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届北京大学博雅论坛在现场举行。上官云

北京,北京,4月24日23日下午,第90届北京大学博雅论坛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学者、教授彭峰以“中国风吹过西方”为主题,分享了他对中西艺术和美学的看法。

论坛一开始,彭峰首先提到了参观国外博物馆的经历。他回忆说,当时馆长告诉自己,西方人很长时间无法理解中国画,所以他的收藏从瓷器和青铜器开始。“事实上,大多数西方人对中国的爱始于这些物品,包括丝绸。".

“这本书从传说开始。因为作者休·昂纳是学文学的,但对建筑感兴趣,最后成为作家,所以开始写故事。当然,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也是一个美术史家,主要写美术史。”彭峰重点介绍了英国当代著名艺术史学家休·昂纳的作品《中国风:在西方消失了800年的中国元素》。

中国风封面:西方遗失800年的中国元素。图片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提供

彭峰说,整本书都是从丝绸开始的。“书中的‘中国风’大多不是关于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而是西方人自己按照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做出来的东西,所以‘中国风’严格来说是西方美术史上的一种现象”。

“西方‘中国式’留下的最重要或最有影响的东西,除了衣服、瓷器、家具,就是园林。十八世纪初,欧洲人,尤其是英国人,开始吸收中国园林的因素,建造自己的园林。”彭峰说,《中国风》详细描述了“中国风”从传说到现实的转变等问题,有哪些重要作品。“对我们来说,了解西方艺术史上的‘中国风’尤其有价值”。

同一天,彭峰还回答了为什么西方绘画有“透视”手法而中国绘画没有的问题。他认为中国壁画是有透视的,但是中国人很早就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尤其是文人画家。绘画的目的不是为了再现世界,而是为了表达他们心中的诗歌和绘画,所以他们开始反对“透视”,让艺术家在屏幕上获得更多的自由。“当然,具体原因今天不好说。”

1.《中国绘画为何没有"透视"?或因其更注重表达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绘画为何没有"透视"?或因其更注重表达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738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