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川玉龙、西昌到江苏同里、双龙、宜宾到浙江武义、灵川、宁夏到浙江诸暨,三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负线从西向东飞。在这三个输电工程的建设中,一直遵循着一个数字。他是国家电网生产技能专家、变电站安装高级技师、安徽输变电工程公司项目经理王开库。

“行业内此类人才不超过2人”

"煤从天上来,电从远处来."随着我国“西电东送”和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巨大进步,电网覆盖的区域越来越广,传输距离越来越长,UHV变电站的建设成为实现长距离传输的关键。

王开库是UHV电网建设领域的最高竞技场的绝对冠军。

从2011年初开始,王开库就走上了UHV建设的舞台。我国UHV输电工程建设虽然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这让王开库几乎每一个项目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来自困难。面对困难和未知,王开库面对困难,敢于做第一,勇敢地肩负重担,用许多独创的施工方法和娴熟的技巧,一次又一次地克服困难。在玉龙,他带领团队设计了“GIS无尘”安装厂房和自制设备台车,保证了设备100%干净地进入GIS室,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外部环境对施工的影响,最终实现了800 kV UHV换流站GIS设备的无尘安装;在武夷,他运用“听音读芯”的噱头,大幅度减少返工量,使3000多根光缆合格率达到100%,确保工期;在灵州,他利用“鹰眼定位”的方法,在13米高的平台上安装了一个重达76吨的平波电抗器。水平和垂直误差控制在1.6毫米以内,比设计标准高20%。

三座UHV换流站一次成功投产,不仅获得了国家优质工程金银奖,还获得了中国建设工程最高荣誉鲁班奖,使王开库成为安徽电力建设响亮的名片。"经常有人叫库戈做项目经理."国家电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工会的张茵说:“在这个行业中,有这种经验的人很少,不会超过两个人。”

张的经历既是王开库在领域连续7、8年的积累,也是他之前丰富的任职经历。自1998年入行以来,王开库已经安装调试了100多个高压变电站,如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等。他的职位也从技术员、项目总工程师到项目经理不等。“变电站涉及的设备基本都做了”。丰富的岗位经验不仅让他了解变电站建设涉及的各个环节,也更好的了解各个岗位在协调工作时的难点。

"如果我们做更多的技术,施工单位会更顺利."王开库说。

“不仅仅是做产品,更是做艺术品。”

最近,在安徽省乃至全国各地工地驻扎多年的王开库,回到了合肥离家不远的合肥飞北500kV变电站工程。

随着安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地的电力需求也在逐年增加。飞北工程是合肥市第四座变电站,也是第一座同时拥有两套100MVA的变电站。该项目应在夏季用电高峰前投入运行。与UHV项目相比,该项目似乎易如反掌,但工期紧,任务重,作为项目技术顾问的王开库一点也没有放松。

飞北变电站工程是安徽省第一座采用GIS结构的变电站。GIS结构是一个中等空的圆柱体,填充惰性气体抑制高压电流的电弧,安装时要求保证圆柱体清洁无尘。

施工期正值雨季,玉龙打造的无尘装置重新投入使用。在施工现场,以不锈钢为骨架,透明塑料为墙体的“透明屋”,就是GIS无尘安装工厂。“房子”里,“天花板”上只开两个小窗让挂钩穿过,一个大窗用来挂装大型设备。“窗户”只有在使用时才打开,以尽量减少灰尘和天气对施工的影响。此外,在施工期间,将在“透明屋”的四个角落安装摄像头进行远程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和发现紧急情况。

飞北项目现场GIS无尘安装厂

当人们进入无尘安装工厂时,需要经过无尘处理,就像进入无尘车间一样。

如果说GIS结构安装过程中的“清洁度”是项目的客观要求,那么王开库对其他施工细节精度的追求可谓“完美主义”。

在检查继电保护柜的接线时,他甚至打开了几个柜门,摇了摇头。原来电线排列不整齐。他从手机里拿出一张照片,对记者说:“要做到这个水平。”照片中,蓝线排列在经纬度上,一丝不苟。

王开库将手机图片与建筑工地对比

“在安全和质量的基础上,不仅要做产品,还要做艺术品,”他说,“网上经常有照片说德国机器打开后里面是整齐的。既然他们能做到,我们也应该能做到。”

“天气预报说下午会有雷雨,就让工人呆在室内整理电线吧。”吃午饭的时候,王开库开始调整工作安排。

“跟着库哥,拿真经。”

工作严谨的王开库在工地上被同事亲切地称为“ku哥”。作为技术骨干,王开库的名字早就家喻户晓,新员工争相做他的徒弟,请他做技术顾问,因为“跟着库哥能得到真经”。

王开库在创新创新工作室头脑风暴

从2013年开始,王开库逐渐从单一的“师徒”和单一的团队转变为团队机制。曾牵头成立“青年创新与效率工作室”、“王开库专家创新工作室”、“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助人胜于学习”的作用,积极参与人才梯队培养,充分分享个人积累和经验。

几年来勤于探索创新,领导创作了7种工业建筑方法,获得6项国家专利授权,在安徽省电力公司、中国建筑电力协会获得10多项科技进步成果;20多项QC成果在安徽省电力公司、中国建筑电力协会获奖;发表了20多篇科学论文,参与编写了一批培训教材、施工技术指南等。在国家电网公司的平台上发布。

现在王开库教的很多“学徒”都成长为新的技术骨干,独立负责项目。2014年,他还推荐得意弟子陆到巴西参与800千伏梅里山水电站输变电工程建设。

今年,已经获得多项荣誉的王开库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五一过后,开库劳模创新工作室将揭牌,继续承载开拓创新、培养人才的使命。王开库希望以后有机会上学,能直接和学生交流。

变电站建设地点往往远离城市,建设周期较短,从半年到1-2年不等。在工地上生活多年,是王开库和所有技术工人的正常生活。“有时候一年中只有元旦在家。”王开库告诉记者。说到家庭,王开库的话里充满了愧疚。“基本错过了孩子的童年。”他说:“但总得有人做这份工作。”

紧接着,王开库就要动身去下一个UHV项目了。

这是一个从新疆昌吉到安徽古泉,从西北边境到江淮腹地的电网,勾勒出一条连接一带一路能源基础设施的重要电压线。1100千伏代表着UHV传输技术的新时代,也意味着更多未知的挑战。

中游打水,兴奋者入;长野之旅离旅行者很远。带着不变的工匠精神,王开库又要出发了。

1.《特高压变电站上的"鲁班"——记中国梦大国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特高压变电站上的"鲁班"——记中国梦大国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742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