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肖祖华
通讯员刘
3月12日是邵东县木偶戏省级非遗传传承人宫日升90岁生日。
没有宴会,没有仪式,只有家宴和弟子前来祝贺。老人手持木偶戏道具,教徒弟九溪宫的表演要领。
五年前,85岁的宫日升带病登台,完成了最后一场演出,结束了他传奇般的演艺生涯,然后投身于传授技艺和培养传承人。
邵东木偶戏是湖南传统的短柄提杆木偶戏,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其中内签棒头木偶戏是中国仅存的一种。
宫日升出生于邵东县杨桥镇阳信村。因为家境贫寒,他12岁就开始向傀儡师学习。凭着他强大的悟性和努力,他在不到20岁的时候就接任了吴晴班第五代领导,从事布袋戏78年。
宫日升介绍,邵东布袋戏至今传承,有“吴晴班”和“青云班”两个流派。“吴晴班”创办于清代道光三年,有关公戏、观音戏等60余场演出。它的演唱风格是高音,昆曲和谭强歌剧,流行于湖南中部和南部。主要乐器有锣鼓、钹、簪、唢呐、二胡等。
“那时候,我还年轻。对于组员的业务,我每天都在转,衡阳、永州、邵阳、娄底、湘潭、广西、江西、贵州等地。我们都去过,每年表演五六十场。”说起那盛况,宫日升咧嘴笑了笑。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娱乐活动的多样化,布袋戏受到冲击,有时一个月只能收到一次演出邀请,但宫日升仍然坚守舞台。80岁时,他在表演时遭遇车祸,手、背和眼睛受伤,身上有七处骨折。
之后,宫日升开始整理邵东木偶资料,培养传承人。
目前,由宫日升领衔的“吴晴班”已保存了50多个木偶头、70多套服装、50多个头盔、30多件乐器、50多个印刷和手工抄写的剧本。其中有23个杖头布偶,雕刻工艺精细,造型生动,经邵阳市文物专家鉴定,为清代中期雕刻。宫日升的整套布袋戏服饰和线装戏古抄本也很有保护和研究价值。
宫日升还培养了十几个热爱布袋戏的年轻人。由他培养的女弟子萧,于2008年11月参加了由文化部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的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表演,并表演了邵东木偶现代花鼓戏《豆腐佬》、《豆腐婆》,获银耳奖。
2008年12月,邵东木偶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在宫日升的倡导下,邵东黑田铺镇和火烧坪镇两个布袋戏班合并,命名为邵东布袋戏。之后,宫日升每年淡季带队,把招数送到农村大院。
2010年,宫日升被评为邵东木偶戏省级传承人。
“布袋戏是我的生命,我会努力传承下去。”宫日升严肃地说。
1.《木偶戏 邵东九旬老人“守护”木偶戏78年:木偶戏就是我的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木偶戏 邵东九旬老人“守护”木偶戏78年:木偶戏就是我的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384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