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年一度的奥运大Party两天后在巴西拉开帷幕,这是奥运会第一次在南美举办。但本应激情澎湃的盛会,一段时间以来却伴随着各种“坏消息”——外界吐槽各种治安问题,吐槽“一国两总统”……《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甚至打出标题“巴西的奥运问候:欢迎来到地狱”,有人则调侃“里约大冒险即将开始”。是国际奥委会选错了托付对象吗?2009年奥运主办权花落里约时,巴西不是这个样子,相反,经济繁荣的它意气风发,打算好7年后向世界展示“巴西也可以成为一流大国”。无论从哪方面看,巴西都是一个大国,由于潜力太突出,它甚至被称作“未来之国”。但7年时间过去,巴西的“大国梦”好像偏离了轨道。这是巴西的宿命,还是成长的烦恼?
辉煌与混乱,在2016看2009
“今天,我比其他任何一天都更自豪我是一名巴西人。今天是摆脱过去附在我们身上最后一丝偏见的一天:巴西已经走出二流国家队伍,步入一流国家行列。”7年前,里约热内卢拿下2016年奥运会主办权,时任巴西总统卢拉激动而豪迈。
那天是2009年10月2日,在国际奥委会正式授予里约热内卢2016夏季奥运会举办权后,里约的科帕卡巴纳海滩上即兴举办了一个聚会,人们狂欢跳舞,里约市政府宣布这一天是工人们的假日。卢拉也因这个消息喜极而泣:“现在我们将向世界表明,我们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
当地时间本周五,里约奥运开幕,然而到目前为止,巴西并没有如愿向世界展示其“伟大”。“考虑到巴西形势反转如此之迅速,2009年和2016年的对比令人震惊”,雅虎体育专栏记者丹·韦策尔8月3日写道,“2009年那天,那个庆祝重新定义这座城市和国家的机会的日子,好像是很久很久以前。”
巴西眼下的形势确实不太好。美国《福布斯》形容说,经济跌入阴沟,财政赤字和债务加深,失业率高企,政坛动荡仍在持续。外国记者笔下,“小偷横行”“抢劫不断”“寨卡病毒流行”“瓜纳巴拉湾出现浮尸”……有人甚至断言这届奥运将以“最混乱和最令人不满”留名史册。
当年里约被选中时,巴西并不是这个样子。“那时整个巴西好事连连。经济以‘亚洲速度’强劲增长,民众从较低收入向中产阶层迈进,每年数百万人口脱贫”,美国美洲委员会暨美洲协会副主席埃里克·法恩斯沃思 7月29日撰文称,“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新的自信,并期待在全球治理方面有更多话语权。海上发现巨量深海石油储藏,成为奥运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保障……在卢拉领导下,巴西的发展能力似乎终于赶上巴西人的期望。”
2009年的巴西经济正经历增长奇迹,第二年卢拉卸任时支持率高达87%,是巴西历史上支持率最高的民选总统。但如今,奥运会的脚步临近,他的接班人、同为巴西劳工党成员的现任总统罗塞夫却因遭弹劾而处于停职调查期,卢拉本人也深陷贪腐丑闻中。与此同时,多名政要涉嫌腐败,经济疲软,曾经的“金砖”光泽暗淡。
不过,不管这些政坛风云变幻,抛开严峻的经济形势,记者看到,里约的科帕卡巴纳海滩上依然熙熙攘攘,有人斜倚着晒太阳,有人三五成群打着排球,小贩们举着椰汁啤酒叫卖。而不久前,这里曾聚集着数万人,他们示威游行,抗议腐败。
海水似乎洗刷了一切。“里约奥运会最能吸引人的,也许就是巴西人的热情和里约的美景吧”,一名在里约奥组委筹备组工作的当地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环球时报》记者近期采访发现,虽然有不满,巴西人面对有关奥运的吐槽整体显得气定神闲。对他们来说,能够最后一分钟做好所有筹备工作,奥运会就成功了一半。根据巴西智库瓦加斯基金会联合其他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60%的巴西人认为奥运会一定能成功举办。
由“自豪”到“怨愤”,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对成功举办2016年奥运会有信心的巴西人,本应更多。
2010年前,是巴西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的文章称,罗塞夫2010年上台时,巴西的未来仍显得“格外光明”。2011年,美国国际开发署曾盛赞巴西实现“从饥荒到盛宴”的转身,40年间GDP从450亿美元发展到两万多亿美元,“巴西的经历不仅仅是成功故事,还是确保一个国家拥有未来的全球模范。”
2012年初,《环球时报》记者第一次到里约时,载记者前往市区的出租车司机热情地向我描述巴西的好处,从饮食到风光,滔滔不绝。途经一座高山,他突然指向窗外:“看,那就是罗西尼亚贫民窟!”当时正值夜晚,整座山布满星星点点的灯火,辉煌壮观。时至今日,那名司机充满自豪的表情和语气仍让我印象深刻,仿佛他为我展示的不是贫民窟,而是一个巨大宝藏。
今年3月,当记者跟一位巴西朋友聊天时,听到的是无尽的抱怨。当时正值开启对罗塞夫弹劾程序前夕。她说,窗外到处是喇叭声、汽笛声、游行声、警车声,几方政治势力的支持者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片混乱让她的生活都受到了影响。她的话让记者猛然发觉,短短几年,那个“自豪的巴西”似乎已经变成“怨愤的巴西”。
有这种变化不难理解。2012年到2013年期间,这个国家给记者的感觉是8个字:“生机勃勃,蒸蒸日上”,很符合新兴经济体中“新兴”二字。有当地记者对我说过一个有趣的比喻:“巴西就像一个风头正劲的‘新富人’,他的邻居南美老牌大国阿根廷被衬托得倒像是一个‘没落贵族’。”当时巴西市场上的物资非常丰富,民众可以从政府处得到优厚的福利和补贴。在南美的风景旅游区,看上去最有钱的游客往往都是巴西人。
更让人瞩目的是巴西在国际政坛的崛起,每次拉美峰会,巴西领导人的言行往往是媒体最关注的重点之一,而当时总统罗塞夫的“导师”卢拉虽已离开总统宝座,但仍是拉美政坛最活跃、最受人尊敬的“左派老大哥”,其在外交领域的纵横捭阖一度大大减弱美国在拉美的影响力。2013年查韦斯去世委内瑞拉重新选举时,查韦斯的接班人马杜罗特意从巴西请来卢拉“站台”。当时恐怕谁也不会想到卢拉眼下的境遇,更不用提那时候巴西采石油、买潜艇、购战机、造飞机,“大国之梦”仿佛触手可及。
