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南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2002年,我部发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全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指导和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科学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和全面普及,在认真总结各地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我部组织专家对《纲要》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现将修订后的《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并将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向我部汇报。
附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南
教育部
2012年12月7日
附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南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社会经验的扩大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尤其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会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上的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进一步科学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认真总结近年来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人,注重学生心理和谐与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2.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在紧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体差异相结合。所有教师都应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法和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在教师教育的指导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自助意识和能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3.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生活,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节情绪、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格心理素质;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4.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身心健康、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良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工作原则,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全面推进。要普及、巩固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加快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心理咨询室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合作机制,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发展,普遍建立规范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突出重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利用地方课程或者学校课程,科学、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专业、稳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分类指导。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质量和效果,率先建立成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其他地区要尽快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和稳定的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协调发展。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和素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中西部倾斜,逐步缩小东西部、城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差距,重点发展中西部和农村,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按照“城乡结合”的原则,加强城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与合作,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和城乡均衡发展。同时,要努力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5.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了解心理异常,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它侧重于自我意识、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为事业而学习以及适应生活和社会。
6.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做到循序渐进,分阶段设置具体的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律;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沟通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流,在谦逊友好的沟通中感受友谊;让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学会自控;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新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心,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沟通,培养独立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具有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解决困难的喜悦,学会体验情感,表达情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能力;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兴趣和娱乐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接纳自己;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青春期前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正确、恰当地体验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渐了解他们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的学习和生活做准备。
初中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增强自我意识,客观评价自己,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和家长沟通,掌握与异性沟通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积极体验和表达情绪,有效管理情绪,正确处理厌学情绪,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确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注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高中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人与人之间积极的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与异性同龄人的交往,懂得友情和爱情的界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选择和准备升学就业,培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7.学校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所有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应自觉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师的榜样作用,建立民主、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心理健康教育要与班主任工作、班级团队活动、校园文化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相结合。,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多种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8.开展心理健康的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可以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咨询、心理训练、问题分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咨询、心理情节剧、专题讲座等。心理健康教育应防止学科化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注重引导学生心理和人格的积极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9.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成长中的问题,解决心理问题的专门场所。也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教师应树立危机干预意识,及时识别并向相关心理诊疗部门推荐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个体学生。教育部将对心理咨询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做出统一规定。
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专业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遵循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为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咨询和帮助。开展心理咨询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得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可能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防止心理健康医学教育的倾向。
10 .密切联系家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儿童成长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在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影响孩子。同时,学校应该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11 .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当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青少年课外活动的联系与合作,组织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发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五、组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12 .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制定规章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支持和引导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各地、各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时,课时可安排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纳入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教育督导部门应当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专项监督检查。教育部将适时开展在中小学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的活动。
1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全国各地学校要有计划,逐步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教师原则上必须具有心理学或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每个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加专职人员比例,其编制从学校整体编制中解决。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的评价和聘任办法,制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评价标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的评价和聘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14 .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教育部将组织专家制定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分批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研究人员进行全国性培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分阶段开展本地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轮岗培训,切实提高专职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的培训要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建立分层培训体系。
15.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应作为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16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的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各种教材的编写、审查和选用,应按照本指导纲要的统一要求进行。自2013年春季起,所有进入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必须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专家审核同意后,方可使用。
17.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指导,加大经费投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科研规划,积极组织相关项目申报和优秀成果评选。要积极引导高校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研究,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依据。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体系,各级教学研究机构应当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研究人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专家学者、教研人员、一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水平。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696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