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媒介传播时代,对公众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表面信息泛滥、虚假信息猖獗、安全信息被盗等现象。,公众需要树立正确的信息观。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三种培养策略:在大众信息交流中学会坚持伦理,在互动信息共享中坚持理性消费,在文化信息传播中注重信息安全。
关键词:媒介传播时代媒介素养信息观的观察与培养
媒介素养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提出的,其初衷是为了对抗大众文化对传统教育因电影的普及而带来的冲击。美国媒体教育研究中心(American Media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认为,媒体素养是指人们选择、理解、质疑、评价、思考和回应,以及创造和产生媒体信息的能力。(1)在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大多遵循和借鉴西方发展模式。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交流的频繁,一种新的信息传播范式——互动传播应运而生。尤其是以Web2.0技术为基础,以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为代表的网络虚拟社区的形成,将互联网的互动性能发挥到了极致,使其成为一种参与式的媒体风格。开放成熟的信息传播环境和复杂多样的信息发布平台使公众在复杂的信息选择中失去理智。信息传播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深刻影响了中国公众对信息传播的选择权和认知度,公众媒介素养和信息观的教育时代即将到来。
自媒体传播对大众媒介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媒体是博客发展分析中引入的一个概念。丹·吉尔默(Dan Gillmor)在他的著作《我们媒体:人民的基层新闻,为人民服务》中首次提到了这一点。书里明确定义了“自媒体”:“自媒体”是大众在数字技术的强化下,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接后,理解如何提供和分享自己的事实和新闻的一种方式。开放性、易用性、时效性高、交互性强是其最突出的特点。”②邓新民的《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和特点》是中国最早出版的文献。他认为,自媒体是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其核心是基于普通公民独立提供和共享信息。但他并没有界定什么是自媒体,什么是自媒体传播,只是概括了自媒体的自主性更强、发展更快、应用更广、作用更大、管理越来越难等特点。③
“自媒体”和“自媒体传播”是在特殊的政治、文化和技术环境下产生的,预示着数字革命带来的空权力和政治的解放,猛烈冲击着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并呈现出令人振奋的新发展趋势。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不仅动摇了传统大众传媒的发展模式,也变革了信息传播方式。随着数字化、多媒体和网络化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以“以用户为中心”或“分散化”为核心,以公众独立提供和共享信息为基础的自媒体传播时代。自媒体的出现开启了信息传播多元化的时代,引发了信息传播的重大变革。
在现代社会,媒介素养已经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世界各国都在不断致力于媒介素养教育,以提升公众媒介素养。进入自媒体传播时代,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巨大变化,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也应与时俱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传播环境的新要求。其要求体现在以下几点:
1.传播向互动传播的转变,对公共信息传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传统的单向媒体传播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信息传播发展的要求。技术的支撑是媒介形态演进的强大动力,而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深刻地改变了媒介的观念和大众的需求。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私有化、平民化和自治的个人通信者提供了独立的信息生产、积累、共享和传播空,这使得面向大多数人的交互式信息传播,既具有隐私性又具有开放性,走上了历史舞台。
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不同,自媒体传播的核心是公众对传播信息的自主选择和共享。在“每个人都有一个麦克风,每个人都是记者”的传播环境下,公众不仅需要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础知识,还需要知道从信息载体中高效提取所需信息的传播知识。由此可见,独立跨台的传播模式对公众传播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独立内容的产生对公众产生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媒体内容生产的关键技术是微内容的聚合和发展。自媒体时代,知识生产方式发生了转变,基于互联网的公共独立信息内容生产逐渐兴起。与传统媒体相比,个人言论的发布受到不同程度的屏蔽,自媒体的兴起大大改善了公众言论的被动局面。博客、论坛、微博、微信等。已经成为人们表达意见的公开场所。这种现象被于国铭先生称为“全民DIY”:“简单来说,DIY是自己做的,没有专业限制,每个人都可以用DIY做一个‘产品’来表达自己。”所谓基于网络的内容制作DIY,其实就是全民出版,全民传播。是一种全新的内容生产和消费的生产理念和消费模式。④
