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前天推荐的《为什么很多名人不同意华》中的一些材料来自《朱克真日记》。有专门文章介绍朱克真。

朱安,朱克真之子,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自2000年起从事编辑出版《朱克真全集》。朱克真的作品约500万字,日记约800-900万字。《朱克真日记》在80年代初编辑出版过一次,但当时有很多禁忌,而且因为篇幅太大,只用了三分之一。现在8900万字的日记是珍贵的史料。朱安读了大量朱克真的日记,在编辑工作中有很多想法。在一次文化讲座中,朱安讲述了著名科学家朱克真的许多感人故事,现已整理出版供读者阅读。

认真的精神

朱克真在日记里,要记很多东西。作为气象学家,他记录天气和物候,如桃花、柳叶和从北方飞来的燕子。这对于一个气象学家来说并不奇怪,但是还是有很多记录的,比如参加一些大型的重要会议,30多人的名字都写了下来。大家都奇怪他的记忆力为什么这么好。后来我才知道,他有一个便携笔记本,会议上做了哪些报告,谁发言,10: 00到10: 45谁发言;接下来谁发言,从10: 45到11: 25,他有记录。再比如,作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他喜欢旅行,去过哪里,拍照时的距离、光圈、速度都有记录。如果你出差或者坐飞机旅行,他会记录飞机起飞时间,飞行速度,飞行高度,看到什么样的云,云下看到什么地方。可以说只有充沛的精力和强大的毅力才能做到这一点。示例:

1936年8月11日,他乘公共汽车从南京到杭州。在公交车上,他盯着公交车上的里程表计算南京到杭州的距离,甚至记下了自己看到的几辆自行车。

1961年,他作为中国科学院综合调查委员会主任,前往四川阿坝进行调查。他去的每一个地方,到的时候,走了多少公里,海拔都有记录。

如果看原始记录,你会大吃一惊,字迹也会歪歪扭扭,因为朱克真去调查的时候,他正坐在吉普车里,在崎岖的路上颠簸着,从早到晚,一手拿着高度计,看着海拔,一手盯着沿路的里程碑,一手做着记录,一手看着前方在哪里。今年朱克真71岁。可以看出,一个老科学家,在困难的情况下,从早到晚花了十几个小时,在坑坑洼洼的车上努力工作,经常是十分钟录一次,一路上要全神贯注。

朱克真写了几十年的日记,一天也没有懈怠。他认真的精神非常令人钦佩。一般来说,做好一件事并不难,但是每天,几十年来,他坚持了上千次,尤其是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这并不简单。列宁曾经说过:“不要小看小事,因为大事是小事积累起来的。”正因为他坚持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他在科教方面取得了很多伟大的成就。

知才爱才

现代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人才,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千里马是常见的,但伯乐不是."知识需要眼光。如果你没有这个眼光,人才会站在你面前,你可能不认识。不能有私心,有私心就会有偏见,无法正确判断。尊重知识,尊重天赋,最重要的是你能在他成名之前识别他,培养他,支持他。

朱克真在担任浙大校长期间,在识才爱才方面成绩斐然。比如他对苏故事的喜爱、关心和支持。苏当时是浙大数学系主任,才三十多岁。1936年朱克真接任浙大校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学校被迫内迁。苏在日本留学期间娶了教授的女儿,并生了很多孩子。为了给苏安身立命,朱克真不仅在经济上支持他,还向当时的浙江省主席要了一份诏书,并颁发了一张特别通行证,因为苏的妻子是日本人。最后,他们安全抵达贵州。后来在贵州,他们生了八个孩子,教授的工资不够养活他们。有一次朱克真看见苏在晒地瓜干。朱克真想,这样,教授怎么才能做好?因此,他向教育部申请为苏黥布聘请一名教授,这使苏黥布的工资增加了一倍。他还让苏的两个孩子住在浙大附中,这样他们就可以不吃饭了。后来苏每次谈起浙大朱校长,都感慨万千地说:“朱校长把我们教授当宝贝了!”

