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约1亿年前,晚白垩世早期,一只恐龙生活在炎热潮湿、植被茂盛的水网地带。它踩出的一串9个脚印,化作了珍贵的恐龙足迹化石。

最近,浙江自然博物院金幸生团队与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的同行,在国际专业地学期刊《白垩纪研究》在线发表了对这片化石的研究成果。他们的其中一项工作,就是为这只恐龙“测速”。

“交警可以从刹车时轮胎的摩擦痕迹推测车速,刑警可以从脚印推测嫌犯的身高,我们也能根据恐龙足迹,推算出恐龙当时是在跑还是在走,速度多快。”金幸生研究员说。

金幸生团队2019年在浙江义乌发现了这片化石,其足迹与四川伶盗龙足迹相吻合。伶盗龙属于恐爪龙类,它们后脚第二脚趾的爪子特别大,高高抬起,一般不着地。因此,恐爪龙行走时,后脚只有第三、四趾着地,脚印是非常典型的二趾结构。

研究者测量了恐龙足迹的长宽、两趾间角度、单步长和复步长。金幸生说,虽然恐龙不能复活,但是通过研究现生动物的行走方式,学界已有一套较成熟的数学模型:用足迹长度推算出身高,再用身高和复步长推算出行走速度。

要解答测速“应用题”,还要先做“选择题”。恐爪龙又分为驰龙和伤齿龙两类。两者后肢与身材比例不同,推算出的身高也不同。虽说足迹与属于驰龙的伶盗龙一致,但是“本尊”不能简单定性为伶盗龙,科学家要充分考虑已知条件。

如果它是驰龙,推算出的身高是51.8厘米,行走速度是每小时6.1公里;如果它是伤齿龙,推算出的身高是65.6厘米,行走速度是每小时4.6公里。总之,它当时是闲庭信步,既没在捕食,也没在逃命。

近年来,浙江自然博物院联合省内的县市博物馆及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在浙江开展了大量野外考察,发现和保护了一批古生物化石。金幸生说,浙江之前发现过蜥脚类、鸟类、非恐爪龙类兽脚类和翼龙类等足迹化石,这是浙江首次发现恐爪龙类恐龙足迹化石。

1.《1亿年前恐龙留下一串脚印 科学家测出了它的时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亿年前恐龙留下一串脚印 科学家测出了它的时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612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