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在近日爆红的纪录片《美国工厂》中,美国中年工人群体的“就业故事”格外引人瞩目,他们承载着美国制造业的复兴。上个月,45岁的歌星朴树录节目时突然以“我岁数大了,要回家睡觉”为由离场,更是在国内引起对“中年大叔”话题的热议。聊起中年大叔,不管在哪个国家都是一个既有趣又意义重大的话题。“中年油腻”之类的词很现代,但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年危机”这个概念就已引起西方学界的广泛关注。当中国大叔调侃着“人到中年,不能怂”或“人到中年不如狗”时,《环球时报》驻外记者的调查发现:一些日本“中高年龄者”有的沦落为“宅男”,但也有的在敢于尝试跳槽;美国中年开始思考如何“取悦”自己;而德国人则高度警惕着“中年社会综合征”的蔓延。
日本:他们总是“处于工作状态”
在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资料里,中年年龄层为45岁到64岁,而在内阁府一项针对长期闭门不出、“家里蹲”的中老年人调查中,把中年年龄层定为40岁到64岁。在《高年龄者雇用安定法》中,45岁以上的人为“中高年龄者”。两年前,大阪一家医药品公司森下仁丹的招聘广告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广告突出中年男性的形象,两句广告词很耐人寻味:一句是“中年大叔说不定是这个国家的希望”,另一句是“中年大叔会改变,日本也会改变”。
通常来说,日本中年男性的主要任务就是赚钱养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中年男性颇为风光,一人工资养全家五六口人绰绰有余,日常开销也是大手大脚。而现在的情况发生很大变化。家有中小学生的日本家庭,学费和生活费负担较重,再加上要还房贷,如果入不敷出,妻子就要出去打工,那么男人在家中的地位就会大不如前。在公司里,日本中年男性一般处在科长或者部长的级别,虽然管理着一个部门,有点小权力,但是所负的责任不小,部下有什么闪失,部门头头需要承担责任,还得不时挨上司的骂。日本男人的收入相对减少,过去上司请部下吃饭,现在只能AA制。下班后到居酒屋喝一杯解解乏,还是很多日本中年男性的选择,那时候,他们才会显得“肆无忌惮”,和工作时严肃的形象大相径庭。
上世纪80年代,日本40多岁男性的结婚率是90.18%,如今中年男性的婚恋状态也有了很大变化。一些调查显示,40岁左右未婚男子在职场遇到伴侣的概率只有20多岁青年的1/3。从日本政府国势调查的数据可以发现,现在日本40岁到44岁男性的未婚率是29.3%,45岁到49岁的未婚率是25.2%。中年男人其实也忙着相亲,但日本的婚姻介绍所收费不菲,采用会员制,一月需要交1万日元左右的会费,且成婚率相当低。日本中年男性面临的困惑是:因为经济不景气,许多男人收入减少,与此同时,日本女性进入社会的意识增强,经济能力提升,有些家庭为此失去了平衡感,离婚率也上升,甚至出现一些独身又没有工作只能啃老的中年“宅男”。
日本中年男性时常是被调侃的对象,在大众眼中,他们总是“处在工作状态”,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没有朋友,没有休闲衣服。日本中年男性没有个性化的衣服,上班族大多是西装革履。在电车上,《环球时报》记者时常看到穿西装的中年男人抱着公文包打瞌睡。据说很多日本中年男性的包里放一把折叠伞,不仅挡风遮雨,夏天还用来遮阳,可以说很注意保养。NHK电视台“国民生活时间调查”显示,40多岁的中年男性平日花在爱好上的时间平均只有15分钟,周末稍微多些,在40分钟到1小时之间。一些日本大叔业余时间喜欢看美食节目。《孤独的美食家》是日本东京电视台制作、由1963年出生的松重丰主演的美食剧。该剧2012年开始播放,颇有人气。该剧讲述一名独自经营进口杂货商店的男子——井之头五郎在工作间隙前往餐馆享用美食的故事。这也是中年男性的典型形象。
日本第一生命保险株式会社每年举办“第一生命上班族川柳大赛”,得奖的大多是中年大叔的作品。川柳是日本的一种短诗形式,类似于俳句。参赛的日本中年大叔很喜欢自嘲,也爱调侃上司或自己的妻子﹐他们嬉笑中带着心酸,体现出苦中作乐的精神。有些短诗在网络上很流行,如“我的老婆,背影是船梨精”“如果每天持续加班,那么也等于是准时下班”。今年的一则得奖作品让人看了有些心痛,一位40多岁工薪族这样写道:“没有加班,没有爱好,没有钱,也没有住处。”
在日本,还有一个流行词是“百年人生”。日本百岁老人已达7万多人。日本女性平均寿命达到87.26岁,男性是81.09岁。日本人认为,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不仅处于人生的壮年期,还处于工作的上升期。《环球时报》记者发现,身边有些日本中年人正忙学习、忙跳槽、忙创业。原先日本人的职业观念是在一家企业工作到退休,而现在情况有了变化,四五十岁跳槽的人在不断增加。根据一家人才公司的调查,41岁以上的跳槽者过去5年来增加两倍,企业的观念也在改变,有些企业用人已经“不问年龄”,而且许多人跳槽到不同的行业原因是他们觉得“一辈子就干一个行业人生太单调了”。记者认识的一位日本中年男性,在企业工作20多年,48岁开始利用工作之余准备语言教师资格的考试,50岁拿到资格证书后就跳槽到学校教日语。他说,原先在企业一直从事事务性工作,他不甘心在一家公司就这样干到退休。从事日语教学工作,可以接触到许多国家的留学生,这让他一下子觉得“生活有趣多了,人生还有很多可能性”。还有一位50多岁的杂志编辑,30年来就是埋头工作,没想到,他最近向公司提出提前退休的申请,与几位志同道合者创办了一个以文会友的网站。他说:“这个工作收入虽然不多,但是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多年的梦想,现在终于实现了。”
日企招聘以往会设立年龄门槛,很少给45岁以上的人跳槽机会。森下仁丹那则招聘广告引人关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年龄和性别限定。这家会社69岁的社长驹村纯一就是52岁时从其他企业跳槽而来,现在成了勇于开创第二人生的日本中年男性的楷模。
美国“70后”想要取悦自己
