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普及—戏曲知识
这些戏曲知识你知道吗?
听说 昨天学校发生了一件大事
A:你听说了吗?昨天发生了一件大事?
B:什么大事?
A:抽元旦节目!!
B:这算什么大事?
A:哈哈,这你就不知道了吧,看看下图!
学校发生了那么大的事,28妈妈也耐不住好奇心认真学习了一下戏曲的知识,这里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熟悉的不熟悉的戏曲知识吧。
戏曲名称的由来
“戏曲”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宋朝末年,学者刘埙《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在当时是指“南戏”、“戏文”、“永嘉杂剧”。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戏曲(China Opera)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今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1
戏曲行当
在戏曲艺术中,不同的人物角色,在舞台上需要由不同条件和类型的演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因此,在戏曲发展的过程中,区分人物类别的行当也就应运而生,主要的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注:还有“生、旦、净、末、丑”的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因此如今通常按“生、旦、净、丑”分行。
•生
生的名目初见于宋元时期的南戏,泛指剧中男主角。根据角色年龄、身份的不同,又划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分支,表演上各有特点。
•旦
旦是女角色的统称。早在宋杂剧时已有“装旦”这一角色。近代戏曲旦角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大致划分为正旦(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等专行。
•净
俗称花脸,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扮演性格、气质、相貌上有特点的男性角色。净行根据角色性格、身份的不同,划分为大花脸、二花脸、武二花、油花脸等专行。
•丑
丑是喜剧角色,由于面部化妆用白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小块脸谱,又叫小花脸。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技术特点,大致可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支系。
SEE MORE →
2
戏曲种类
中华戏曲源远流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较为出名的是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淮调、粤剧、淮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各地的地方剧种。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具有“中国五大戏曲”之称。
京剧
京剧有“国剧”之称,流行区域非常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并称为中国三大国粹。京剧因形成于北京地区而得名,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尤为盛行,其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和昆曲曲牌。
越剧
越剧是流行于上海一带的地方剧种,包括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区,有第二国剧之称,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在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黄梅戏
评剧
评剧是在小曲“对口莲花落”的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如今发展成为广泛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以东路评剧为主,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
豫剧
豫剧起源于河南,是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
秦腔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约形成于明代中期。秦腔的角色有“十三门二十八类”之说,苦音腔是秦腔区别于其他剧种最具有特色的一种唱腔,演唱时激越、悲壮、深沉、高亢,表现出悲愤、痛恨、怀念、凄凉的感情。
二人转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它植根于民间文化,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亦称“落子”,是北方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边说边唱,且歌且舞。
徽剧
徽剧是中国安徽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其内容从列国纷争、宫迁大事、神仙鬼怪到民间生活故事。徽剧的音乐、唱腔优美、完整,唱腔主要分青阳腔、四平腔、徽昆、吹腔、拨子、二黄、西皮、花腔小调共九类,表演艺术丰富多彩,技艺精湛。
梨园戏
梨园戏是历史久远的戏曲剧种,可看成戏曲的“活化石”。它保存了很多宋元时期的南戏,其音乐属泉腔,由南音、笼吹、十番和部分潮调等融合而成。
更多知识 自由探索→
供稿 | 喀什市第二十八中学
编辑 | 孙艳兵
1.《【传统文化】这些戏曲知识你知道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传统文化】这些戏曲知识你知道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3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