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来有很强的故乡和故土观念,姓氏是代表每个人及其家庭的象征。从姓氏形成、发展和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来看,它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地掀起了寻根热潮,目前全国已形成十个寻根基地。
1.山西洪洞大槐树
这首歌谣已经传遍了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甚至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以前老人们总是对年轻人说“我们是山西省洪洞县老鹳窝下面的人”。为了证实这个说法,老人总是给孩子看自己的小脚趾甲,说从山西洪洞县窝里搬出来的老鹳最小的脚趾头是可以分辨的。歌谣和传说,为明代老鹳巢下的一系列惊天动地的事件,昭示着历史的痛苦记忆。
元初,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黄河流域。与此同时,统治者的高压统治导致了红巾军的起义、战争和纠纷、穷人和人口的大量减少。明初洪武时期,山西移民开垦土地,恢复农业。明惠帝建国第一年(1399年),再次发生“靖难之变”,战争持续了四年,再次造成冀鲁豫皖北淮北的荒凉局面,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明朝时期,许多来自山西的移民集中在严光寺的槐树下,又一批批地迁往外省。据史料记载,洪武六年(1373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山西移民18人,其中洪武10人,永乐8人。移民迁入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微、江苏、湖北、陕西、甘肃等10余个盛县和500多个县。
2.湖北麻城孝感乡
明代麻城孝感乡在今天的麻城鼓楼经营沈家庄。明成化八年(1472年),孝感乡并入仙居乡。是川渝很多人眼中的圣地,“湖广填川”的起点和集散地。千百年来,麻城移民的后代遍布四川,说“湖广填川,麻城过半”。
麻城移民到四川的路线分为水路和陆路两条路线。元初,麻城孝感镇人口迁入四川,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元初没有陪都明于震的士兵及其家属。二、明初入蜀的麻城土人。第三,江西移民在进入四川之前已经在麻城生活了几代或几年,当然是一个庞大的移民群体。
3.河南固始
河南固始是闽台姓氏的祖籍。根据(闽中纪)中的记载:“现在福建人叫固始人”。台湾省也有句老话:“台湾省同胞祖籍500年前在福建,1300年前在固始”。也就是说,移居台湾省的黄帝后裔,绝大部分来自福建,根源追溯到河南固始。从固始到福建再到台湾省的艰辛旅程。
固始是河南省东南部的一个小镇。夏初,舜的后代被围在这里建立郭凡。现存的古城墙是中国最古老的城墙之一。秦汉时期,固始先后为辽县和安眠县。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光武帝刘秀采取“欲始善终,先修其始”的思想,封大司农李同为“固始侯”。固始从此得名,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固始位于“豫南阳北五头楚尾”主干道上,属于华东与中原的交融地带。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中原战乱不断,百姓饱受蹂躏,固始势必遭殃。因此,固始成为中原人渡淮河向东南至泸州、安庆、惠州,乃至西江、福建的必经之路,也是历代中原人南迁的集散地。
4.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石壁村
北面是大槐树,南面是石壁村。石壁村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西部,闽赣边界武夷山东麓,距县城25公里,现属河口乡行政村,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盆地。
5.南雄诸暨巷
北宋之前,开封被金人攻陷,宋朝南移。一些中原的官员和百姓越过梅岭山脉来到广东,促进了江南的经济发展。作为梅关古驿道上岭南——诸暨巷的交通大动脉,一度繁荣昌盛。南宋全盛时期,诸暨巷的商贩和居民多达1000人,加上附近牛天坊的57个村庄,就像一个热闹的小城市。
中原-诸暨巷-珠三角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中原人通过诸暨巷不断向珠三角迁移。
嘉靖《广东省志》引《南雄府图经》曰:“古有诸暨巷...如今南海子孙众多。”甘龙的《南雄府志》说:“广州的老家庭大多是从这里搬过来的。”明清两朝编纂的广府族谱,其祖先来自宋代诸暨坊,比比皆是。
根据相关统计和实地调查结果,诸暨巷共有797户移民家庭。他们的后代成了广东后来乡镇的祖先。这些名门望族称诸暨巷为“七百年前的桑子乡”。在客家心中,诸暨巷是故乡的象征,心中的温暖是情怀的寄托。
6.山东兖州枣林村
山东兖州枣林村是明初移民集散中心之一。今天,兖州县以北七英里的安丘王宓村就是枣林村。
元朝和明初以前,不受战争影响,人口密集,具备集中迁徙的基本要素。《安徽(濉溪县志)》记载,洪武至清初,山东移民至该县,并注明“占该县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周、吴、郑、王、李、丁、梁,均为山东移民。
7.苏州的长门
苏州长门,是苏北移民的圣地。根据史书记载和地方志族谱记载,苏州长门移民集中在元明初。当时部落一起崛起,政权称王。张士诚据苏州与朱元璋竞争。而张士诚战败被俘,朱元璋遂“驱遂苏淮阳二州”。苏州长门成了移民的起源地和集散地。所以扬州江州台州淮安,泗阳,高邮,宝应,盐城,阜宁,东海,宝应,兴化,泰县,甚至连云港都有苏州长门移民后裔。
8.江西鄱阳瓦溪大坝
瓦舍坝移民是明初政府组织的从江南大量迁来垦荒的事件,是洪武分散的一部分。从洪武三年到永乐十五年(1370-1417),瓦谢巴的迁徙持续了48年,到洪武二十二年(1389)。江西瓦谢巴安庆府有27万居民。江西瓦溪坝位于鄱阳县莲湖乡瓦溪岭村。它位于鄱阳湖河口,是明代江西饶州的外港。鄱阳瓦溪坝是安庆等地饶州移民后裔一致认同的根。
9.河北小兴安岭
河北小兴洲是古长城以北的第一镇,南部是辽东内蒙到北京的交通枢纽,因此成为中国北方历次移民的重防集散地。特别是明朝洪武永乐年间,是各地风俗移民到北平、河北的集散地。相传元初明军向北击溃元军主力,元军残部逃往漠北,但仍有一定的军事实力。
明朝建立后,为了防止蒙古人入侵,在长城外驻军,东起辽东,西至山西,分布在蒙古北部和西部广大地区,多次从燕山北部迁徙到北平发展生活,丰富过境。永乐皇帝登基后,从长城以北的各个卫生院抽调了一万五千名士兵,守卫北京附近。同时组织大规模强制移民,在北平及河北各县周边定居。这些移民大多主要来自河北北部、内蒙古、辽东、山东等地,共计10万人。
10.河南省华县白马市
河南华县白马市就像山西洪洞的一棵大槐树,根植于深厚的“移民情结”。岭南的“白马现象”与中原的“槐树现象”相似,都是历史的回声。山东是古代的地理名词,指秦时六国,唐时河南道,明时山东布政司,清时山东省。古代河南叫河南路,大约在现在的山东、河南、苏北。白马县始于秦,汉至晋属兖州,属河南行政区,明代并入滑州。所以白马不在山东,在河南。
秦始皇夷平六国后,派人建立“百越”,中原50万人守岭南,留守永庆连三国。到北宋黄游时期和南宋初期,大量北方人南迁。北方移民的后代自称“祖先来自白马”。
寻根不应该只是一时的热潮,而应该是我们全体中国儿女共同关心的问题。让中华民族的根基继续为我们提供精神文明的养分,让我们更加自信地面对世界和未来!
1.《寻根 中国十大寻根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寻根 中国十大寻根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517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