事实上,在现实的网络世界中,“人人DIY”的现象比比皆是,但也有其弊端,这就要求公众对独立信息内容的制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微博作为公共独立信息内容生产的重要场所,其侵权现象时有发生。比如2010年3月,著名体育解说员黄健翔发布的一条微博,被张发才指责抄袭前一天发布的微博,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很多互联网V参与其中,使得公众在独立信息内容生产中产生信息的能力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3.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对公众辨别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公众分析和判断媒体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对媒体内容的品味和价值的判断上。这样的判断和选择不仅具有“即时性”的效果,还具有“延迟性”的效果,即会对个体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长期的影响。⑤进入互动信息传播时代,依托互联网传播技术,植根于大众的自媒体,它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信息共享的便捷性,这就要求公众具有更高水平的信息甄别和分析能力。
自媒体的传播路径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一对多的扇形模式,而是一点对多的网状模式。同时,不同载体之间的信息传递路径没有技术壁垒,使得公众共享和传播信息快捷方便。这种传播信息的便捷功能,不仅给大众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诸多弊端。公众随意转发链接,使得信息传播的真实性无法保证,各种虚假信息充斥网络,对公众的信息甄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共媒介素养中的信息观
媒体传播时代,信息发布技术顺畅,信息高度发达。快捷方便的阅读和出版方式给公众带来了丰富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公众对媒体的依赖程度增加。虽然公众有能力获取、分析、传播和使用各种形式的媒体信息,但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变化和信息平台的变化,面对海量信息的公众仍然会不知所措,别无选择。因此,树立正确的媒体信息观迫在眉睫。
(一)大众信息在媒体传播时代误入歧途
媒体教育注重激发公民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实现高度自律和有效利用媒体。⑥媒体传播难以监督、忽视监督、传播门槛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使公众无法应对信息海洋中的表面信息、互动传播中的虚假信息和文化融合中的不安全信息,导致信息传播方式错误,缺乏信息传播的批判意识,直接制约了健康的媒体素养信息观的建立。
1.信息海洋中的浅层信息泛滥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量以指数函数的速度增长,人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信息便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媒体传播手段的不断更新,特别是互动传播手段的实现,公众可以利用微博等互动网络平台实现大量的信息传播。在庞大而复杂的信息传播网络中,海量信息传播也意味着大量表面冗余信息的存在。现代信息技术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半小时前的信息可能成为过去,过时的信息存放在传播网络中。浅薄媚俗的信息传播已经成为媒体传播中的顽疾。社交平台为了增加点击量,充斥着不堪入目的照片、粗俗挑衅的文字、攻击性的言论,不仅严重影响了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处理速度,也大大增加了用户获取和使用有效信息的难度。
2.互动交流下虚假信息泛滥
网络上充斥着虚假信息。传说2012年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的来临,已经成为焦点网络事件。从淘宝商家的“末日”到房地产行业的“末日抵押”,这些荒谬的虚假信息已经全方位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甚至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困扰。
虚假信息是其生产者出于损人利己的目的而故意制造的。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传播平台,由于其即时性和共享性,更容易成为虚假信息传播的帮凶。网络的虚拟性和便捷性使得虚假信息的传播产生明显的“蝴蝶效应”。一旦形成一定的集体认知,就很难被打破,这就是桑德斯坦所说的“信息流瀑布”。信息不断强化后,形成群体认知。对于任何个体来说,这种群体认知代表着无形的群体权威。群体共识以权威信息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一旦“瀑布”形成,反对的声音就显得微弱。⑦即使证明是虚假信息,也很难完全防止其有害传播。
3.文化融合中的安全信息窃取
随着全球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信息传播进入了全媒体发展和全方位传播的时代。同时,社会的快速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广度、深度和广度上提升了文化信息交流的能力。随着空前媒体网络的开放,文化融合中逐渐出现安全信息窃取和泄露现象。
