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雁翎牛头上的护鸟器用望远镜观察鸟道上的情况。记者王成社
▲傍晚,炎陵牛头坳上的护鸟人在山上巡查 记者 汪成 摄▲傍晚,雁翎牛头上的护鸟员在山上巡逻记者王成社
他们24小时在山里值班,每晚巡逻两次
自己做饭买菜,要去8公里外的江西营盘圩
对他们来说,没有鸟鸣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候鸟已经安全飞行
株洲网讯从市区驱车2.5小时,到达鄢陵县,然后经106国道向东南转入X70线到达夏村镇;再开8公里到湘赣交界处的牛头坳,然后进入“千年鸟路”。
牛头澳的变迁
过去,每到候鸟迁徙季节,许多人聚集在牛头坳捕捉候鸟;这一年,鄢陵县设立了永久性候鸟保护站,牛头坳从此安静下来
每年,数十亿只候鸟穿越大陆迁徙。西伯利亚和中国北方的候鸟有三条迁徙路线。
东方路线上的候鸟沿着亚洲和欧洲的海岸线向南旅行,到达菲律宾、越南和澳大利亚。西部候鸟穿越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进入南亚次大陆和云贵高原过冬。
中国中部的迁徙路线曾经是个谜。经过多年的野外调查,动物学专家得出结论,这条路线是株洲鄢陵县、江西遂川和郴州桂东交界处的罗霄山脉之间的鸟类路线。途经此路线的候鸟主要有白鹭、池鹭等长嘴鹭类;还有大雁如豆鹅、红鹅、灰天鹅等。这些鸟类主要来自洞庭湖、鄱阳湖、黑龙江等北方地区,甚至来自千里之外的西伯利亚,目的地是两广、越南、老挝沿海地区。
去年本报关注了牛头坳的“千年鸟路”。每年候鸟迁徙的时候,安静的牛头澳就变得很热闹。特别是晚上,江西、鄢陵等地的当地捕鸟人经常聚集在这里,支起大网,用竹竿捕捉候鸟。
“千年鸟迹”系列报道引起了国家的关注。今年3月,鄢陵县政府发布了《2013年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方案》,正式决定建设永久性候鸟保护站。
今年8月,炎陵县林业局牛头坳候鸟保护站和炎陵县森林公安局牛头坳值班室正式在牛头坳成立,距离“千年鸟路”仅500米。这样,从雁翎上山的捕鸟者必须经过候鸟保护站,保护站24小时值班,猎人自然无法“通过”;至于从江西赶到现场的捕鸟人员,巡逻人员一发现就可以赶到现场处置。
他们24小时在山里值班,没有娱乐活动,手机信号断断续续。很难想象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上个月29日,记者来到牛头坳,看望了在此等候的服务员。
山顶上的保护站
3名警卫24小时值班,每组值班7-10天;山顶经常多雨多雾。为了顺利打电话,你必须跑到离房子50米的山坡上
到了牛头坳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半了。当我们到达山顶时,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日落。夕阳在夕阳的映衬下非常美丽。山顶的凉风,远处偷树露出的山丘,今年春天都播下了松子。现在,种子已经长成嫩苗了。鄢陵县林业局工会主席黄说,光秃秃的山丘恢复绿色需要3到5年的时间。
牛头坳上有一座孤零零的老房子。这座60平方米的房子过去是伐木工人的临时休息场所。房子里没有水电,荒废了很久,所以屋顶瓦片早就掉光了,房子里的横梁也断了,好几面墙上都出现了成人拇指那么宽的裂缝。
装修后的房子挂有牛头坳候鸟保护站和牛头坳值班室的牌匾。年初开始装修,自来水可以就地取用。只要铺设一条水管,山泉就会接到保护站;电气化是个难题。将近两个星期,大家只能通过柴油发电机供电。虽然增加了一台电视机解闷,但基本不会因为缺电和发电机噪音太大而开机。两周后,电线杆被埋,电源从山脚下的居民家中借用。
房子里的手机信号有时候是没有的,晴天的时候比较好,但是大部分时间山顶都是下雨雾蒙蒙的。很多时候你要跑到房子外面50米左右的山坡上才能顺利打电话。
一般有三名警卫,由森林执法人员、森林公安人员和野生动物保护站工作人员组成。他们必须24小时值班,每组值班7到10天,一直到11月底。
夜晚的山地流浪者
深秋,山顶吹着凉风,大家说话都瑟瑟发抖。他们每晚巡逻两次,每次步行两个小时。目标是捕鸟者和砍树者
晚上6点,夜色包裹着牛头坳,四周没有灯光。除了山风吹树梢的声音,牛头洼地静得像一幅画。
