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0日电 “霍金再发警告不要登月?”“阿波罗11号登月是在摄影棚伪造的骗局?”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载3名宇航员成功登月;49年前的今天,人类首次完成登月壮举。

眼下,披着“真相”外衣的登月阴谋论仍在盛行,阿波罗计划的细节经不起推敲?为何人类在1972年最后一次登月后,再未踏上月球表面?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再次造访月球?你也许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当人类第一次仰望星空时,关于月亮的传说就开始流传。

除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时说的“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外,在阿波罗计划约11年的历程中,“彩蛋”纷呈。这些细节,你曾注意过么?

资料图:“阿波罗12号”宇航员比恩在月球上。他手持一个特殊环境样本容器,里面装着他在月球收集的土壤。本站

——阿波罗计划中,宇航员在月球行走时穿的航天服和背的“大背包”,名为便携式生命保障系统,重68磅,能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并控制湿度。

——阿姆斯特朗驾驶的“鹰”号登月舱在月球着陆时,距燃料耗尽仅剩30秒。在人类第一次用肉眼观察月球后,描述月球为“壮丽的荒凉”,出自宇航员奥尔德林。

——阿姆斯特朗曾被任命为阿波罗9号的候补指挥,在一次模拟登月任务中,他在测试探月车时失去控制,致探月车坠毁并起火,而阿姆斯特朗因及时弹射出探月车未受伤。

——阿波罗1号并未升空,1967年在一次测试中,其指令舱大火致3名宇航员丧生。在整个阿波罗计划中,共12名宇航员踏上月球。在11次载人航天任务中,有6次实现登月。

——阿波罗计划的飞行任务有专用徽章,元素包括地球、月亮等。2009年预估价3.5万美元的阿波罗11号专用徽章,以6.1万美元售出。同时,每次飞行任务的指令舱和登月舱有特殊呼号,例如,阿波罗9号指令舱呼号为“橡皮糖”,阿波罗10号登月舱的为“史努比”。

——阿波罗计划的飞行任务从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NASA将2018年10月至2022年12月作为其50周年纪念,5月公布了纪念LOGO,描绘了未来的太空愿景……

阳光充足,月球温度可达127摄氏度,黑暗中则可降至负173摄氏度;月球引起潮汐现象,还能使地球气候相对稳定……目前,人类对月球的了解渐深。但干燥的月球怎会有水气?月球为啥以每年一英寸速度远离地球?月球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存在?

月球上还留有许多未解之谜。但自1972年阿波罗17号登月至今,再未有人踏上月球。除地球外,月球是人类唯一踏足的星球,人类为何止步于46年前?

其实,阿波罗计划诞生于冷战铁幕下,1961年俄罗斯完成人类首次太空遨游,大洋对岸的美国毫不示弱,迅速在太空“修建对抗阵地”。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称“无论我们喜欢与否,这确实是一场比赛。我们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抢先俄罗斯一步登月。”

但之后随着国际形势的转变,以及人们对探月热情的消减,登月计划放缓,被装进实验室“吃灰”。

“没有钱,也是万万不能的”。阿波罗计划本不会止步于17号,但由于预算削减,只能终止,资金问题或也是登月路上的一大障碍。

当然,NASA称将把目光从月球转向火星,似乎也是一项答案。NASA表示, “阿波罗计划为人类探月开启了一条道路,现在我们将把这条路延伸地更远”,向太阳系更深处进发。

神话故事里,吴刚挥斧砍桂树片刻不歇;现实生活中,人类对登月也有一种近乎迷恋的执着。

阿波罗计划终止后,谷歌曾赞助3000万美元奖金举办登月竞赛,促进商业太空探索。但在今年3月该项竞赛的截止日期前,参赛的5支团队都没能到达月球,谷歌“遗憾”撤资。

不过,登月竞赛的主办方XPRIZE仍然将在暂无奖金的情况下继续举办这一比赛。同时,民间登月“五雄”中的佼佼者以色列非营利性太空组织SpaceIL7月说,约半年后将助高1.5米、重600公斤航天器登月。

另一方面,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于2017年12月指示NASA启动太空探索项目,送宇航员重返月球。“这一次我们不会只插上一面国旗、留下一串脚印,我们还要为登陆火星及其它星球打好基础。”

此外,俄罗斯计划于本世纪30年代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日本决定参与美国主导“深宇宙探查”计划;中国也从未放弃过拜访广寒宫的梦想……

据欧洲航天局发布3D打印月球基地效果图显示,2040年将有100人生活在月球上,融冰为水,3d打印房屋和生活工具,在月球上种植物。探月工程渐回温,住在月球的梦还有多远?

1.《阿波罗登月是真是假 为什么1972年后再没有人类登月?阿波罗登月究竟是不是假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阿波罗登月是真是假 为什么1972年后再没有人类登月?阿波罗登月究竟是不是假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54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