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并从中受益是一种乐趣,直到你能在人生的某些转折点做出更恰当的选择,这源于62年前的一个决定。那一年,我才十二岁,刚戴红领巾两年多。

1958年6月的一天,山东省平远县段吉高级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日子。语文老师辛文德召集全班50名学生上了最后一课。他表情凝重地说:“从今天开始,你读完了小学所有的书,今天你就要毕业了。

今年县里有两所中学给我们招生。除了平原一中,恩城还有一所二中,比一中好一点。想考中学的同学稍后报名,要交20分钱的报名费。如果你不想参加考试,你将回家种田而不是来。另外,如果你有什么事,可以单独和我谈谈。会议休会。"

身边的人一下子站了起来,却看到大部分同学在告别时说要回家而不是去考。他们觉得,考试白考,每年考一两个人,还要交考试费。

我的同桌是一个比我大三岁的女生。她学习比我好,各方面都很成熟。我看见她和十几个学生走到教室角落里神神秘秘地说话。他们好像在申请中学。

当时没人拉我报中学,也没人劝我回家种地。我一个人站了一会儿,径直走到辛老师面前说:“辛老师,我想再和你一起读六年级。”辛老师很和蔼地说:“下一个六年级,我当班主任,你来找我。”

六岁第二次上小学,提前一年。我是入学以来最年轻的。我的同学大多比我大两三岁,很多比我大七八岁。当时我就想,今年没办法考上中学了。太难了。

如果考不上,只能回家种地,种地只能算一半劳动力,再也不想读书了。提前一年学习,现在想提前一年种地,不合理。

至少再读书一年,读书的年纪千万不要去种地。没有和任何人商量,我做了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决定,很容易得到老师的允许。

我要上新六年级了,有两个最好的学生,都是男生,我认识。和他们交往,感觉和他们一样好。一旦我超过他们,我将成为下一届最好的学生。如果你明年考中学,哪怕整个学校只录取一个人,也应该是我。

对于接下来一年的学习内容,我掌握了70%以上,只要啃掉20%以上的硬骨头,我就能达到100%的成功。比起那两个小名人,学习会轻松愉快。我喜欢独自做决定。

结果我拿起书包继续学习。我很主动,很兴奋,很自觉,很自律,感觉如鱼得水。上大部分上中学的学生都失败了。肖红友,一位被照顾得很好的烈士家属,考上了一中,二中录取了两个学生,一男一女。那个女孩是我的同桌。后来他们初中谈恋爱,毕业后没能进入高中。两人都回农村结婚,成为当时受过教育的农民。这个男孩现在已经死了。

重读六年级后,辛先生对我表现出极大的关心。他曾经是国民党军队的连长。他非常能干,要求半军事化。我成了一整年的领导,两个最好的学生紧紧跟着我。他们尊重并说服了我。

成绩好,空我有空闲时间。我在业余时间做了三件事。首先,我练习汉字。经常练八个字:乘风破浪,奋进。二是帮老师做家务,比如收作业。第三,我读了一些小说,学到了给朋友扔刀子、为姜太公钓鱼等故事。同时注重学会交朋友,学会在社会上做人。

1959年夏天,毕业班大部分同学表示报考初中,辛老师带领的团队如黑马一般脱颖而出。840名考生中,前五名有三名,其中一名第一,两名并列第三,第一名竟然是我。

后来看列宁的著作,印象深刻的有两篇。一个是“退一步,进两步”,意思是在特定时期,退一步,就一定能进两步。但是,如果不想退,一步也进不去,甚至会被逼退一步,穿越台湾。

另一个是《论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小儿病》,就是说在各种要求进步的呼声中,实际上会有一些阻止进步、犹豫方向的思想、口号和主张,应该加以识别和克服。每次看到这个,总会想起那个决定,还是符合列宁主义的!同时,也加深了我对马克思、列宁等过于强大的革命领袖的信念。

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改变了我的家庭和后代的命运。几个侄子侄女和我一起来广州建立现代小家庭。他们的下一代还在童年,正在接受现代教育。今天是儿童节。谈谈这个决定。也许会开导他们,把他们算作不一样的礼物。

有意思的是,自从那个决定,初中拿了第一之后,几十年来在很多陌生的领域都拿了一些第一。

五六十年过去了,这些事情还是像昨天一样发生了。当时觉得很正常,但是可以放在几十年的历史洪流里,传奇。早上走在校园路上,一些故事不断冒出来。今天写了一个小时候的故事,和朋友分享。

2020年6月1日

作者简介:

肖新生,1946年出生于山东省平远县,广州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1965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军医大学。曾任练习生、铁路排长、甚至助理指导员、宣传单位副组长、长沙政治学院职业教师、第一军医大学教师。曾在《铁路战士日报》和《四川日报》发表散文和报告文学。在《光明日报》、《国内哲学动态》、《学术研究》、《求是》等报刊发表多篇理论文章;曾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现代哲学》等杂志发表多篇教学文章。主持国务院部级重点项目。主编了《执政党建设》、《市委书记关于深化改革的讲话》等十本书。曾任全军政治理论教材编委会委员,广东省十六大课题组研究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高级职称评委,精神文明新学科创始人之一。多项成果获奖,其中省部级一等奖5项。

编者:方的《白浪之恋》

1.《平原一中吧 青春须早为,不负少年头 一一忆少年时代改变命运的一个决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平原一中吧 青春须早为,不负少年头 一一忆少年时代改变命运的一个决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732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