林业执法大队的李和森林警察尹华美正在守卫这一轮。晚饭是李做的,一盘辣椒炒肉,一盘炒红军菜。李还特意煎了两个鸡蛋。食物是从隔壁的江西营盘卫买的。每到“2、5、8”市场,大家都会去16里外的营盘圩买菜。
晚饭后已经7点了,晚上开始例行巡逻。深秋,牛头坳的气温低得无法想象,山顶凉风吹得大家说话都有点发抖。
沿着房子前面的路,我向江西方向的山顶走去。我出去的时候,记者下意识的缩了缩脖子,扣好衣服。李看后,微微一笑。“等在山顶会暖和,走快了会出汗。”
“巡逻很简单,就是看看有没有抓鸟偷树的。”令李和尹华美高兴的是,候鸟保护站建成后,今年再没有捕鸟者上山。大部分时间在家里看电视,看《洞庭湖鸟类图册》和《野生动物疾病监测》。
巡逻时,李和尹华美谈起了他们在山上的所见所闻和父母的缺点。他们最大的遗憾是很少看到一群群候鸟飞过,却偶尔听到鸟鸣。大多数时候,五六只身体黝黑、嘴巴长的鸟会停在大树上。
这对动物学教授邓薛健来说似乎是一件好事,因为鸟叫意味着迷路。“虽然地面上的人看不见鸟,但候鸟已经飞过了。”
我们从房子到江西边境巡逻花了一个小时,边走边聊。回到家,已经是晚上九点了,大家喝了口茶,抽空休息了一下。晚上11点,大家都要沿着老路巡逻一次,第二天再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凌晨1点多了。
值班的艰苦生活
深夜寒冷,躺在潮湿的床上,长时间得不到温暖;由于资金有限,几批值班人员不得不盖同一床被子
山是湿的,铁床上的床经常潮湿,不能长时间暖和,下雨的时候更难受。这对于从事林业管理30多年的李来说并不算苛刻。让他担心的是他4岁的孙女欣欣。
我们上山的那天,李接到爱人的电话:欣欣食物中毒,吐了好几次,哭个不停。她已经在县中医院打了几瓶点滴。为了照顾孙女,陈志平中午只买了一碗米豆腐来充饥。
李说,就在前一天,他在电话里给讲了大灰狼、猫和老鼠的故事。“欣欣有奶奶照顾,我很放心,过两天就好了,然后就可以下山去看欣欣了。”他说。
尹华美说,李嘴硬心软,这两天打到他家山坡上的电话明显增多了。在电话里,欣欣经常问爷爷在山里干什么。你什么时候回家?李有时回一句“爷爷上山打老虎”,电话那头的就笑个不停。
“与其说是巡逻,不如说是锻炼。”李和尹华美有相同的看法。山顶空气清新,巡逻只是走走。两人在聊天中也表示了担忧:因为上级部门资金有限,舱内条件比较简陋,寒冷,深夜。这三个人曾经用价格不到100元的取暖器烤过火;几批服务员不得不盖上同样的被子...
● 线路一●1号线
●第2行
●3号线
部分候鸟迁徙路线的测绘:吴起
我们的十万为什么要去牛头岙的千年鸟路
候鸟的迁徙是一个奇迹。例如,一只名叫斑尾鹪鹩的鸟可以不间断地飞行8天,从阿拉斯加起飞,穿过太平洋到达新西兰...但是由于人类智力有限,对大自然的了解很少,所以无法计算候鸟的初始迁徙时间。
候鸟为什么要迁徙?他们如何选择迁移路线?他们如何知道自己在迁移过程中的方式...带着这些疑问,本刊采访了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
候鸟为什么要迁徙?
这是一次关于食物和爱情的旅行
鸟类迁徙的原因很简单:从食物稀缺的地方飞到食物丰富的地方,或者从繁殖地飞到越冬地。所以有人把鸟类的迁徙称为“关于食物和爱情的旅行”。
具体到中国,一般规律是:秋季之后,北方气温下降,粮食匮乏。当年的雏鸟翅膀也变硬了,大家成群结队往南飞去觅食过冬;每年春分过后,北方春归万物复苏,大家成群结队飞回北方生孩子。
"鸟类迁徙的潜力足以让人类目瞪口呆."邓举了个例子,“一只500克的斑尾鹳是鸟类世界的‘大明星’,它的迁徙路线证明了大自然的神奇。在生物世界里,这种鸟有一个环,代号为‘E7’。”
每年9月底到10月初,E7就出发了。历时8天,不吃不喝不睡,连续飞行11587公里,斜跨太平洋,从阿拉斯加直飞新西兰,创造了鸟类不间断飞行的最长记录。在此之前,生物学认为鸟类不可能直接飞越太平洋。
E7和他的朋友去新西兰找吃的,因为阿拉斯加一个月后就要进入严冬,E7再也找不到吃的了。为了生存,E7必须前往南半球,那里是温暖的春天或夏天,享受美味的食物。
在新西兰,E7和它的伙伴们会换一次羽毛,美味的食物会很快恢复他们的体能。休息几个月,南下的疲惫感就会一扫而光。但之后,新西兰将是冬天。于是,E7踏上了归途,11587公里。
“E7人”就这样来来去去,每个周期飞行23000公里。在他们17年的生命中,总飞行距离大约等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候鸟的迁徙路线有哪些?
