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法国,浮现在人们心中的,是巴黎的铁塔,塞纳河的咖啡店,香街上的奢侈品店抑或是波尔多的红酒,或许还有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凡尔赛的宫殿,或者马赛的阳光沙滩。而在我心中,对于法国的印象也许并不能用几个简单的词汇进行总结。从还是个黄毛丫头,到如今坐在大学的课堂里,有关于法国的元素就一直萦绕在我的生活之中。然而即使如此,我也只浅尝了法国文化这块甜美蛋糕上的一层薄薄的糖粉。而在此,愿与你分享其中的各种甜蜜。

最初接触到法国,是幼儿园时爸爸拿回家的积木拼接模型——埃菲尔铁塔。当时和爸爸把一大盒的木片按照图纸一点点将一座铁塔拼好后,我就深深迷恋上了这座颀长的建筑,法兰西这个读出来就无比动人且风情万种的名字也第一次根植在我的脑海中。而当爸爸给我讲述了埃菲尔铁塔的来历和故事后,我对于一切有着巴黎铁塔的本子和吊坠都十分着迷,以至于现在书柜里还有着形形色色的封面画着铁塔的笔记本。也许这就是我与法国文化结缘的起点了吧。

时间转眼来到了2008年,我初中二年级的寒假。这个寒假,我与法国有了第一次正式的亲密接触。那时的我随中国青少年艺术团赴维也纳参加新春文艺演出,顺道周游了西欧几国,其中在法国的两天逗留让我对法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到达法国后的第一站,当然是巴黎。在巴黎的日子,满是慵懒和惬意。虽然冬季的巴黎没有晴朗无云的蔚蓝天空,但是阳光总是不知从何处照来,打在脸上也是暖意融融的一片金色。第一次站在巨大的铁塔前,难以忘怀的是仰头而掉帽的恢弘;登上铁塔,巴黎的一切景色尽收眼底,一座座棕色褐色的房屋像积木也像火柴盒一样密密地铺在地面。协和广场上的巴洛克建筑和绵软的冬风;卢浮宫前晶莹剔透的玻璃金字塔,以及人头攒动的展厅;凡尔赛宫里偌大的一望无尽的花园和宏伟却精致的喷泉;街角香气四溢的面包店和咖啡厅,以及坐在露天座椅上享受下午茶的美丽动人的法国女人……这些零碎的画面勾勒出巴黎的大致轮廓,但这些人人都熟知的东西却无法更细致地描画出法国的真实面貌。

首先,法国是高傲的,除却她高雅的艺术气质和浓郁的历史沉淀,这高傲更多地体现在法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在达到法国之前,我们的导游就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们,法国人不说英语。即使你不会说一句法语,在向法国人寻求帮助之前,你也要先用法语道一声Bon jour 。要求更高一点,你也得学会这么一句话: Excusez-moi 100

Madame, je parle pas très bien le fran?ais. Puisse-je me permettre de parler l'anglais? 想想这句话其实对于一个完全不懂法语的人来说,难度并不低。否则,如果你直接对着法国人说英语,得到的极有可能是匆匆一瞥的不搭不理。并且法国人即使说英语,他们也往往按照法语的习惯去发音,结果说出来的法语总是怪怪的。这可把我们这仅仅十二三岁的孩子们苦坏了。于是,除了Bon jour和Je m’appelle XXX外,我在巴黎根本不敢开口跟法国交谈,只能笑眯眯地站在一旁听着导游或者带队老师和当地人聊得甚欢。但也是从那时,这世界上最美的却又让我叫苦不迭的语言——法语——走进了我的生活。那缠绕在舌头上的美妙发音,让我觉得仿佛学会了以后就可以像法国女人一样优雅。能拥有扬起得恰到好处的下巴,和摇曳生姿的穿着包臀裙蹬着高跟鞋也一样曼妙无比的身姿。