在媒体传播时代,信息安全成为更大的隐患。特别是科技的发展,会让人去探听别人的私人信息,窃取企业的商业秘密,去打听政府部门和军队的机密。然而,在跨文化交流中,信息安全现象已经升级为一个国际问题,其影响力大大超过了热媒体阶段。⑧此外,公众独立内容的产生和聚合,使得被动披露通过媒体传播和分享平台时有发生。
信息迷途在网络世界中普遍存在,媒体传播的特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公众点击、转发和分享时,可能会出现信息误导。随意传播信息导致整个网络文化质量的无效提升。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公众有选择地阅读、理解和记忆媒体信息,树立正确的信息观。
(二)媒体传播时代的公众信息素养
1.信息社会需要可持续发展的信息观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信息已经成为一种战略资源、财富和生产力。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主要是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支持和保障。它必须依靠信息资源,以信息资源共享为出发点。核心在于要求人们准确、全面地掌握和利用信息资源,协调人口、资源与发展的关系。正确的信息获取可以使各种信息及时有效地交流和传播,加速物质、资源和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生产、技术和商业的增值,实现社会、经济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公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目标,随时随地获取、发布和共享信息资源,并将网络公共资源转化为有利于个人发展的信息。可持续发展的信息观是一种鼓励公众发挥个人主动性,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信息观,是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转型社会呼唤信息理念的和谐发展
今天,中国正面临着一个历史机遇和突出矛盾的时期。随着社会力量的变化和社会结构中国家、组织和个人之间关系的变化,社会传播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媒体作为国家控制的重要工具,已经无法在社会发展的大系统中发挥社会控制的作用。
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和媒体传播手段的不断发展,公众逐渐摆脱了传统单一传播模式下的被动信息接受,获得了信息接受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身份。在过去的传统媒体中,是否、何时以及如何传播信息由媒体组织决定,而从媒体传播信息的权利由个人控制,这大大增加了信息传播的自由,并逐渐使获取信息的手段多样化。在网络公共领域,公众可以通过多元化的信息传播平台,从自身的利益、价值观和信仰出发,表达对公共问题的看法,最终通过辩论形成舆论表达。这样的民意表达“不是来自简单的个人喜好,而是来自私人关注和公众对公共事务的讨论”。⑨只有这样,才能杜绝“信息流瀑布”,促进理性和谐的信息观的形成,促进社会价值观、社会共识和文化认同的统一。
3.媒体社会要求培养文明发展的信息观
在媒体社会中,随着媒体一体化的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快速、广泛,在公众媒介素养中培养文明发展的信息观已成为国内外素质教育的热点问题。
文明发展观的信息素质教育应强调“科学”与“人文”的平衡。所谓“科学”,是指公众需要是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充分认识到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有能力有限地发现、探索、评价和使用所需要的信息。所谓“以人为本”,是指公众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信息观,进一步要求信息按照国家发展战略进行人性化处理,特别是积极安全的信息要造福人类,避免信息传播给国家带来的损害。在当今媒介融合时代,面对复杂的信息传播,只有将信息观的“科学”和“人文”双重要求融入媒介素养教育和素质教育,教育才能真正体现与时俱进、发展社会文明的使命。
公共媒体素养中信息观的培养
在自媒体传播时代,影响公众媒介素养信息观的因素涉及媒介环境、科技发展等诸多方面,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复杂系统。随着传播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科技传播技术的交融,需要从全社会的宏观环境层面考虑大众媒介素养中信息观念的培养,其中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公众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积累公众已有知识的前提下,对信息传播行为进行善意的引导和说服。
1.学会在大众信息交流中坚守道德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信息伦理问题日益突出。自媒体传播时代以来,公众直接参与了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加上监管的不及时和不充分,信息交流中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道德伦理问题,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避免和减少自媒体的负面影响,营造和谐健康的文化传播环境,是当前自媒体传播面临的重要问题。然而,外部规范只能通过内因发挥作用,公众只有在信息的互动交流中学会坚持伦理,在泛滥的感性信息中解读和导航,才能正确理解事件或产品信息的全貌/[/k0/】。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⑩自媒体出现以来,基于人类本能的大众冲动,混杂着信息传播,充斥其中。在自媒体文化的传播中,伦理价值的缺失导致了文化的庸俗、复杂和颓废。当自媒体成为全社会接受的信息传播平台时,它应该向更高层次的需求发展。公众在信息互动中应注重人文关怀和伦理坚守。人文关怀体现了对人的关心和尊重。它不仅关注生命关怀,还关注人性、精神、情感和道德,以人的生存和健康发展作为报道传播的价值取向。
