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幻影
作曲:于逸尧
作词:林夕
扑面而过
如难过眼泪淋熄兴奋烈火
如肥皂在肌肤上偶遇而破
如时间战胜了的一声苦情歌
本我到无我
天涯明灭忽尔没痛楚
我或忘我
如微雨放低水花花向上舞的因果
梦想颠倒一切在我
得所以失执于对便错
人存在只想为了求证
曾留下追忆里的情景
但万法好比电光的幻影
入静了心境挂念难道靠眼睛
而遗憾都只为了求证
最看不开的竟然是感情感情
爱恨无常雪落无声
色不过色却碍了空性
我或无我
唯时间会去解释苦恼亦要我许可
恨只因爱因爱及怖
歌者与歌终须要掠过
人存在只想为了求证
曾留下追忆里的情景
但万法好比电光的幻影
入静了心境挂念难道靠眼睛
而遗憾都只为了求证
最看不开的竟然是感情感情
爱恨无常雪落无声
色不过色却碍了空性
滑动以上区域,查看完整歌词
本文由桑澈授权首发于“粤语金曲精选”
很多事情好犀利,以为是真,其实是电光幻影,很快会过去。
——林夕
在杨千嬅的诸多粤语专辑当中,《电光幻影》的复古情调及音乐深度,足以成为她音乐生涯中的代表作,杨千嬅日渐成熟的个人形象在这张专辑中得到了丰满的体现。
这张专辑当年获得多个乐坛颁奖礼颁发的大碟大奖及监制奖,包括“叱吒乐坛至尊唱片大奖”和“四台联颁大碟奖”,杨千嬅也于“2004年度叱吒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中再次夺得“叱吒乐坛女歌手金奖”。
“电光幻影”这首歌是全碟的点睛之笔,亦是全碟的主旨,确立了全碟的怀旧风格。于逸尧的编配令此曲充满了八十年代粤语歌的味道,他是“人山人海”的主要成员,成名作为“再见二丁目”,曾随“进念二十面体”“非常林奕华”等多次参加海外的艺术活动及演出,擅于融合中国传统民乐和主流流行歌曲的成功元素,打造清新隽永的小品。
林夕曾在采访中说过:“对于佛学思想,都是我消化完,然后放在歌词里面,如果直接用,就会重复同流于概念化,会令人抗拒”。当年林夕将《电光幻影》交给杨千嬅时说:“你先唱,你尽管唱,唱完了你再琢磨,不懂来问我,问完不懂没关系,再过些年,你就会明白了。”
歌名取意于著名佛教经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凡一切因缘所生之法,都是虚妄颠倒之见形成的,虚幻不实、即生即灭、幻灭无常。电光好比自人生所经历的一切,如同闪电,闪耀的瞬间炫丽夺目,却是刹那而逝,犹如幻影。人的一生,无论富贵还是落魄,最后不过是昙花一现,一切都只是幻象。
喜欢林夕的人都知道,他非常喜欢亦舒。他的许多词作,如《电光幻影》《星之碎片》《寒武纪》《阿修罗》《开到荼蘼》等等,直接用的是亦舒的书名。在亦舒的同名作品《电光幻影》中有这么一段话:“电光幻影,其实并不存在,它不过是利用人类的眼睛视网膜对影像有十分一秒的保留能力,于是一连串的好戏上映了。”主人公荣三和,失恋后独居在一座古宅里。一次偶然,古宅被租作电影公司拍摄的场地。三和常静坐在楼梯上,看着楼下剧组的拍摄,恍惚间,三和在他们演绎的故事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渐渐地,她走出了失恋的阴影,忽觉曾经的情感变得微不足道,更为戏剧化的是,一年后再碰面,那些剧组的朋友已不认识自己了,曾与她交心的三位明星,从此散落天涯。来如电光,去若幻影,那些日子真如电光幻影般虚幻,时间如朝露,主人公成长于电光幻影之间,她的身边继续人来人往。故事结局是圆满的,可这种圆满,说到底,不过另一种形式的“电光幻影”。
林夕写下这首同名的歌,有向亦舒致敬之意。这首词不论是意境还是哲理,都浑然大气,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此时的他,可以任性地抛开商业需求,将自己对佛理的理解融入词中。
扑面而过
如难过眼泪淋熄兴奋烈火
如肥皂在肌肤上偶遇而破
如时间战胜了的一声苦情歌
本我到无我
天涯明灭忽尔没痛楚
在麦浚龙《金刚圈》这首歌里,林夕写道:“相见是意外,见不到才是应该”。遇见所爱的人,总以为是命中注定,其实这只是个偶然事件。你扑面而来,也终会忽闪而过,因你而燃起的炽热烈火,最后被你引发的泪水所淋熄。膨胀的欲望,如肥皂泡在五彩的光晕中升腾,触碰到你的瞬间,便被现实戳破,灰飞烟灭。那个瞬间如露如电如幻如影,每破灭一次,人生岁月的沟壑就愈发幽深。
在这里要提下自我、本我、无我。自我境界的人,就是被“贪、嗔、痴、疑、慢”控制的人;本我境界的人,就是知道这些本性是不可能被根除的,只有自己想办法来制约它们,学会自我调节,顺势而为的人;无我境界,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对他们而言,根本不存在享受、改变、忍受之类的说法,空就是有,有就是无,到达无我之境,超越了自己。
一切终将被时间带走,再多的苦乐都会被冲淡,被稀释。执着于自己的心境,才会为聚散而感慨、痛苦,当参破一切,到达“无我”的境界,与宇宙自然融为一体时,过往的一切就不会成为负担了。