有些在南北方向,有些在东西方向
"迁徙是鸟类进化了很长时间的一项技能."邓说,候鸟的迁徙与E7相似,但目的地和路线不同。科学研究证实,每年有数十亿只候鸟跨大陆迁徙。
鸟类迁徙的不同路线是不同的。比如洞庭湖畔的小天鹅、赤鹿、燕都、红雁等候鸟基本都是南北向的:秋季从岳阳洞庭湖起飞,经过雪峰山、罗晓山的“千年鸟迹”,继续向南飞经衡阳、韶关,然后穿越四省交界处的南岭山脉,最后到达两广沿海地区过冬。
不是所有的鸟都从北向南迁徙,但是有些鸟从东向西迁徙。比如江西鄱阳湖的很多鸟,先是从东向西飞,通过湖南鄢陵和江西遂川交界处的“千年鸟迹”进入我省,然后穿越南岭进入两广沿海地区。
著名的颜佳、金耀岩还有另外一条路线:先从株洲起飞,到达岳阳城陵矶,到达长江空,沿长江向东飞上海,最后沿海岸线飞福建、广东沿海地区。
燕子为什么不直接从湖南飞过南岭飞到福建?目前还没有准确的解释。
候鸟在迁徙过程中是怎么知道路的?
山川是具体的地标
邓解释说,鸟类在迁徙过程中会通过山川等特定的地标进行飞行,湖南雪峰山和山以及四省交界的南岭山等地有许多山川,这也是“千年鸟道”形成的原因。
众所周知,鸟类迁徙是成群飞行的,成群飞行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迷路。邓介绍说,在飞行时,会有一只鸟飞来飞去,每个人都会和这只鸟一起飞。在鸟群中,除了第一只鸟,家庭是单位,也就是母鸟照顾自己家的几只鸟。在迁徙的第一年,鸟妈妈会告诉鸟这条路线,并指示鸟记住这条路线。第二年,鸟就会知道这条路线。
“不记得迁徙路线的鸟类会被淘汰。”邓说,这是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残酷规律。残疾鸟和记忆力差的鸟在迁徙途中被抓杀,有的在中途迷失,有的因为体力跟不上而被遗弃...
专家访谈
记者:鸟类迁徙的历史有多长?湖南“千年鸟道”有具体的形成时间吗?
邓:迁徙是候鸟的进化选择,迁徙的形成时间目前未知。可以肯定的是,鸟道的形成一定持续了1000多年。因为鸟类已经存在了1亿多年,而人类只存在了300多万年。鸟类迁徙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了。
记者:在鸟路现场采访时,受访者反映,鸟类只在浓雾或雨天飞行,捕鸟者经常使用火把和探照灯来吸引候鸟。为什么候鸟喜欢在夜间浓雾中飞行?鸟类也有趋光性吗?
邓:其实候鸟不分昼夜地飞,晴天也好,雨天也好,但是晴天的时候,鸟飞得比较高,让人很难看到。之所以能在雨天和雾天看到和捕捉到鸟,是因为雨天云层太厚,候鸟没有星星指引,只能依靠地面的航标来找路,只能降低飞行高度,给捕鸟者提供了机会。
目前的研究证明,候鸟没有趋光性。这是一个神话。在古代,人们只能通过照明来看鸟。后世只能靠探照灯和手电筒才能看到鸟。久而久之,后人误以为光能吸引鸟类。
记者:你见过百万只候鸟在这条鸟道上翻越群山的盛况吗?“千年鸟路”会不会只是传说?
邓:“万鸟过山”只是一个虚数,但我见过大规模候鸟过山的盛况,湖南的“千年鸟迹”是肯定存在的。
1.《河流从来不睡觉 千年鸟道上的守望者 夜色里的巡山人/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河流从来不睡觉 千年鸟道上的守望者 夜色里的巡山人/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339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