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17日电作为2017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季度供给侧结构改革取得积极成果。
几项关键任务取得了进展。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超过75%,比去年第四季度提高2.0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每100元的成本和资产负债率都在下降;商品房库存加速;对“短板”行业的投资也在加快,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同比增长近50%,是整体投资增速的四倍以上。
得益于此,中国工业经济在前三个月迎来了久违的“暖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和工业企业利润均大幅增长。3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创2014年11月以来新高。
经济结构越来越优化。消费日益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顶梁柱”。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7.2%,比2016年高出1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56.5%,比去年高4.9个百分点。在供应方结构改革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正沿着既定路线加速发展,从投资和出口转向消费和服务。
新旧动能的转换也在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超过10%,接近同期工业总体增速的两倍。
供给侧结构改革有助于中国经济“保持健康”,中国经济的稳定为加快改革提供了条件。“当前的经济环境为政策制定者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他们大胆推动供应方的结构性改革。”ANZ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雨婷说。
然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首席经济学家徐洪才在接受中国新闻社采访时承认,说供应方结构改革和经济运行进入良性循环还为时过早。
一方面,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短板五大关键任务的进度参差不齐,留下了很多“硬骨头”。去产能还盯着数字做目标管理,市场化手段没有得到有效运用;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存量居高不下;金融体系中的系统性风险仍在积累。只有在这五项关键任务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才能为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财税、金融、土地和户籍制度等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的改革也需要深化。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警告称,考虑到中国外部环境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尽管中国第一季度经济表现光明,但下行压力仍然存在。未来,彻底摆脱困境的关键在于加快改革,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前副院长陈东琪表示,供给侧结构改革最重要的是建立促进公平竞争的机制。"这是衡量未来几年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陈东琪表示,要尽快在改革中取得实质性突破,就要加快包括公平准入和自由退出机制在内的基本市场体系建设,取消阻碍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继续推进去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加强信用环境建设。
中国官员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4月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要继续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更多运用市场化法律手段,推动“三比一、一减一补”改革任务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1.《"开门红"后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发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开门红"后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发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733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