我或忘我
如微雨放低水花花向上舞的因果
梦想颠倒一切在我
得所以失执于对便错
最快乐的时光并不是欲望得到满足时那种促逝的快感,而是忘我地投入一件事情。那时没有自我,没有时间,没有烦恼,有的仅仅是当下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忘我的境界。
根据佛教的缘起法,世间一切事物皆是因缘所生。一切忧苦,都是虚幻的,只是微雨落入心底溅起的小小妄念。
《心经》中说:“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什么叫颠倒梦想?一是不明白无常的真理,认假成真;二是贪恋世俗享乐,不明白欲望是痛苦的根源;三是不明白世上一切都是虚幻无常的,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因此生起诸多的对立妄想;四是不明白“我”也是因缘聚合之物,没有自性,不会永恒。
人一旦不明白,就会犯下一些违背正理的错误,变得本末倒置。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以无我为我,以不净为净,对一切事情起妄想、分别、执着,认假成真、执幻为实,这都是颠倒梦想。世上一切事物本非实有,只因颠倒梦想,认为真有,追逐不舍,则造幻业,受尽虚幻的痛苦而不自觉。
远离颠倒梦想,则是觉破了三障中的烦恼障,即破了迷惑的障碍、无明的障碍、烦恼的障碍。一切和了生死、和解脱无关的起心动念及所作所为,都是导致我们继续在娑婆世界轮回不断的因。我们在这些“因”上苦苦纠结,岂不颠倒?而梦想颠倒的妄都是自找的,是沉迷还是解脱,其实全在自己。
宇宙间本没有感情,空空如也的大千世界自有了人类才开始摆脱原始状态的懵懂,爱情、亲情、友情,人类的多数行为都能与感情挂钩,少有人能跳出情感的牢笼,自然而然,人世间就生出无数恩爱情仇。可是在这感情纠缠中究竟何为得到?何为失去?
一切皆有因果,看穿了因果,又有什么可以看不清、意难平的呢?执着若不放下,终究会变成心魔,即便这结果是“对”的,执着太深也会变成错。执着于得,便必执着于失;执着于对,便必执着于错;执着于空,便必执着于色;执着于我,便必执着于无我。
行事如运笔描空,任运宽坦,描时专注,描后放下。任运,就是顺其自然,自由自在;宽坦,就是心中一片坦然,没有任何担忧烦恼。不计较结果,就不会产生烦恼,认真而不执着,投入而不贪恋,消解欲望,淡泊无求,你会发现,在这世上,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改变你的心。如果做这点,你就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人存在只想为了求证
曾留下追忆里的情景
但万法好比电光的幻影
入静了心境挂念难道靠眼睛
“人存在只想为了求证,曾留下追忆里的情景。”这句话让人很有感触。人活着就是为了求证,曾经喜欢过的种种都将化为乌有。人总喜欢美化回忆,最好的时光总是存在于记忆与憧憬之中,而制造记忆的人,则永远困在这虚幻的桃花源内,这缥缈的玻璃城中。
我们的追逐,不过是期待美梦的重演。有时候,你以为念念不忘的是记忆中的那个人,但其实你忘不了的是那段时光、那片风景、那个年纪,那个情景。我们追寻着记忆里那份美好,并相信回到过去,我们的生命就圆满了,可曾经完美的爱人是从没存在过的,多年后再见,往往会发现“相见争如不见”。
电光幻影,推物及人,人的一生,即使再瞩目再成功,不过是昙花一现,电光火闪而已。可惜人注定要为虚幻的梦漂泊一生。
“入境了心境挂念难道靠眼睛”——色相无常,禅定所见才是真相,外物只是假象。大智慧者往往具有朴素的宽宏的大彻悟的精神,用心去看世界去看宇宙去看万物自然的法则,而不是用眼睛,眼睛看到的是障,是表象是俗世思维,只有用心才能将幻境一一看破,看到万物的本相。
我或无我
唯时间会去解释苦恼亦要我许可
恨只因爱因爱及怖
歌者与歌终须要掠过
大家都知道一句著名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勘破凡障,要看破的不止是外物,更是自己的心,当你的心境澄明到与万物合一,包容宇宙时,便没有什么能让这颗心烦恼了。
物质是联系的,联系是有条件的,爱和恨看似相反,它们却都是人极端的感情,来自同样的母体,恨往往由爱中生发,它们在诞生的时候已经包含着彼此,也将一同消弭于时光之中。爱没有了时候,自然也就不会恨了,如同林燕妮所说:“爱的反面不是恨,爱的反面就是不爱了”。
“因爱及怖”则出自佛学著作《妙色王求法偈》:“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是说人的喜怒哀乐都是由欲望而起,一切外在的对他人和事物的爱,源于自身的贪欲,源于害怕我的消失。看见五蕴的和合因果,破我见,才能真正的离爱欲。我之不存,爱为何物?
