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五大洲的专家学者齐聚千年古都洛阳,见证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迎宾。经过60年的发掘,研究了三代古人,无数历史学家,无数古物古器物,古人诠释了“最早的中国”。
10月19日,游客参观了二里头下都遗址博物馆。新华社记者李安照片
中国最早的“故宫”,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中国最早的青铜铸造作坊,最早的绿松石作坊,最直接最正统的龙图腾之根……神秘的王朝揭开了,漫谈的史实越来越清晰。随着二里头下都遗址博物馆的开放,3800年前的绚丽生活画卷今天正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是“最早的中国”
最早的中国在哪里?中华文明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这一切都得从历史文献留下的“夏天”之谜说起。"过去三代人的家都在河洛之间."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夏”在哪里?
1959年5月,著名历史学家许率队以历史文献为线索寻找“夏遗址”,先后考察了河南登封、禹州、巩义、偃师等地,最终在偃师发现了震惊世界的二里头遗址。
从那以后,以第一任队长赵志全、第二任队长郑光、现任队长徐宏为代表的三代中国考古学家,把他们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二里头的考古事业,用手铲不断地清除“夏天”的浓雾。
60年来,二里头考古发掘取得了许多“惊人的发现”:从对宫殿区和官办作坊区的钻探和发掘,到发现重要的贵族墓地、青铜器和玉器,进而涌现出许多“中国第一”,从而确立了二里头遗址在中国文明史上的地位。
如今,学术界已达成普遍共识。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村,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朝代——夏朝中后期的都城。它有“中国第一首都”的美誉,在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柱表示,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核心载体,对于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王国的崛起、帝都的规制、宫廷制度等与中华文明发展相关的重大学术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建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而连续的历史。
二里头遗址反映的宏大规模、丰富内涵和众多发明创造,代表了夏朝中后期中华文明发展的新高度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化学院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李指出,夏朝司马迁《夏本纪史记》中记载有古代文献,但因长期没有考古证据而受到质疑。60年来,二里头及其周边一系列遗址的考古发掘证实,夏朝历经14代17王471年。这也使得都城遗址二里头成为中华文明从古国进入王国的重要标志。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向我们展示了夏朝的社会生活图景,使曾经被认为是虚构的历史变成了真实可信的历史。”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中国考古学会主席王伟指出,二里头遗址代表了一个“最早的中国”形成的时代,一个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平原、影响中国东半部广大地区的时代。这个时代比商朝更早,以中原为中心,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
揭示古代文明的无字天书
上下五千年,伟大的中国历史因为文字的浩如烟海而显得异常生动翔实。
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汉字是商代人在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去占卜的。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用词既描写现在的故事,也描写前夏的许多旧事。
但在夏都二里头,虽然朝代气象辉煌,青铜玉器礼器遍地,却一字不剩。它只是静静地站着,让后人惊叹于一个最早的国家所能展现的惊人的“软实力”。
声音大,声音少。二里头是一本很重的“土书”,没有文字。
这是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无人机拍摄的。新华社记者李安照片
站在二里头村,向北望去,邙山就是那座偏僻的山。莽山以南的洛阳盆地,平原辽阔,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气候温暖,物产丰富,可以养活大量人口。今天,它仍然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和动脉。在二里头遗址的勘探中,寻找主干道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根据调查记录,考古队于20世纪70年代在二宫基地东侧发现了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当时它追出200多米,停止给麦田浇水。
20多年后,当徐洪在泛黄的图纸中找到这条线索时,他的兴奋之情无法抑制。他预见到这条路是揭开二里头杜毅宫区布局的关键。