最兴盛的时刻往往蕴藏着危机。其实当时就有不少分析人士提醒,巴西经济发展“去工业化”太严重,也太依赖外部。巴西的出口产品很大一部分是牛肉、大豆等农产品,其他就是资源类产品,本身制造能力薄弱,有高附加值的工业更是弱小,制成品几乎只能依赖进口。记者购买过一个打印机墨盒,这个在中国十几块钱就能买到的小物件,在那里却需要100多元人民币,就是因为依赖进口的缘故。
诚然,罗塞夫和卢拉在任上用出口外汇培育出了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但他们需要持续的经济发展来支撑,一旦外在动力欠缺,中产阶级的萎缩立即会带来巨大的社会矛盾。有批评人士称,罗塞夫政府经济政策乏善可陈,甚至在经济下行期间仍在社会福利领域大肆挥霍,何况巴西还存在难以解决的结构性问题。
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巴西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志伟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2009年巴西的经济增长率在7.5%,去年是-3.8%,五六年来一个“跌停板”,自然令人惊异,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巴西的经济走势和全球经济的普遍下行相吻合,也符合新兴经济体目前整体的发展轨迹。另一方面,巴西自身存在诸多深层次的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出口初级产品化、自身投资能力不足、对外部资金过度依赖、工业对经济贡献率不足等,这些问题长时间没有得到解决。
奥运能凝聚巴西民心吗
奥运会似乎一直跟“大国”目标相关,巴西亦然。按照巴西政府几年前的设想,无论是2014年足球世界杯,还是即将开幕的里约奥运会,都将奠定巴西一流新兴大国的地位。外媒数年前也多认为,里约奥运会将预示着巴西大国时代的到来。
巴西有这个资本,而且相当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名奥地利作家游历巴西后,写了一本书,名叫《巴西:未来之国》。从此,“未来之国”成了巴西的一个代名词。2003年,巴西拍过一部电影,名为《上帝是巴西人》,这个名字也被用来形容巴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论国土面积,巴西全球排第五,仅次于俄、加、中、美;论人口资源,巴西约2亿,仅次于中、印、美、印尼。此外,无论谁到巴西,都会为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惊叹:广袤的雨林,世界上最宽广、流量最大的河流,无数绵延的海滩,质量上乘的铁矿资源以及储量丰富的石油资源。与中印等新兴大国不同,巴西所处的地缘环境也更清晰,其大部分时期内保持的和平彰显了这一独特优势。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巴西经济增速上两位数,被称作“巴西奇迹”。1980年,巴西成为世界第八大经济体。2001年,巴西被列入“金砖四国”。2003年卢拉上任后,巴西呈现蒸蒸日上之态。也许正是这些因素让卢拉说出“19世纪属于欧洲,20世纪属于美国,21世纪属于巴西”的豪言壮语。
但有分析称,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巴西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并不都起好作用。当欧洲的殖民者来到巴西时,他们看到的是如何用这里肥沃的土地种植他们想要的咖啡、甘蔗,为自己赚取钱财;当他们发现了当地的矿藏资源时,想的是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为自己积累个人财富……而这一切一切的后果,就是最终土地的大片荒废和贫瘠。上个世纪最后20年,巴西还陷入著名的拉美“中等收入陷阱”。
巴西人民族性格的一些特点也被吐槽过。在国际媒体圈、巴西政治圈,流传着一个说法: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用“不靠谱”来形容巴西这个国家。巴西记者、小说家尼尔松·罗德里格斯被认为最谙巴西国民性,他曾在上世纪50年代创造出一个词——“杂种狗情结”,用来形容被认为是巴西民族基本心理特征的自卑感。而7年前里约“中签”后卢拉表露的“心声”,也被认为是一个佐证。
《环球时报》记者在巴西采访发现,巴西人的民族性格比较随性,他们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为巴西的民族融合和包容性自豪,但他们很少说自己国家一定要多么强大。巴西原本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国家,眼下的危机使民意出现了对立,一场成功的奥运会或许能够在凝聚民心的同时,为巴西带来经济推动力。从历史看,最近几届奥运会事前都被唱衰,但最终都获得成功。
“一个国家的崛起是一个长期过程,并非五年十年就能完成。”周志伟说,即使曾经生机勃勃、风光无限,巴西依旧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的阶段中出现问题也属正常,这算是“成长中的烦恼”。“长期来看,我对巴西的前景依然抱有信心。巴西具备再次崛起的实力。”
1.《从奥 从奥运会看巴西挣扎的大国梦: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从奥 从奥运会看巴西挣扎的大国梦: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65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