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兄弟与交通大学

交通大学已经121年历史了,历史名人荟萃,许多年来各种著述也是很多,然而仍然不能穷尽其万一。为弥补其一二,本人有意陆续介绍一下我的所见所知。刚刚过去的10月31日,是钱学森先生的逝世8周年纪念日,所以还是先从钱先生说起。交通大学的众所周知,钱学森1929年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搜狗百科对此还做了一个注释,就是这个机械工程系是“今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前身的一部分”,这是对交通大学以及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对交通大学遗产继承关系比较明晰基础上的一个表述。下面的内容是西安交通大学为纪念钱学森学长逝世8周年整理的纪念文章。钱学长逝世之后,我们几个校友相约去钱学生学长家里进行了祭拜,钱永健刚教授还与我们合影留念,然而当时匆忙,没有记住使用的是谁的摄影器材,但我相信这个合影一定被保存了下来。我回来以后写了一篇短文,还发表在航天三院的《飞航报》上。本次,除了介绍钱学森先生之外,我们再补充介绍一下钱学榘先生与交大的故事。

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全体师生要继承和发扬母校优良传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报效人民,在二十一世纪,努力把西安交通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钱学森

2017年10月31日,是科学巨匠、国家栋梁钱学森先生逝世八周年纪念日。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钱学森的一生。

成才之路

饮水思源 发轫交大

钱学森1929年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铁道机械工程专业。

交通大学的前身是南洋公学,是国内创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以“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特色著称。在良好学风的濡染和交大名师的指导下,钱学森对待学业一丝不苟,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刻苦严谨、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在这期间,他接触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进步思想,使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图为大学期间的钱学森。

钱学森在交大求学期间与父亲合影

交大求学期间,钱学森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常年平均分超过90分。毕业时,他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开始自己的留学生涯。

1932年第一学期钱学森成绩单

1949年钱学森跟随冯·卡门回到加州理工学院,受聘为该校的终身教授,并接替冯·卡门成为古根海姆实验室的主任,继续从事火箭研究,培养火箭研发工作需要的人才。

风高浪险 毅然归国

在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突出成就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杰出贡献将钱学森推向事业的高峰,他成为声名鹊起的科学家,拥有良好的工作条件。但他从未忘记作为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毅然决定返回祖国,却遭到美国当局的阻挠,受“麦卡锡主义”的迫害长达5年之久。他一面进行不屈斗争,一面潜心科学研究。

身处逆境的钱学森被迫与军事科研“绝缘”,他开始进行物理力学、工程控制论的研究。他在火箭控制及导航的研究基础上,把控制论运用到工程系统的控制之中。1954年《工程控制论》正式出版,成为工程控制学科的奠基之作。

1955年, 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钱学森一家终于踏上了回国的邮轮。

归国后,钱学森开启了紧张的科研工作,也时时惦念自己的母校交通大学。1957年3月25日,钱学森写信给彭康校长说:“我的最高希望是明年能到西安参观母校新址。”1957年6月26日,钱学森曾表示:“我们知道,迁校问题已经得到党和政府高级领导的注意……我们应该服从并支持这样的决定。”

1959年9月,钱学森与苏庄副校长漫步在母校西安新校园

育人之道

科学规划 跨越发展

新中国的科技力量和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国防建设面临严峻形势,钱学森以工程科学思想为指导,强调以国家需要为任务带动科学发展,重视基础研究,他以科学家的高瞻远瞩完成了中国力学研究的布局,开创了应用力学领域的新局面。

1955年,钱学森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考察

1956年2月,钱学森向中央呈送的《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

1956年3月14日,钱学森参与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并担任综合组组长。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国防部第五局副局长、总工程师,兼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

引领后学 垂范天下

作为一位远见卓识的战略科学家,钱学森始终将培养人才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他为国防航空事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投入了大量心血,亲自编写教材并授课,推崇豁达、民主的学术氛围,不拘一格,举荐贤才,鼓励年轻人学术创新,勇挑重担,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培养了大批骨干,带动了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

1958年12月,工程力学研究班第一届毕业学员与钱学森(前排左十三)等教师合影

左图:1956年工程力学研究班与自动化进修班筹办时的文件

右图:钱学森任清华大学附设自动化进修班、工程力学研究班班务会议委员。这是会议章程(草案)

