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位于广东省北部,地处粤、赣、湘三省交界处。在古代,它被称为“据五岭之口,它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粤北的军事重镇。韶关是红军长征经过广东的主要地区。80多年前,红军在韶关播下了革命种子,留下了长征精神和英雄事迹,成为这片红色热土永恒的精神财富。80多年后,广东省唯一一座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纪念馆——粤北红军长征纪念馆在韶关市仁化县城口镇崛起。
10月22日,粤北红军长征纪念馆正式开放,免费对外开放,聚焦红军长征穿越粤北的战斗过程,聚焦红军在粤北各个时期开展的革命活动,努力把自己建设成为党性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设计融入了当地的建筑特色,充分体现了向上的红色精神
城口镇是红军长征进入广东的重要一站。1934年11月上旬,红军经过城口镇,发生了夺取水东桥、突袭城口镇、血战铜鼓岭等战役,成功突破了国民党精心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为红军长征前进创造了条件。
血洒粤北,英名永存。新建成的粤北红军长征纪念馆矗立在城口镇,上面有深红色的标志。俯瞰粤北红军长征纪念馆,巍然屹立,五颗红星熠熠生辉。纪念堂前有一条河,青山环抱,池塘环绕。环境安静闲适,整体建筑设计融入当地建筑特色。
纪念馆总用地面积12677.5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分为广场、辅助用房、后勤用房、展厅。记者看到,纪念馆整体呈开放式布局,体现了当地传统民居风格。它有一个倾斜的屋顶,一个罐耳墙,一个半封闭的庭院,顶部有一个巨大的红色五角星。借助现代建筑构图手法,空房间被创造出来。整体小巧精致,蓝色瓷砖和灰色墙面为主色调,红色砂岩为向上红色精神的象征。
纪念馆有两个景观轴,在大厅会合。一条垂直的道路通向大门,通向大台阶的正厅,另一条形成正厅前部、广场、亲水平台和水体的景观轴线。三座单体建筑的分散布局及其与长走廊的连接象征着长征的艰辛和漫长旅程。建筑主立面四面环墙,并设置山形片墙,以形象的方式表现连绵的群山。大门是传统风格的,有一个八字形的墙开口,墙上有红军战士的浮雕。整个纪念馆设计注重细节的表达,重点是山墙、露台、坡屋顶等建筑元素,用现代设计方法打磨。建筑材料是当地材料,环保、自然、简单。
五个展厅的布局和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地展现了粤北的红色历史
记者在纪念馆看到,这座建筑有两层楼高,包括序言厅、展厅、收藏仓库、报告厅、多媒体中心等。分为“红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粤北”“旅途中的战略转移”“攻城门突破封锁”“西进乐昌直抵湘南”“学武油山红旗不倒”五个展厅。室内展览的主要内容是1934年10月25日至11月14日长征期间中央红军穿越粤北的历史和红军文物。室外部分覆盖南雄、仁化、乐昌三县131处遗址,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7处,不可移动文物94处。
纪念馆充分利用声、光、电、VR等现代新科技手段,以及油画、雕塑等艺术表现手段,生动地展示了红军长征经过粤北的历史事件和粤北的红色文化史,让人们铭记那个光辉的时代和光荣的历史,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很多来参观的同学说,他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红色洗礼,经历了非常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据了解,在此之前,红军走过长征的15个省份中,只有广东没有纪念馆。2017年4月,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中央批准在城口镇粤北设立红军长征纪念馆。同年7月,粤北红军长征纪念馆正式开馆。两年来,韶关和仁化相关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高标准、严要求,在“长征精神”指引下,克服重重困难,全力推进纪念馆建设。纪念馆的使用有利于充分展示粤北红军长征的历史,促进粤北红军长征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以纪念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记者潘唐音
见习记者/范永靖
通讯员沈蔡仁银
图片由韶关市委宣传部提供
潘;汤阴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
1.《带着空间走长征 走进这个纪念馆,VR带你重走长征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带着空间走长征 走进这个纪念馆,VR带你重走长征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577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