然而,法国人的高傲似乎又有自己的理由——这里的国民素质令人叹服。马路上,有行人在,就有交通灯在。行人站在马路边上,大多数车辆都会立即停下来,让我们先行。走在街道上,只要我多注视迎面走来的路人一眼,他们必定会报以微笑,而不会像在国内一样冷漠地移开视线。而更令那时的我讶异的,是法国超级市场的购物方式。在这里,人们只需要花两分钟办一张会员卡,从此以后就可以享受完全自助式的购物乐趣。首先刷一下卡,自己拿个手持条形码扫码仪,然后一边扫码,一边把东西直接往包里塞从而完成购物。到出口后,你只需把扫码仪里的数据输送到一台自动交易机上,然后刷信用卡便可以走人。除了极少数的检查,没有人会过问你的包里到底装了些什么。人们自己称重,自己打价的蔬菜水果是否缺斤少两。小到各种食品,日常百货,大到咖啡机,微波炉,你都可以用这种方式买回家。任何人想贪点小便宜都可以名目张胆,但家乐福似乎毫不在意。而在我眼里,这种不在意或许就不仅仅是信任,而是整个社会所引以为豪的国民素质的体现。

离开巴黎,我们还去了里昂。如今记忆里的里昂,是立在峭壁边的城堡,和被阳光照耀成粉色的米白大理石——一切都笼罩着金红色的灿烂光芒。而那优雅高贵的法国人,和空气里仿佛时刻弥漫着咖啡面包香气的大街小巷,就是初中二年级的我对法国的全部印象。

转眼我上了大学,就读了英语专业。而当在日语和法语之中选择一门语言作为第二外语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法语。于是我的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便实实在在被法语“折磨”了一把。古怪的语法,难发的小舌音,令人抓狂的数数和报电话号码方式,以及实际毫无规律的动词变位、阴阳单复数结构……林林总总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困难,以及我们略显“奇异”的法语专业课老师,瞬间打破了我对法语这“世界上最美语言”的幻想,几乎每堂法语课结束的时候我都要挫败地趴在桌子上抓耳挠腮,而备战法语期末考简直就是一场噩梦。而真正体会到法语的美好,要归功于“走进法兰西”这门选修课的刘敏老师。大二的上学期,我有幸选进了这门人满为患的课程,当刘敏老师开口说法语时,我顿时惊讶于一个中国人竟然可以说出如此优美动听的法语。她的发音清晰悦耳、婉转嘀啁、抑扬顿挫、柔和畅快,只要她开口讲话,全场总是鸦雀无声。从那以后,我便每天都抱着法语课本练习发音,学着把那些饶舌的连读一点点梳理通畅。渐渐地,我开始掌握了法语的节奏感,同时还发现,法语的美还不仅在于发声,她严谨的措辞、含蓄的表达、优美的描述,无不显现出她的丰富和华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跟随着她的脚步开始了对法国文化的更深一层的探索。

如今,较之于浪漫和优雅,“法国”在我心中更代表着崇尚平等,爱好自由。法兰西在日耳曼语中本身便是“勇敢的、自由的”,而法国社会中似乎处处都体现着这一理念。教育上,法国政府力求完全的公平和平等,对于一切地位和肤色的人都一视同仁。社会生活上,法国的福利待遇令世人羡慕:法定工作时间为每周35小时,并享有每年七周的带薪休假,人民生活相对比较富足,当然罢工在法国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而对于“嗜吃如命”的我来说,法国人的率性自由体现在他们对于食物的态度上。

在我眼里,法国人对于食物的态度表现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法国人对于食物绝不只是停留于填饱肚子的阶段而已,它更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态度,因此花上四五个小时享用一顿正式的法国餐是常事。从开胃菜、海鲜、肉类、乳酪到甜点,虽然程序繁复,但重要的并不是吃进多少食物,而是在品尝佳肴中,也充分享受餐厅高级氛围,欣赏餐具器皿与食物的搭配。如果去走亲访友的话,一顿饭一吃就得5、6个小时,有时甚至更长。能够一头扎向美食不惜花费数小时逗留在餐桌边,并义无返顾、无怨无悔的法国人,那自然是幸福快乐的。再苛刻的时间限制也阻挡不住奔向5道菜精美午餐的脚步;再忙乱的工作任务也妨碍不了享受与家人同进晚餐的执着。我想,只有在自由安逸,生活的目标不是为了在财富的阶梯上不停攀登而是热切地享受生活的法国,才能像这样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提高生活的品质上吧。

从只有几岁的幼儿园小朋友到如今二十岁的大学生,与法国不可分离的缘分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诚然,现在我对法国的见解依旧太过表面和肤浅,看到的也只是浩瀚天空的温柔一角。但这小小的一角,已经能让我变得更加优雅、智慧和热爱自由。愿今后能有更多机会加深对法国的了解,也愿我与法国的缘分能更久更长。

1.《阳光法国论坛 法国印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阳光法国论坛 法国印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41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