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惊讶地发现了十军士兵的埋葬墓
墓志铭
坟墓的遗骸现在被埋在一起了
衡阳频道6月29日电近日,中国革命委员会衡阳市委员会、衡南县政协、县委统战部、中国革命委员会衡南工作委员会、新文化局、县文物局赴花桥镇朱桢村一家组,对衡阳守城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十军遗体下葬一事进行调查。他还看望了仍健在的原国军第十师第二十八团三营士兵梁守浩。
梁守浩是国军唯一幸存的士兵
69年前,十几名在衡阳突围的抗日战士牺牲,葬在衡南县华侨镇朱桢村一甲组。梁守浩,现名谢志毅,94岁。他原是浙江溧水县何江公社广河大队的主力山地生产队。1938年被国民党逮捕,分配到衡阳十军十师二十八团三营。他的营长是李若东。1942年,梁守浩升任通信班长,参加衡阳保卫战。
据梁守浩回忆录记载,李若东是方先觉第十军第二十八团三营营长。1944年8月8日,衡阳失守,受伤的李若东被日军俘虏。9月初,他在雨夜从铁门码头漂流而下,逃离衡阳市。漂流到衡山后,被普通人救起,在家中寻回。后来二十多名逃离衡阳的十军将士找到了他。然而,由于日军的封锁,几十人没有食物和衣服。李若昂率队回到离衡阳市50多公里的华侨城,伺机骚扰驻扎在衡阳的日军。衡阳失守后,梁守浩带着几名江浙兵逃出日军俘虏营,逃往华侨城。李若东找到了营长。李若昂率领逃离衡阳市的十军残部组成游击队,逐渐发展到百余人。当时,十军营长谢是衡阳保卫战中临时提拔的第三营长。他的资质不如李若昂,技术也不如李若昂老练。因此,十军官兵,包括十师二十九团二营营长谢、李振武主任,都愿意服从李若东的指挥。
1945年2月,衡阳地方行政公署的长官由罗接任。罗提议将第十军收编为衡阳游击兵团,李若东等人以寻找大部队为由拒绝收编。因此,罗要求李若东等人在一个月内离开衡阳,否则他们将不再供应物资。三月中旬,切断了罗的补给。衡东水寨军需官钱为此与当地官员发生争执,被罗的部下狠手杀死。丹妮尔的游击队以复仇为生,不断与当地武装发生冲突,并被罗·的部队包围。虽然没有人在围剿中伤亡,但李若东手下的其他12名官兵相继被暗杀。5月5日,李若昂、谢刻碑解释官兵之死,强烈谴责罗为虎作乱,称其“愿为第一兵”,碑文为郑华宣所作。李若昂等人悲愤地埋葬了死去的士兵后,觉得这个地方已经不能保存了,带着八名官兵离开华侨城去找二十七军副司令李玉堂。梁守浩等人当兵,李红东把他们留在华侨城。
六片只剩下一片了
泰山军衡东防空洞的墓葬位于朱桢村一甲组的一座小山上。墓上长满了草和刺,四周看不到墓的痕迹。但是当地人仍然流传着关于这个共享坟墓的轶事。
据华侨城党委成员刘斌说,华侨城的人都知道这个墓。据说当时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墓周围有栅栏,上面压着白色的鹅卵石。
当地村民易回忆说:“我爷爷当时告诉我,这座墓葬占地三四百平方米,有六座纪念碑。有一座两米高的纪念碑,上面刻着一副对联。什么是‘上天入地,下地立民’……”
通过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奇闻轶事,与墓地里残存的一段碑文所描述的相似。碑上题字是“泰山军衡东防空洞李若东、谢、及全体官兵”。“泰山军”的名字来源于1939年夏天。在李玉堂司令员的领导下,国军第八军参加了武汉南浔线战役。由于成绩突出,李玉堂被蒋介石授予华蓥勋章,指挥南浔作战的薛岳赠送第八军“泰山军”旗帜,第一次长沙会战后,李玉堂调任第十军军长,“泰山军”的名号被带到第十军。
据梁守浩回忆:“1944年6月28日,衡阳被日军包围。经过48天的激战,营长李若东带领我们突围向东。营长李若东受伤被俘。我也进了日本俘虏营。9月初李若东逃出衡阳城后,我也带着几个江浙兵逃出,逃到华侨城与李若东会合。不久营长接到上级命令,按地区设立防空洞,1945年3月3日至5月5日,汉奸罗国桢率领皇协军和日军两次围攻我营,杀死我营士兵11人。营长和全体官兵以及当地政府为11名牺牲的士兵举行了隆重的葬礼。11名士兵被埋葬在伊家湾,墓上放置了一座石头纪念碑。”
可惜的是,这六座古迹只留下了一座,其余的都是在50年代兴修水利的时候被撬走的,用来修建华侨水库的涵洞。当时有人把刻有墓志铭的横碑埋在土里,一直保存至今,没有损坏。
1.《衡阳战役 [衡阳]幸存战士讲述衡阳保卫战守城部队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衡阳战役 [衡阳]幸存战士讲述衡阳保卫战守城部队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341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