另一个例子是物理学教授束星北。束星北是一位有天赋的科学家,这在许多方面都不同于其他人。比如我们要培养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就必须找一个著名的教授或者院士做他的导师,然后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四五年的系统研究,这是一个比较快的成才之路。但是束星北完全不同。他六年换了九所大学。一方面是经济原因。他要工作挣钱养活自己,但这里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教授选择一般大学的学生,特别优秀的要培养。束星北是由学生选出的教授。他脑子里有很多问题。如果教授讲得不好,不能满意地回答他的问题,他就会换一所大学。他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然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没有博士学位。这时,“九一八事变”发生了。为了报效国家,他于1932年回国。回国后,他觉得参军是报效祖国的途径,于是去军校当物理教官。但他沉不住气,说话坦诚,当面质问蒋介石,批评蒋介石不抗日,被革职。后来去浙大当教授,在浙大物理系待了20年。他在课堂上讲得很好。

这样的天才脾气大,一吵架就开始打人。一方面,朱克真批评他打人不对,要求他向别人道歉,认错;另一方面,他做他的工作和谈话。当束星北读完道歉书后,朱克真把道歉书放进了口袋。朱克真的处理并没有让束星北的处理落到对方手里,从而消除了束星北的心理负担。但是在校会上有人建议大学教授以身作则当老师,打人还算有资格当教授吗?提出浙大不能留他,开会不能吵架。朱克真认为束星北是个人才,不愿意让他走。他说:“我们用的是他的知识,不是他的脾气。脾气不好可以催他改!”就这样,束星北被甩在了后面。

后来,根据束星北计算的弹道,中国首次试验的洲际火箭在半小时内被打捞上来。束星北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个例子是一个普通人。浙大化学系有个设备保管员叫查长生,高中毕业成绩优异。因为家庭困难,他无法上大学。在化学系做设备保管员需要大量的化学知识。因此,他参加了化学系的课程,完成了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所有课程。抗日战争时期,对医学有着特殊的需求。当时国外发明了磺胺类药物,他在文献上看过之后自己合成了磺胺类药物。但是没有办法识别。此时他的小儿子得了痢疾,在医务室吃了几天药也治不好。匆忙中,他把自己合成的药给了儿子,吃了之后效果不错。朱克真听说这件事后,跑到他家,多次动员他当老师,给学生讲课。

朱克真特别看重的是年轻的人才,不是你的学历,而是你的学识和贡献。1948年,浙江大学哲学系系主任谢有为聘请60多岁的熊十力教授。朱克真在2月14日的日记中写道:“熊60多岁了。虽然他在国学和哲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能为学校做出多大的贡献还是个问题。发展大学最重要的是能够找到有前途的年轻人。它只是一个养老院。可见谢幼伟是没有眼光的。”

熊十力当时才60多岁,但现在七八十岁的人,只要是院士,都得请他去学校兼职。因为院士多了,学校的“地位”会更高。有些大学聘请哈佛大学的教授,说是全职教授,其实是哈佛大学的全职教授,要在学校工作九个月。出了名不说现实不是好作风。现在包括大学和研究所,首先我们单位有多少院士,但是在那里工作的院士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兼职,在对方面前。

当年,朱克真就是这样用人的。今天我们不要看表面,不要看你是哪个著名的大学博士。如果他们真的年轻有为,就应该支持他们。特别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院士还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的获奖工作往往是在20年前完成的,而他获得诺贝尔奖的工作是世界领先的工作。时隔20年,很难说他的学术思想是否还在科学前沿。获得诺贝尔奖或成为院士是一种莫大的荣誉,但并不意味着他仍处于科学的前沿。我们现在正在雇人了解他的工作是否处于科学前沿,他是否能开拓一个重要的新领域。