1956年钱学森担任物理力学研究组组长,亲自编写《物理力学讲义》作为教材

钱学森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课时的情景

1962年2月2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钱学森(前排左十)任主任委员。

钱学森对每一个写信与他探讨学术问题的人都非常认真,坚持用工整的字迹亲自书写回信。

两弹一星 提携英才

国家决定发展导弹事业之后,在周恩来、聂荣臻的直接领导下,钱学森以过人的智慧和非凡的魄力主持制定了“八年四弹规划”和“三星规划”,并适时开展“载人航天”预研工作,明确了我国导弹、火箭、卫星的发展方向。他着力培养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亲自带领一大批优秀的航天人才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使我国在较短时间内便成为屈指可数的拥有弹道导弹、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技术的国家,跻身世界航天大国前列。

20世纪60-70年代,钱学森开始便开始筹划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他悉心指导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研究,为日后的载人航天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智慧之光

高屋建瓴 融贯群科

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钱学森运用系统思想,把科学理论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精神结合起来,按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客观规律,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矩阵式结构。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钱学森将现代科学技术划分为十一大部门和三个层次,并将人类的整个知识体系划分为从前科学到科学再到哲学的三大层次,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最高概括。

70年代针对当时国内组织管理水平较低的情况,钱学森对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进行了理论总结,逐步形成了系统工程理论。

钱学森(前排右三)与西安交大汪应洛院士(前排右二)在一次系统科学研讨会上的合影

钱学森涉及到的主要研究领域及成果

钱学森获奖情况

1991年,钱学森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奖”,是迄今为止该奖的唯一获奖人。

2009年9月,钱学森入选“中国因你而骄傲,世界因你而感动”为主题的“建国六十周年感动中国100人”。钱学森夫人蒋英代为领奖。

钱家除了钱学森之外,他的堂弟钱学榘也是交通大学的校友,这个就不是很多人所熟知的了。钱学榘也是国际知名的空气动力学科学家,是出色的空气动力学专家,拥有许多航空技术专利,曾任美国波音公司的工程师。他的长子钱永佑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生物学家;次子钱永乐获得过计算机界的最高奖项“图灵奖”;幼子钱永健一生获奖无数,几乎囊括所有生命科学领域大奖,也是唯一一位华人沃尔夫奖和诺贝尔奖“双得主”。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钱学榘毕业照

钱学森毕业照

钱学榘1914年出生于杭州。通常钱学榘被说成是1915年出生,因为这是他在美国的墓碑上刻着的出生年月,实际上他是1914年出生,比钱学森小三岁。

钱学榘的父亲叫钱泽夫(字泽夫,名家润),跟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字均夫,名家治)是亲兄弟。钱泽夫有一子一女,即钱学榘和钱学仁。钱均夫唯有一子,即钱学森。后来,钱学榘家道中途没落,作为叔叔,钱均夫负担起了钱学榘姐弟的学费。钱均夫对钱学榘视如己出,平日,钱均夫在钱学榘面前话语不多,但是在关键时刻,会用三言两语激励的话,催促他上进。

钱学森、钱学榘两兄弟有着极其相似的学历,由于钱学森年长于钱学榘,所以钱学榘几乎是前脚后步追着钱学森的步伐,仿佛成了钱学森的“影子”:

钱学榘在杭州安定学堂(杭州七中的前身)毕业之后,1931年8月,年仅17岁钱学榘考取浙江大学,在考生中总分排名第十一,应当说是很不错的了。浙江大学校长邵裴子是杭州人,也是钱均夫的友人,打电话给钱均夫,表示祝贺。邵裴子其实也是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的学生,早年在南洋公学经济特课班学习英文。

可是钱均夫却对钱学榘说:“你考取的只是浙江大学,你森哥考取的是交通大学呀。”那时候,交通大学的声望在浙江大学之上,钱均夫这一句激励的话,使钱学榘非要考交通大学不可。那时候,正好交通大学招生在浙江大学之后,钱学榘赶往上海报考,以总分第四名考取交通大学(钱学森当年是以总分第三名考取交通大学),攻读机械专业。这样,钱学榘和钱学森同在交通大学学习。钱学森在1929年夏考入交通大学,比钱学榘早两年。

钱学森因病休学一年,在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35年7月,钱学榘以总平均89.87的高分毕业于交通大学,名列全校总均分第一名。