近日,讲述美国制造业故事的纪录片《美国工厂》上线后,也引起美国人对中年群体的关注。一些人的感受是,现在的美国人似乎已远远不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那么有干劲了。该片导演之一理查德说:“我们正变得更糟,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正在走下坡路,在中国则恰恰相反。”奥尔顿·托克是一位70多岁的核能专家,颇有绅士风度,虽然早就退休,但还是经常往返于世界各地讲学。托克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很多人说他的退休生活很精彩,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中年埋头搞研究的艰辛。他说:“那时候,我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被忽略了。”
美国人的中年危机主要来自于失业与否,同时与美国整体社会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美国工厂》描述了2000多名再就业工人,其中不乏中年人。他们不可避免地存在精力疲惫、体力下降、责任意识松弛等现象。在美国,也存在“中年社会综合征”,很多人不愿结婚,不愿生育,有的等着政府救济,而整个美国社会也出现生产效益下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美国政府一般会通过一些救济措施来帮助那些在中年时期失业的家庭,如提供免费食物、低廉的住房,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社区的教会也会伸出援手,帮助贫困家庭解决食物问题;同时,劳动就业法更明确要求雇主不得随意辞退员工,如辞退必须提前告知,预付几个月薪水等。总体来说,美国的工作机制还是鼓励中年人晚退休。
某种程度上,美国人并不特别注重人人都必须事业有成,人人都要有钱,他们首先是过好自己的生活,很注重自我。《环球时报》记者的一些美国“70后”朋友爱说:“以往我每天取悦每一个人,今天,我选择我自己。”迈克·帕特从大学毕业开始,已经在政府公务员系统工作了20多年。他的夫人原来是一名会计,为抚养3个孩子当起家庭主妇。美国家庭一般很注重孩子在18岁前的陪伴式教育,父母会尽自己所能照顾好孩子,陪他们玩耍、旅游、运动。最近,帕特夫妇最小的一个孩子也上了大学,几个孩子的学费靠贷款或申请助学金,他们两口子的压力就小多了。对美国中年父母来说,到五六十岁正是熬到头、“看见曙光”的时候。目前,帕特正在为夫人“复出”做准备,想让她在住家附近开一家蛋糕店,或在超市租一个卖鲜花的铺位。
德国:“我开始考虑买各种保险”
“中年就这样不知不觉来到了。”46岁的奥迪汽车工程师约翰内斯和《环球时报》记者聊起他的“中年变化”:应酬多锻炼少,回到家就觉得累;有了啤酒肚,头发越来越稀少,一天不洗头就会有油腻的感觉;心态也变老,每件事情都会提早做好计划,并考虑买各种保险。
在德国,也有不少谈论中年的俗语,如:“中年是人生最不幸的时期”“中年人有钱、房、车、家庭,却没有了自己”“中年是人生的黄金分割点”。在德国,还有“中年社会综合征”的说法。德国学者认为,中年一代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等各领域的主力军,但与战后几代人不同,跨入21世纪的中年一代似乎缺少一点“不顾一切向前冲”的精神,显得压力过大,甚至出现抑郁情绪,并对社会造成一些影响,如生育率低、创业少、退休早、病假多等,有时让外界对德国有一种“未老先衰”的感觉。
几年前,德国电视二台播出一部名为《中年危机》的电视剧,讲述的是两个家庭的故事——大人离婚后,两个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成为最大输家。德国甚至还出现“中年发泄剧”,题材涉及中年人心理疾病、家庭成员之间的代沟、中年犯罪等问题。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媒体艺术学者汉斯曼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些电视剧通过剧中人物发泄式的表演,来体现中年群体在工作、家务、交友、教育孩子等方面的压力。
“中年社会综合征”已引起德国学术界的关注。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今年6月公布了一项有关中年问题的新研究。据该项研究的负责人克里斯蒂娜·胡特马歇尔介绍,学术界对25岁至35岁这一年轻人阶段的研究很重视,但对中年群体的研究却很少。她表示,目前德国36%的人口处于中年群体,他们与以往的同龄人相比发生很大变化,而有些变化对社会的影响是负面的,比如结婚年龄越来越晚。如今,德国女性平均结婚年龄为31.5岁,男性为34岁,比20年前各晚了4年。与之相伴的是,生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大。更不幸运的是,中年离婚的现象也很多。2016年,德国离婚的平均年龄是:男性约46.6岁,女性约43.6岁。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人口政策专家诺贝特·施奈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如果说西方工业国家平均预期寿命是82岁,那么41岁就是中年。”在他看来,人们常说年轻人群体决定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实际上,中年人对现今的国家更为重要。施奈德说:“不仅因为这一群体人口最多,还因为他们创造的社会价值也更高。一个国家的中年群体如果意志消沉或心理压力过大,会不利于国家的繁荣发展。”他建议,全球都应重视如何帮中年人排忧解难的问题。中年群体也要多关心自己,多参加体育锻炼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像欧洲有不少40+和50+的俱乐部派对活动,可以给中年人解压”。
1.《5158聊 聊起“中年社会综合征”,这些国家也困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5158聊 聊起“中年社会综合征”,这些国家也困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69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