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利克斯·马丁《货币野史》中信出版社
社会科学系
解祥
一直以来,我们长期接受的货币思想都是来自政治经济学。“长期的易货活动分离出一般的等价产品,最后固定为金银,这就是货币。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充当着普遍的等价物。”这种传统的货币观固化在大众读者的头脑中,只有少数接受过金融的读者对货币有另类的理解。
从亚当·斯密、约翰·劳到米塞斯、凯恩斯、哈耶克、米尔顿·弗里德曼,学术界从未停止过对货币本质的分析。最近,费利克斯·马丁出版了《金钱野史》一书。费利克斯·马丁(Felix Martin)曾在英国、意大利和美国学习,获得了古典研究、国际关系和经济学的多个学位,在世界银行工作,并担任欧洲稳定计划智库的成员。他渊博的多学科思维和丰富的经验有利于他对金融变化进行广泛的分析。在《货币野史》中,他引用了许多经典的神话、诗歌和政治典故来全面分析金融市场的演变。
在古代文明之前,公开市场是以物换物演变而来的。在不同的国家,甚至在不同的村庄,市场交易的媒介是不同的。在阿比西尼亚,盐是贸易的媒介;在纽芬兰,是干鳕鱼;在弗吉尼亚是烟草;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是糖,甚至在苏格兰的一个村庄里,工人们去面包店或酒吧是用钉子而不是钱。这些奇怪的交易媒体支撑了当时区域市场的发展。如果断定货币的起源是易货,从马克思《资本论》的角度来看至少是正确的,但费利克斯·马丁却不这么认为。他引用了一个关于经济学的故事来说明他的观点。
1903年,威廉·费恩斯在雅浦岛呆了两个月,几年后发表了一份关于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构成的详细报告。他惊讶地发现,在封闭的市场中,雅浦岛有着不同于易货的高度发达的货币体系。人们使用又大又厚的石轮作为交易媒介,由于它们的重量很重,几乎没有偷钱的情况。大买卖结束时,由于重量限制,这些费用不需要搬离原房主的家,而是标在费用上,表示所有权已经转手。只要大家认可这个费用的归属,就认可了财富的转移。
马丁随后指出,“雅浦岛的故事不仅对传统的货币起源理论文献提出了挑战,也使人们对货币是什么的概念产生了怀疑”。
既然钱不是易货,那是什么?在Faanes发表这份报告后不久,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从这份不起眼的报告中发现了这一神奇的现象,随后更多的学者一致认为货币不是易货的本质。凯恩斯和弗里德曼指出“货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信用,货币交换是信用记录的清算,货币只是基本信用关系的表征”。当然,马丁也提到了为什么传统货币理论会永存。原因有二,一是与货币的历史证据有关;其次,与研究社会科学本身的方法直接相关。
在这本书里,马丁强调了货币的本质是信用,整本书围绕货币的三大要素,从古希腊的神话、罗马帝国的衰落到欧洲货币的复兴、17世纪英国银行的出现、近代持续的金融危机,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了金融创新是如何改善市场经济、创造金融危机双重现象的。
货币的本质是“信用”
1.《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货币本质就是“信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货币本质就是“信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512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