钱学森从交通大学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于1935年前往美国,入读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而钱学榘在交通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当助教。这时,钱均夫又对钱学榘说:“你在清华教书当然不错,可是你森哥到美国留学了。”钱均夫这一句激励的话,使钱学榘决心跟钱学森一样也去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而且同样报考航空专业。当时钱学榘与另一名考生李耀滋分数相同,而航空专业留美公费生只招一名。经过仔细评比,钱学榘已经发表论文七八篇,而李耀滋的论文比他少两三篇,于是钱学榘被录取。从此钱学榘与李耀滋竟结为好友。李耀滋于翌年再考,终于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赴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后来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全美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是北京大学、中央大学的校友。

钱学榘于1936年赴美,跟钱学森一样,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兄弟俩在同一个名校同一个系,传为美谈。钱均夫深为欣慰。钱学榘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博士学位后,一直在美国从事航空研究,成为美国波音公司高级工程顾问。

钱学榘在1939年曾经回国,当时正值抗战期间,他在贵州担任中国政府航空委员会所办飞机发动机厂总工程师,为中国制造飞机。当时,飞机发动机厂属国民党军队编制,他被授予上校军衔。长子钱永佑出生在贵州。然而,生逢乱世,报国无门,造飞机的资金竟然被官员贪污。1944年,钱学榘心灰意冷地回到纽约。钱永佑也随父亲钱学榘和母亲李懿颖来到美国,后来成为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曾任斯坦福大学生理系主任,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1950年,钱学榘的第二个儿子钱永乐在美国纽约出生;1952年,小儿子钱永健在美国纽约出生。

1949年,钱学森曾经劝说他回到中国,钱学榘因顾虑到自己曾经是国民党军队的上校,而共产党已经执政,他担心回国会挨整,所以决定加入美国国籍。钱学森回国之后,跟钱学榘也就很少联络。用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的话来说,那就是“从此两人就天各一方、各为其主了”。

1979年,钱学榘和夫人李懿颖、长子钱永佑以及长媳回中国,给父母上坟。他们来到北京的时候,钱学森前往钱学榘下榻的华侨饭店看望钱学榘一家。多年未见,相见甚欢。

钱学榘的业余兴趣是画油画。他曾经画过一张他站在母亲身后的母子肖像巨幅油画,挂在客厅里。在他晚年,画了许多油画,在美国举行油画展。每次展出的油画,都多达六七十幅。

钱学榘曾任全美交通大学联谊会会长。1997年,83岁的钱学榘罹患胰腺癌在美国加州病逝。

值得一提的是,钱学森还是南加州交通大学校友会的创始人之一,另外两个人是熊大纪和胡声求,那是在1943年9月,还正式起草了会议记录,这个会议记录后来在钱学森的行李中被美国移民局查到了,还对胡声求在美国的发展构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胡声求是交通大学1939届毕业的航空系学长。交通大学航空系后来在院系调整时辗转并入西北工业大学了。而三人当中的熊大纪是钱学森的同学,前面列出的包含钱学森的成绩表中就有他。熊大纪有个弟弟熊大缜,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汪德熙、钱伟长、彭桓武和林家翘等都是他中学或大学的同班同学,也是叶企孙先生厚爱的高足之一,后来参加了革命,但是在锄奸运动中被错杀了,后来在钱伟长、吕正操等胡玉霞,1986年10月河北省委对其进行了平反。熊大缜临死前为节省自己主持制造的子弹,主动要求用石头被砸死。

南加州交通大学校友会主页

钱、熊、胡三先生成立交通大学南加州校友会的历史功绩就写在南加州交大校友会的网页主页右侧上端。当然,这段开创校友会的历史我们等到介绍胡声求先生的时候再细细讲来。

延伸阅读

交大人物:庄逢甘兄弟与交通大学、钱学森和中国航天

互联网的庄逢甘词条

我们在介绍钱学森的时候,知道钱学长有庄逢甘先生的老师名分。我们就尽量按照这种潜在的关系脉络往下介绍交大的人物吧,也就是寄希望于介绍一个前辈能牵引另外一个前辈来介绍。这样处理还可以让我少动脑筋,可以对后续的介绍对象顺手拈来。

庄逢甘,空气动力学家,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研究工作。他组织领导了我国主要的空气动力学实验基地建设,建成了从低速到高超音速的成套设备,并组建了一支空气动力研究的骨干队伍。他是这一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为发展我国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1980年当选中科院院士,1985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3年获得航天奖。

