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一批重大疾病救助、一批慢性病服务、一批重疾——中国坚实的安全网正在治理因病致贫

新华社记者王斌,宋丽

让穷人气色好,有疾病感,是关键环节。实现准确的扶贫直接关系到农村贫困人口的生计感。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卫生扶贫工程三批行动计划》,提出了重疾集中治疗、慢性病承包服务管理、重疾综合保障的行动措施。从2017年到2020年,对患有重疾和长期慢性病的贫困人口,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批治疗,以达到治病救人、保全保全的目的。新华社记者梳理了行动计划的三大亮点。

第一个方面:2018年,各种重大疾病治疗将覆盖所有农村贫困人口

"疾病已成为贫困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夏庚生说,因病致贫、贫病结合是我国面临的现实情况,解决疾病特别是重疾已成为我国战胜贫困的“硬骨头”。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相关数据,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人群中,约有730万人患有重疾和慢性病。

2016年,中国启动卫生扶贫工程,提出到2020年,贫困地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农村贫困人口获得及时有效的重疾治疗,服务能力和可及性显著提高。

为落实卫生扶贫工程,行动计划提出确定重疾集中治疗定点医院,制定符合当地诊疗服务能力的具体详细的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确定单病种收费标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选择治疗的疾病是负担重、社会影响大、疗效确切的疾病,包括食管癌、胃癌、儿童白血病。”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说,贵州、四川等八个省和自治区启动了重大疾病特殊治疗试点,9.2万人得到了集中治疗。2018年,重大疾病特殊治疗试点将覆盖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扩大到所有重疾,重疾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覆盖。

第二个方面:签约健康管理,让农村贫困和慢性病患者有一个健康的“看门人”

中国的保健模式正在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实现全民健康离不开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提出,要实施慢性病早期诊断和治疗,促进医疗和预防的协调,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的服务链,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做好慢性病管理,有助于这些患者恢复生产生活能力,有助于家庭摆脱疾病的沉重负担,有助于摆脱疾病和重疾造成的贫困恶性循环,有助于家庭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王培安告诉记者。

行动计划提出对患有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健康承包管理,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健康卡,组织乡镇卫生院医生或乡村医生与农村贫困家庭签订合同,为贫困人口提供公共卫生、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询、中医药干预等综合服务。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和控制成本,行动计划还强调,各地要确定定点医疗机构,细化诊疗流程,明确质量要求,加强基本药物的使用。王培安说,中国对贫困户实行专项管理和动态管理,建立档案和建卡,为准确扶贫奠定坚实基础,确保“不让一个人掉队”。

方面三:在县城,农村严重贫困和重疾住院患者将有保障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贫困户比例达到44.1%,涉及近2000万人。鉴于庞大的贫困人口基数,如何为农村贫困人口和重疾患者提供足够的医疗服务?

行动计划明确,落实优惠精准支付政策,完善大病保险政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在起付线和报销比例上优先。各地要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保障措施。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专家介绍,目前基本医疗保险、重疾保险、医疗救助三大体系门诊报销比例约为57%,住院报销比例为70%。湖北、江西等地区正在探索健康扶贫补充保险,进一步探索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看病”的综合制度保障。

到2020年,我国将把县内看病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离县。对此,行动计划强调实行“一站式”结算,贫困人口在县内住院前支付治疗费用。推进基础信息共享互联,通过同一个窗口、统一的信息平台,完成定点医院相关医疗保险和救助政策的“一站式”结算。

1.《大病救助一批、慢病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一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病救助一批、慢病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一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736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