2.在互动信息共享中坚持理性消费
在网络信息社会中,信息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和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它在人们日常消费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信息消费这种新的消费模式应运而生。信息消费是社会信息生产和传播过程的延续,是由信息消费者获取信息、认知信息内容和信息再生等基本环节构成的社会活动。然而,公众获取、认知和利用信息的来源主要由媒体提供。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媒体组织复杂,信息来源多样化。通过媒体交流交流和分享信息增加了信息传播的复杂性。空之前的海量信息对公众接收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信息传播从静态延伸到动态,从二维延伸到三维,具有光电传播速度和多维传播内容。这些都导致了消费活动中的电子阅读载体、多样化的复制形式和互动的信息消费,导致公众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传播,解读和批判能力的下降。这就要求公众在信息共享中坚持理性的媒体消费观,无论是媒体提供的新闻报道,还是媒体传播的信息内容,都需要遵循“三产品”原则。所谓“三产品”原则,就是媒体信息要有“文化品位、科学素养、教育品格”。只有坚持媒体信息的科学性、文化性、教育性,公众才不会迷失在“信息流瀑布”中,从而获得有利于公众意义形成的真实信息空。
3.文化信息传播要注重信息安全
全球化的技术创新使得信息传播越来越便捷,文化传播的速度逐渐加快,文化传播的范围逐渐扩大,文化传播的渗透力逐渐增强,文化传播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自媒体作为公共社会传播的工具和平台,在文化信息传播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公众在享受媒体传播带来的丰富文化的同时,也需要警惕传播中的信息安全。
自媒体以其快捷、方便、互动分享的特点,在文化信息传播中非常活跃。网络互动平台的信息随意传播,公众隐私、商业信息、国家安全信息在互联网上随处可见,容易被别有用心的犯罪分子利用。在文化信息传播中,公众必须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强化信息保密原则,保持谨慎态度,防止信息泄露等危及信息安全的现象。
标签
在自媒体传播时代,信息传播已经从单向传播发展到双向甚至多向传播。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是肤浅的、虚假的、危险的。要在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文明发展的信息理念指导下,对公众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并从伦理坚守、理性消费、信息安全三个方面进行诚信引导和说服,充分调动公众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受众的角度促使公众构建以人类主体为核心的信息理念,真正实现社会与个人互动的信息模式。
媒体传播时代公众媒介素养中信息观的观察与培养
《新闻前线》2016年8月刊
莉莎朝·杨龙飞
为什么媒介素养如此重要?原因是媒介素养决定了人们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媒介,所以你会认为每当涉及到媒介时,媒介素养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尤其是媒体运营出现问题的时候,需要提出一些对策。在这些对策中,提高媒介素养是一个非常万能却又万无一失的答案。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指出两点:
第一,媒介素养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尤其是弱势群体,他们容易受到知识差距、谣言等问题的影响,部分原因是他们缺乏接触媒体的机会,但在现代,一个很大的因素是他们缺乏媒介素养,因此媒介素养教育也是恢复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第二,在新媒体时代,媒体素养不仅仅是指解读和接受信息的素养(很多人都这么认为),还包括传播和制造信息的素养。在这个层面上,媒介素养正好弥补了网络传播者泛化和把关人缺失带来的不足——混杂信息、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等等。那么,我们在分析类似话题的时候,也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媒介素养上。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媒介素养是由中国传媒大学的袁俊教授解释的。如果学生的书里还有别的解释,那就按照学生自己的书去做。切记切记!
密切注意
1.《伦理片海量 真的,媒介素养看这一篇就够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伦理片海量 真的,媒介素养看这一篇就够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479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