“多经典的歌后,一刹眼已走”香港的歌后能还有谁?此后的歌者还能有谁?歌者终将老去,他们的歌也不可能永远流行。所有人都是过客,所有事都将随风而逝,无论是歌者还是歌声,终会被时光拂掠而过。
而遗憾都只为了求证
最看不开的竟然是感情感情
爱恨无常雪落无声
色不过色却碍了空性
习惯了一种生活方式,一旦改变或失去,便会失衡。“人存在只想为了求证,曾留下追忆里的情景;而遗憾都只为了求证,最看不开的竟然是感情”,这何尝不是对固有习惯的一种依赖呢?所谓的缘分只是一种幻化冥灭的东西,最看不开的,是不能再拥有的习惯而已,同时又没勇气去养成新的习惯。现实中情感的力量始终阻挡着人们看破红尘的目光,所有的爱恨情仇都只为看个究竟,可结果偏偏世事无常,逝去无声。
佛教中的色,指物质存在的总和,眼睛能看到的物质叫色。空性,就是“无自性”或“无我”,空不是虚无的意思,而是“无限”“无尽”的变化,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就有灭的,也就是空性的。“色”是变化着的,又是空的,就像《心经》所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教的色空观,就是要你看到万物都是因缘和合,在有色世界里确立“看空不空”的思想。
世事如同放烟花,每次烟花腾空,总有人高呼着奔涌而去,这就是妄境。在妄境出现时,不要起善恶心。如果因某些事而兴奋或是烦忧,就是起了善恶心,这是因为你不能安住于空性,不能安住于真心,当你没有安住于真心时,一点点小事,就能改变你的心情。
有时候感觉往事是那样的遥远,以至于觉得仿佛发生在前世,没有什么比这刻的感受更能说明感情经历的空幻了。人们用一生体会到了人生的幻灭,触摸到了生命和生活的空性,当人生屏幕关闭为一片空白,你曾经投入的一切喜怒哀乐都化为泡影、无影无踪,你的这期业报就结束了。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爱是诸多因缘和合的结果,万物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因缘有聚,亦必有散。爱情的无常和生灭变迁,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婚姻的离散从根本上是因为从爱情那里承袭了无常、空性和生灭的特性。“色不过色,却碍了空性”,源自于佛佶,空性无形,因色显发,很多人执着于眼睛所见的“有色世界”,阻碍了空性的显现。
林夕在词中处处普及他的人生哲理,是用情感故事为包装来规劝世人破我执,得自在。
我们是尘世间的过客,不能留下什么,也不能带走什么,唯有珍惜当下。人生本已如白驹过隙,青春更是稍纵即逝,而爱情,则不过是一道闪电罢了。如“梦、幻、泡、影”——爱情是空幻的,谁人见过闪电永远停驻在天空中,露珠不被蒸发得无影无踪呢?
既然生命如同电光火石一样转瞬即逝,我们应当如何过好这一生呢?有人问佛:“什么是佛?”佛回答说:“无忧便是佛”,因此,人生最应该珍惜的就是欢乐,这才是生命最真实的好处。只要对人与事不计结果,淡然处之,看得“通透”便是“无忧”了。
痛苦、快乐均由心念所起。心生万法,一念之间便是地狱与天堂,心有便有,心无便无。
1.《电光幻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电光幻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4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