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微博微信中最热门的事情,莫过于北京空气污染持续加重。首都正在经历一场今年以来最为严重的雾霾。
不夸张地说,雾霾每年总要肆虐几次,受害的又何止是北京。但这一次北京遭受雾霾后,网上充斥的却是各种段子。比如“听说北京今天能出来见面的都是生死之交;听说北京今天能出来工作的都是亡命之徒;听说今天出门就算聚众吸毒”;比如“有车主打电话给电台主持人诉苦,说北京雾霾太大了,开车连闯8个红灯了。这可怎么办?主持人安慰说,没事的,雾霾太大,它也拍不清你的车。”好笑吗?也许好笑,但我看到的更多是无奈。
一场雾霾,段子手的口水、围观者的笑声,反倒淹没了理性严肃的公共探讨,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关于这一场雾霾,其实有很多值得人们发问的地方。比如有媒体质疑,截至昨日北京已经连续5天重污染,为何仍然不发红色预警。据报道,依据今年3月修改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预测空气重污染将持续3天以上,可启动红色预警。虽然发布预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雾霾问题,但通过停产、停工乃至单双号限行等强制性应急措施,也可对污染严重的空气质量起到一定缓解作用;更为关键的地方在于,随着预警启动的中小学、幼儿园停课、企事业单位弹性工作制,以及停止大型露天活动等,都可大大减少雾霾对于公众身体健康的危害。
一场雾霾,虽然目前仅在北京等少数几个城市上演,但对于全国其他城市来说,都有不少可资借鉴或者应当汲取教训的地方。对于极端天气情况的应急预警能否再提前一点、再果断一点,关键就在于预警的触发机制和执行程序是否足够“自动化”:一方面,“自动化”体现在当达到某个污染程度时,相应的预警程度应当立即生效,将预警的前置审批流程尽最大可能压缩,甚至无需审批自行生效。在预警上抢得一分钟,公众的健康就多一分保障;另一方面,“自动化”也应体现在职能部门以及公众对于应急措施的了解和执行。一旦预警发出,公交如何运行、私车是否限行、哪些工厂需要停产……部门应当有快速决策和行动的能力,而公众也只需要看一眼预警符号,就可调整自己的工作生活安排,诸如让孩子留在家中、改变上下班时间等等。比如在学校,大可按照片区划分,由各学校安装统一的空气监控和预警设备,实时向学生家长发送信息。一旦达到应急条件,学校可点对点地发出预警措施,家长和学生也可当机立断,做出相应举措。
自媒体的迅速发展的确带来了很多好处,但它也造成了注意力的消解,使得人们对需要严肃对待的事情越来越缺乏耐心。这一场雾霾之中的“段子狂欢”就是如此。面对雾霾,幽默和乐观当然必不可少,但有时调侃的幽默和盲目的乐观也会瓦解我们思考和行动的能力。雾霾来了,几个段子火了,人们笑了、转了、赞了,然后雾霾退了,社会对于预警系统、应急措施的关注和质疑若也随之烟消云散,那么除了受雾霾所害的城市一个一个增加外,什么都不会改变。“围观改变中国”,没错,但绝不会以段子的方式。
1.《关于雾霾的段子 面对雾霾,预警比编段子更重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雾霾的段子 面对雾霾,预警比编段子更重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66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