对有前途的科学家有什么支持?当然你给他实验条件,实验经费,对他优秀的学生进行指导也是很好的,但是物质条件不是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在许多情况下,重要的是科学家的想法和他的想法。如果没有条件,他可以创造条件。正如苏、、王、贝、谭等人所说,此生科研的黄金时代,就是抗战时期的湄潭。而那个时期是物质条件最差的时期。科学家应该是有能力的,能够看到科学前沿的问题,思考问题。即使没有实验条件,他们也可以做一些研究。20世纪40年代,王十分重视中微子的验证方法,这是当时科学界的一个前沿热点问题。在没有实验条件的情况下,王提出了一个证明中微子存在的想法,并写了一篇论文发表了。根据他的建议,美国科学家做了实验,证明中微子是基本粒子。后来,他们获得了诺贝尔奖,但这个想法是由王提出的。高水平的科学家可以看到科学的前沿。

其次,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学术上的争论,因为真相越来越清晰,也就是说,当金属与石头碰撞时,很难打出火花。王和以经常辩论著称,有时会拍桌子,坚持自己的观点。但是争论过后,他们还是很好的朋友。有了这种学术辩论,学术研究才能更上一层楼。

李政道只在浙江大学待了一年。为什么今年他印象如此深刻?正是因为这场激烈的争论,包括当时问他无数问题的束星北。李政道也不停地问问题,问束星北,不断地得到答案,产生了思想火花。当时浙大确实有百家争鸣的风气。朱克真并没有把他当成自己学校的中心,也没有重点支持自己的专业——气象研究,也没有说自己在美国留学,所以支持去美国留学。谁有学问,他就支持谁。所以无论你是在美国、日本、德国留学,甚至从未出过国,只要你有知识,你都会得到支持,学术辩论也没有什么忌讳。

科学研究要蓬勃发展,创造这样的民主气氛是非常重要的。浙大湄潭时期物质条件极差,但学术民主氛围很好。教授们心情很好,致力于教学和研究。无论谁的成绩好,朱克真都极力鼓励。即使教授之间有矛盾,他也尽力调解,从不打一个学校拉一个学校。束星北一再反驳他,说他“没有能力”,他仍然珍惜这一天赋。当时的浙大,有百家争鸣的局面。

目前更倾向于把几个教授、副教授下一个院士,再加上几十个学生组成一个学校。基本上院士意见占主导,学术争论很少。不同教授、不同单位之间几乎没有学术批评的机会。如果你给一个意见,就好像你想把他打倒一样。这种风气对科研的发展极为不利。我们现在掌管权威,这是我们的科学不能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伟大的爱是无形的

如果我们问一个初中生,你认为世界上最大的力量是什么?他会回答:原子弹、氢弹、地震、海啸,但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思想和精神力量会发生变化。

两种人情——一种是恨,一种是爱,两者都能产生巨大的力量。爱情,其实有更大的力量,无形而巨大。

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美国待了几年,参加了浙大校友会的活动。有些校友在20世纪40年代出国,离开祖国40多年,离开母校四五十年,但都很想念母校和朱校长。他们每年聚会两次,一次是地区聚会,另一次是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北美各地的聚会。大家聊天,制作了一些文艺节目。最后一个压轴是一个会说口语的同学,模仿朱克真的绍兴腔演讲。大家都很高兴。他们中的一些人是两所大学的校友。他们说参加其他校友会的时候,都穿着整齐,大惊小怪,跟过年一样。参加浙大校友会就像回到妈妈的家一样,是一种很亲切很温暖的感觉。朱克真求真的学风,他的实践,他的人格魅力,产生了极大的凝聚力,让校友们聚在一起后感觉很亲密。

1985年,我去美国开会,顺便拜访了我的老同学张镜湖,他是夏威夷大学的教授。我去看他了。他说,周统是浙江大学的校友,只在外语系学了一年。因为阑尾炎,朱克真用校长专车把她送到贵阳,并写了一封亲笔信给贵阳医学院院长李宗恩,请他照顾她。结果在贵阳,手术做得很好。这件事很多人不知道,我听了他四十多年。