右二为崔尔杰院士,右三为庄逢甘院士,左一为张涵信院士

1946年钱学森回国演讲对庄逢甘的深刻影响

庄逢甘1925年出生于江苏省常州。1942年考入交通大学(重庆)航空工程系,1946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47年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1950年5月,他受聘为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学者。当时我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正在该校古根海姆(Guggenheim)喷气推进中心任主任,庄逢甘与其他中国留学生不仅有机会经常受到钱学森在学业方面的指导,而且有机会共同探讨发展中国航空事业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1950年秋在克服了重重障碍之后,他终于回到上海。回国之后,先回到交通大学担任副教授,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53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立,陈赓亲自点名调庄逢甘入校,讲授空气动力学并筹建实验室。其他调入的空气动力学专家还有任新民、梁守槃、周曼殊、金家骏、罗时钧、卢庆骏、李宓等。本年他与戴淑芬结婚,后育有一子一女。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回国,11月25日钱学森就到哈军工参观,院长陈赓问钱学森:“钱先生,你看我们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不成?”陈赓闻听开怀大笑,他趋前一步,紧紧握住钱学森的双手说:“好!我就要您这句话!”此次参观,不仅陈赓亲自自北京飞哈尔滨接见,钱学森还见到了任新民和庄逢甘等人,并且与陈赓提及了建设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希望给予人才支持的话题。不久钱学森向国务院提交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开列了一个名单,其中包括:陆士嘉、庄逢甘、罗时钧、林同骥、潘良儒、王俊奎、钱伟长、王仁、杜清华、胡海昌、钱令希、郑哲敏、李敏华、范绪箕、吴仲华、陈士、梁守槃、任新民等。

庄逢甘回国后历任交通大学副教授、中科院数学所研究员、哈工程学院教授、国防科委空气动力学专业组副组长、航天部总工程师和一院副院长、三院副院长、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所长、国防科工委基地副司令员、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学部委员,三届人大代表、五届政协委员。获得过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

从20世纪50年代起,庄逢甘主持了中国航天空气动力学试验基地的规划和建设,为中国的航空、航天以及导弹武器的气动试验和研究设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64年国防科委成立以钱学森为组长、庄逢甘等为副组长的空气动力学专业组,对全国空气动力学试验基地的设备建设做了全面规划,奠定了中国航空航天空气动力学发展的基础,对中国飞机、导弹、运载火箭、卫星等各种飞行器的气动试验和研究设计起到了重要作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远程火箭及返回式卫星成为航天工程新的发展目标,再入气动研究成为关键技术之一。作为航天型号气动研究的带头人,庄逢甘组织力量攻克了再入飞行器的气动、防热等多项重大技术关键,为中国远程火箭的飞行试验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20世纪80年代后,庄逢甘全力投入到中国空间计划发展蓝图的制定中去,亲自主持载人航天空气动力学关键问题研究,准确提出载人航天涉及的空气动力10大关键课题,积极促进和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立项和论证。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庄逢甘是庄德先生的长子,他还有三个弟弟:庄逢辰、庄逢康和庄逢源。庄逢辰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60年被政府派往莫斯科动力学院机械系学习,两年后响应需要放弃博士学位提前回国,进入哈工大参与创建火箭发动机专业。后转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庄逢辰的工作得到了钱学森的关注,曾经先后交代他重要的研究任务,包括推进剂稳定燃烧问题。2001年庄逢辰当选中科院院士。庄逢康学医,后来是同仁医院的教授。庄逢源则也与航天结缘,他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进入美国加州大学学习生物力学,回国后先在中日友好医院研究所工作,2001年来到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筹建生物工程系,并参与载人航天工程。该系就是现在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的基础。2006年,庄逢源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009年当选该科学院董事会董事。

庄逢甘学长以及一门四兄弟为国为民做出巨大贡献,尤其是甘、辰、源三兄弟都是中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的功臣,加上甘、辰二先生都得到钱学森先生的指导,庄逢甘先生还在钱学森直接领导下工作,是钱学森的学生,这真是难得的佳话。当然,我们不能忘记,庄逢甘是交通大学的校友,是交通大学为国培养的栋梁之才,钱学森了解和信任庄逢甘,也是对交通大学的信任和热爱。

当然我们不得不说,交通大学很多知名校友的资料挖掘还不够,应该有组织地进行一下挖掘整理。据我所知,连马寅初、束星北等很多名人都与交通大学有交集,这样的与交通大学有交集的人物恐怕是很多很多的,但是事迹却不令世人所熟知。而像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姚桐斌,这类人物都是共和国的顶级功臣,然而其宣传也是极少的。这对交通大学也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春源视界)

来源:交大com

上述文中所有观点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1.《大家好:我是钱学森的弟弟。我也是交大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家好:我是钱学森的弟弟。我也是交大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3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