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瓜虫病
白斑病的病原体是由原生动物瓜虫侵入鱼的皮肤或鳃而引起的。它的葫芦是原生动物中的一种纤毛虫。显微镜下,成虫有马蹄形核。幼鱼只有圆形、椭圆形或杆状的大细胞核。昆虫身体柔软可塑,形状多变。该病是观赏鱼中最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具有感染快、流行广、危害大的特点。
白斑病是鱼类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多发于深秋和早春水温较低的季节。白斑病又叫瓜类病。l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为球形,覆有纤毛,直径约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水温在18-23℃时,小瓜虫经常寄生在鱼的皮肤、尾鳍和鳃上,吸取鱼组织的营养,刺激鱼分泌大量粘液,于是在鱼表面形成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热带鱼患此病时,鳍上首先出现白斑,鱼显得行动迟缓,漂浮在水面上,很少移动。或者它们经常侧身游泳,在水生植物和砾石旁快速搔痒。严重时,鱼身上布满白斑,停止进食,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病程一般在5-10天左右。白点的形成不是产卵。它有生命周期。当人们看到鱼身上的盐粒时,是它吸收并吮吸鱼皮肤的阶段。与此同时,它具有耐药性。当它装满时,它会从鱼身上分离出来,落到鱼缸的底部。这种寄生虫产生一层保护膜,形成一个囊肿,里面有10个小幼虫(用40倍放大镜可以看到)。它们分裂繁殖,一个可以变成1000多个个体。它们会寻找鱼作为身体来提供食物,整个过程高度依赖于温度。由于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在25℃以上就停止发育,水温升至28~30℃自然死亡。所以对于患有白斑病的热带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需保持水温在28~30℃左右,一周后鱼表面的包囊全部脱落。如果此时补充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药物治疗时,可用0.1ppm硝酸亚汞作为鱼缸药浴进行治疗。对于重病鱼,可用2ppm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冲洗病鱼2-3小时。病鱼症状消失后,及时更换淡水,避免时间过长导致汞中毒。为了预防这种疾病,我们只需要保持水温在25℃以上。引进新鱼时,应先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再放入鱼缸,一般可防止白斑病的发生。
症状
患病初期,病鱼用身体摩擦硬物,希望清除体内不愉快的病原体。患病鱼的体表、鳍和鳃上可以看到许多小白点。患病的鱼很瘦,漂浮在水面上或集群的一角,很少移动。后期体表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
发生环境
白斑病的发生环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12月至次年6月。水温在14-25℃时,是小瓜虫繁殖最适宜的温度,也是该病的好季节。但当水温低于10℃或高于28℃时,小瓜虫幼虫发育停止或逐渐死亡。
早期发现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轻微的症状。鱼可以捞起放在30~32℃的温水中,因为白点虫在这个水温下是不能生长的。另外,10%盐水和1000斤水可以连续3天药浴,可以治愈。
处理方法
不管用什么药,首先要把水温升到30度。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可以促进鱼表面产生的孢子快速成熟,加快其生长速度,使其从鱼表面脱落。治疗药物:1。也可以用5%的盐水浸泡几天;
2。或者每天浸泡在2pm甲基蓝溶液中6小时;
3。用0.05ppm孔雀石绿和25ppm甲醛溶液处理混合物,疗效较好。
4。或在28-30℃的盐酸奎宁液中浸泡3-5天;
5。或者浸泡在2pm硝酸亚汞溶液中30分钟;
6。或者用浓度为50-70 ppm的氯化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每天两次。
白点消失后,还是要用药一段时间,让没有附着在鱼身上的小瓜虫死掉
1.《鹦鹉鱼常见病 孔雀鱼白点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鹦鹉鱼常见病 孔雀鱼白点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428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