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建筑师:杨颖
设计组:、何丽玲、周、、、廖大辉、张嘉斌
项目地点:湖南省长沙市
建筑面积:950m 2
设计时间:2013年3月-2013年4月。
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完成。
2014年4月,杨颖工作室搬进了一个新的工作室,院子里到处都是沉香和红色的芳香叶子。从挨着树住到和树住,香樟见证了春华工作室的十五年。
新工作室由主办公楼东端的车库改造而来。原址占地500多平方米,南高北低,生长着三棵樟树;东侧为纵向单层车库,与一栋五层住宅楼相邻。对此,建筑回应的策略是:把所有的大树作为场地的文脉原点和控制点,把东、西、北建筑的挤压和束缚解放出来,把建筑轻轻地归于场地,提供一个休闲、宁静、沉思、顿悟的装置。
从一开始,设计和施工就遵循现场现象和直觉的线索。一是以遗址西面的樟树为建筑起点,向东延伸16米,南北延伸34米。与场地周围建筑的施工安全距离得到适度让步,原有车道得到保留和升级。三棵大树作为场地定位标志:南边的樟树,西边的樟树,北边的樟树,形成了工作室厂房的基本建筑边界。
同时拆除原车库北端,利用高差、框架空底层作为阳光车库进行修复更换,车库南端加固改造为会议室和办公室。由于东边住宅的日照要求,以及建筑采光和面积控制的限制,建筑顶部的高度和倾斜度根据相邻住宅的日照时间和角度进行限制,使建筑成为两层不等边采光坡屋顶。通过积极释放场地的潜在魅力,自然就达到了建筑的基本形态轮廓。
正门选择与西南角的樟树共存同构,里面有树遮风带路。通过先抑后扬的序曲空之间的递进处理,将一个虚实对应、跌宕起伏的“楼中楼”多用途复合空房间并联起来,将两层楼空重叠合并:正常工作、短时工作、模型制作、作品展示、打印存储等多种行为和功能以各自的方式参与空
斜玻璃顶舱可以有效解决保温隔音问题,同时为空房间注入一种轻盈、透明、明亮、干净的光形。合同顶部照明井投射的太阳光,通过窗户以柱的形式朝南、朝东水平散射,形成光散射集合体。借助于抹了表情的白墙和白色家具,使用空房间的人可以在光的容器中漂浮和沐浴,沉浸在想象、冥想、讨论和交流空的自由情境中。
进一步拓展这种自由经营的灵活性空:由东向西,阳台改造的休闲空房间与主办公楼融为一体;由北向南,通向户外休闲放松空房间——由三部分组成:亭子空房间,轻金属屋顶在此处继续扩展;平台之间空由巨大的树冠和屋顶组成;房间空用大樟脑和混凝土洞砖围起来的玻璃茶室。健身器材,供讨论、交流、休闲的桌椅,鱼塘树等。放置在三个“平台”之间空,通过细钢柱、细钢索的概念定位与木塑料板的上下两层相连,通过行走的吊梯相连,有效调节活力与安静的冲突,从容放松工作的枯燥和焦虑感。
同样,在这种拥挤的环境下,工作室东西方向1米高的水平连续条形窗的设置,起到了调节和放松的作用,以减少眩光、阳光和外界干扰,稳定工作情绪。南、西两个方向设置的垂直落地窗和垂直轴观景窗,在百叶窗的配合和阳光的作用下,犹如恍惚间的借景和成像,犹如水墨竹影和艺术画。此外,混凝土多孔砖斑驳的光影,废钢门前的雕花图,玻璃顶上摇曳的树影,或者口袋台上的流水鱼歌,都是为心而建,为心而生——流淌不息,和谐而不同,与风景同构,与树而生。适当保持身体体验和精神感受的平衡,也探索一个直觉、讨论、顿悟的共生平台,为创作提供有吸引力的持续动力。
4月香樟叶无痕;春花满院,一处红。化为春泥,碾成尘埃,使护世之香更浓。
本文最初发表于《世界建筑201504》
摄影:杨颖
1.《含树 杨瑛作品|拥树而居的杨瑛工作室》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含树 杨瑛作品|拥树而居的杨瑛工作室》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351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