本世纪初,考古队不断南北推进,最终确认南北走向的道路长达近700米。当时有个老乡说他家的麦子长得不好。根据现场考古的常识,这极有可能是由于地下夯土建筑的精细地基造成的土壤结构异常。钻孔后,结果出乎意料。阻碍地下水渗透的遗迹不是夯土建筑,而是坚实的路土。考古队发现,有一条东西向的道路与前宫殿区东侧的道路垂直交叉,找到了主干道的交叉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二里头专责小组组长徐宏称之为“中国最早的路口”。随后,三四路相继被发现。至此,二里头都邑中心区纵横交错的井字形路网又一次浮出水面。
发现的四条大道宽阔整齐,方向与一号和二号宫殿基址的墙壁方向基本一致。这个方位在二里头遗址高度一致,考古学家称之为“二里头方向”。
“这个路网不仅是一个交通通道,还起到了划分城市功能区的作用。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城市道路网。布局和定位的概念显示了二里头的强大规划,这是一个政治城市作为权力中心的突出特征。”徐洪介绍道。
宫城和大型宫殿建筑分布在二里头都市区的中心区域,周围有连接交通的主干道网。二里头遗址也被认为是规划细致、布局严谨的大都市,宫城是古代大都市中最早的宫城遗存。
一切都只是开始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展出“钉纹铜爵”。新华社记者李安照片
除了“宫殿建筑群”等“不动产”之外,中国最早的青铜酒器——青铜青铜青铜器皿、被誉为“中国第一彝龙”的绿松石龙器皿、带有兽面图案的青铜饰品等“国宝”,都是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的重要成果。
其中绿松石制成的中国龙令人叹为观止。据报道,在3号墓的清理过程中,在主人的尸骨暴露之前,就开始出现一些细小的绿松石碎片。“一开始并不奇怪。根据以往的经验,应该是镶嵌绿松石的部件,但随着暴露面积的扩大,我们意识到,我们遇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徐洪说。
大小绿松石2000多块,从墓主肩膀到胯部呈龙形分布。每块绿松石大小只有2-9毫米,厚度只有0.8-1毫米,总长度超过70厘米。
“到目前为止,在二里头遗址周围收集到的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的镶嵌饰品只有10余件,大部分只有15厘米左右的长度。”在《第一个中国》一书中,徐鸿儒写道“它的巨大就业、精细生产和大批量生产在中国早期的龙形象文物中是非常罕见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二里头专责小组副组长赵海涛代表指出,从青铜器、绿松石器皿到玉器礼器,这套宫廷礼仪制度可以证明二里头时代已经进入王朝时代和王国时代,应该是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这是二里头文明最重要的意义,也是这个无声都城所揭示的最大秘密。
今天,二里头下都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都开放了,展示了60年来发掘的巨大成就,但遗址更完整的面貌仍有待考古学家探索。
徐洪说,二里头遗址是一个规划周密、规模庞大、秩序井然、前所未有的王朝都城,是中国许多古代都城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目前,在多学科的合作下,二里头城从公元前1800年到公元前1500年繁荣时期的大致面貌已经初步勾勒出来,但对于考古学家来说,一切都只是开始。“二里头遗址现有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历经几代人近60年才发现1%多一点。”
数数说二里头
3800-3500
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以东的偃师市,距今约3800-3500年。南临古洛河,北接邙山,后接黄河。覆盖二里头、格地头、四角楼三个自然村。
60年
自1959年发现该遗址并开始考古发掘以来,已经过去了60年。对于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崛起、城市的起源、君王的构建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百万平方米
场地现有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经过60年的挖掘,只精细挖掘了4万平方米,相当于1%多一点。
两万人
据学者计算,二里头杜毅繁荣时期的人口至少应该有2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与二里头同时期的普通聚落人口一般不超过1000人。
1万平方米
最大的一号宫占地一万平方米,正殿朝南。宫殿前是一个平坦宽阔的庭院,四周是走廊和墙壁,占地约5000平方米,可容纳数千甚至数万人。
二里头遗址是十个中最好的
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是中国乃至东亚最早的广域帝制。
二里头遗址有中国最早的双轮车辙,至今可以确认。
第三,最早的“井”形城市主干道网
第四,最早的“故宫”——二里头宫城
第五,最早的具有中轴线布局的大型“四合院”宫殿建筑群
六、最早进入四合院的群体宫殿建筑群
七、全国最早的祭祀遗址和祭祀区
八、最早的大型有围墙的官方工场区
九、最早的青铜器制造车间和绿松石制品制造车间
十、最早的青铜礼器、玉器礼器
1.《漶怎么读 “最早的中国”在哪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漶怎么读 “最早的中国”在哪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576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