通过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到新疆、从哈萨克斯坦到乌鲁木齐、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大庆印度的通道是通过伊朗获得里海—中亚的石油和天然气,并将进一步开发从俄罗斯库页岛到印度的通道。
因此 “两国在能源关系上完全有理由选择合作以获取更大利益,竞争是可以规避的”。在阿富汗问题上,一方面,“由于中巴长期友好关系的存在,并且中巴都决定持续保持共同战略,扩大双方合作,以排除‘最近的敌手’的影响”,所以中印之间不会合作。
但另一方面,中印两国均认识到,阿富汗问题会影响整个中亚地区的稳定。所以,印度自从2002年以来在阿富汗重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水利电力、农业、通讯、教育、卫生。中国认为阿富汗的稳定对中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实施了很多援助工程项目。
由此可见,中印两国在阿富汗重建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已有研究,如果将中印两国的关系视角细分到不同的领域,如安全、能源、经贸等,再分析各个领域所产生的影响,中印在中亚地区的关系并非单层次简单型,而是多层次复合型的。
总之,中印两国在中亚地区既有如反恐、中亚稳定等共同利益,也面临着能源竞争、战略空间竞争的竞争性利益。利益的纷繁交织决定了两国在中亚地区的关系也会是纷繁复杂的。两国的互动关系不是简单的竞争或合作就可以概括的
4. 结语
中国向西发展、印度向北发展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印将在中亚地区发生更多的接触、碰撞也是在所难免的。
尽管现今印度的北向政策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对中国的影响也并不大尽管“与中国相比,印度中亚战略实施的前景还不是很明朗”
但是,未来中印在中亚地区的关系格局还需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思量。一方面中印两国的关系本身必然会影响中印在中亚地区的关系。
中印关系是一个统筹的范围,在中亚的关系仅仅是中印两国关系中的一个领域并受两国宏观关系走向的影响。
因此,影响中印关系宏观走向的因素,同样会影响到中印在处理中亚关系时的战略以及政策选择,特别是两国之间的三个关键性议题,即历史遗留的领土争端问题、巴基斯坦问题和西藏问题。
此外,中印间的经贸摩擦问题正逐渐成为影响中印关系发展的关键议题。社会文化交流的缺失、两国战略互信的缺失,也很容易让两国做出冲突性的竞争判断和选择。
另一方面,中亚地区的大国因素同样会严重影响到中印两国在中亚地区的关系格局。中短期内,中印两国在中亚的关系都不能摆脱俄罗斯的影响。
目前,中印俄在中亚地区由于共同利益的黏合走在一起,但三边关系或双边关系的任何一点变动都会影响到中印在中亚地区的合作或竞争。美国也始终没有放弃中亚,美国还是最先明确提出“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国家。
尽管美国在中亚推行“新丝绸之路”计划困难重重,印度也有根据国家利益进行政策选择的偏好性,但毕竟印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制衡中国的角色,将给中印在中亚地区的关系蒙上一层阴影。可喜的是,中国正朝着加强中印合作的方向在努力
一方面,不断全面改善与南亚各国特别是印度的关系。如金砖论坛期间两国领导人的会谈,以及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9月对印度的访问。
与此同时,中国也保持着与巴基斯坦的亲密联系,维持在巴的受欢迎形象。但是,巴基斯坦在地缘上又恰好介于印度与中亚国家之间,这也加大了中印在处理中亚关系上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中国利用已经积累的有利经验,利用已经掌握的话语权,在中亚事务中正担负起更多的大国责任,积极维护中亚的和平与发展,而这恰恰是中印双方共同进入中亚并基于共同利益而进行合作的立足点与根本点。
新自由制度主义提出的作为国家合作基础的两种情形,每一种都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 2005年中国同意印度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国,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1.《中亚地区 专家谈中印两国在中亚地区的存在与互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亚地区 专家谈中印两国在中亚地区的存在与互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31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