再比如,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的一个同学,初中二年级暑假得了伤寒。过了一两个月才把病养起来。他康复后,开学一个月。遵义到湄潭没有长途车,所以他坐的是“黄鱼车”。在路上,车坏了,他不能离开。正在这时,一辆卡车开过来,停在了前面。朱克真在车上的时候问他你是不是浙大附中的学生,因为他撞到了浙大附中的一条童子军的围巾,半紫半白。他答应了。朱克真问,你为什么现在才上学?开学一个月了。他说他病了。朱克真说你还有几十里的路要走。上车。但他太小了,爬不进车里,所以朱让司机把这个小学生抱起来。到了湄潭后,问他能不能跟上学业,叫他加紧补习。

1945年,浙江大学教授宫非想从遵义到重庆旅行。朱克真邀请了前浙大学生邵全生陪同。在重庆过江的时候,邵全生先把行李放在船上,然后回来接教授,发现教授不见了。他向学校报告说教授失踪了。后来国民党谎称邵全生是个讨钱的暴徒,并逮捕了他。朱克真问了问四周,所有的宪兵总部、警备区总部等等,都跑了去。从1945年到1947年,他在日记里18次提到这个学生。朱克真不断打听消息,试图营救他,多次给学生父亲写信汇报情况。邵全生直到1947年9月才被无罪释放,当时通过各种手段获救。1958年,朱克真致信周总理,询问宫非的下落。最后,在狱中对国民党特务的审讯中发现,宫非被中美合作所特务绑架,不久就被杀,铙钹击毁。

在成为浙大校长之前,自1928年起,朱克真一直担任中央研究院气象所所长,该所一名气象观测员在重庆渡河时溺水身亡。每次朱克真去重庆,都是去看他的坟。朱克真不看人的地位,而是一种自然的爱在其中。他的爱和他的求实精神融入了老师,形成了优良的学风,影响了后来的学生。

每天用三种方式审视自己

自我批评说起来容易,能做的却很少。在运动和会议中更容易,因为每个人都要复习,都要通过考试,这往往是不真诚的。私人日记里记载的真相很少见到。对科学家来说,承认自己的无知更难。朱克真经常检讨自己,真的有“我住三省,我住三省”的精神。例如:

1955年11月7日,日记中写道:“10时至10时,历史学会与叶、、侯外庐会谈,制定年度计划...叶告诉余,岁差不仅在赤经和赤纬上发生变化,而且在经度和纬度上也发生变化。可以知道我无知。”

1936年10月14日,日记上写道:“十一点,我和龚振、小冯、仲翔、游南一起,开车送我到世博中墙的昭先寺,祝贺布雷母亲七十大寿。我至今认为可耻的事。”

补充说明是他后来看的时候写的。可见他写日记,一直看,是为了反省自己。

再比如1962年9月6日,我参加科学规划的地球科学小组会议,因为九点之前又参加了一个会议,在规划会上刚拿到规划的第二稿,没细看就开了个玩笑,因为第二稿中支援农业的部分扩大了很多。原始日记:

“九点钟在国家饭店综合小组讨论会上,讨论大纲的第二稿。到了国宾馆才收到第二稿,没时间细读。在讨论中,我提出了一些关于农业支持不足的意见。但是实际的最后一部分已经大大扩展了,所以我太粗心了,应该复习一下。入党的时候,马玉树同志给了我一张纸,说党有三大纪律,八个注意。三大纪律是如实反映情况,正确执行党的政策,实行民主集中。八大注意之一就是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说话随便不如实反映情况是可耻的。"

这真的是极其严厉的自我批评。

人必须承认自己的无知,才能进步,才能努力学习。朱克真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可以向别人学习。而且因为他总是检查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所以他的品德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1.《龙钟 竺可桢:网罗龙钟不堪之过去人物,直是养老院而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龙钟 竺可桢:网罗龙钟不堪之过去人物,直是养老院而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686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