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得生

中央党校教授

今天讨论中国的就业问题,当然应该把中美贸易战和技术进步放在那里,因为两者都充满了很大的变数,但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在更广阔的维度上讨论今天的就业问题。就业问题一直存在,但今天中国的就业问题与10年前和20年前的就业问题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与10年前相比,中国目前的经济弹性更大,这让我们对解决就业问题更有信心,对控制就业形势也更有信心。当然,要认真落实“三个优先”,释放更多有利于促进就业的政策红利。

谈到经济弹性,以下变化非常重要。首先,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增长总量是巨大的。去年我们的经济总量约为90万亿人民币,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如果每年增长6.5%,将增加近1万亿美元,相当于印尼去年的GDP总量,带动作用非常大。第二,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有4亿多人。内需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外贸易依存度下降到33%左右。第三,中国是世界上产业门类最全的国家,产业链非常健全,这对我们抵御外部风险尤为重要。第四,创新创业浪潮的形成。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经历了三次创业浪潮,每一次创业浪潮都很好地促进了就业问题。这波创业不同于以往的创业,它受到政府和创新的强烈推动。我们现在每天增加近2万名市场参与者。刚才丁教授说,我们正处于初创企业淘汰期,但每天新增近2万名市场主体,每年诞生700多万名市场主体,可以有力地促进就业。第五,中国的治理体制和能力不断现代化,具有专心做大事的制度优势。目前,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基础和工具箱非常丰富,宏观调控能力非常强。因此,虽然中美贸易战和新一代技术进步可能会给中国就业带来一定影响,但我们应该提前规划,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我同意丁教授刚才所说,中国目前的就业形势是“稳定多变,变化中有隐忧”。但是,由于上述变化和经济弹性不断增强,中国的就业风险总体上仍是可控的,不会出现系统性的就业危机。中国的就业问题更具结构性和地方性。

就业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取决于发展,需要形成经济发展和就业扩大的良性互动。关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三个优先”的发展战略,即就业优先、教育优先、农村和农业发展优先。落实这“三个优先”对于应对新的就业法律和结构大变革时期的趋势尤为重要。

第一,就业优先。优先就业从十二五规划开始。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再次强调了就业优先的战略地位。提出就业优先表明,就业不仅是一个民生问题,也是一个发展问题,关系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六稳”的工作方针,把“稳定就业”放在首位。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就业优先政策,今年的“两会”将就业优先政策放在宏观政策层面,强化各方面重视和支持就业的导向。在我看来,这是我们考虑就业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对就业工作的影响尤其大。基于此,我国将出台更多促进就业的措施。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一些事情,如减税、减费,从失业保险基金余额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职工技能培训和转岗培训,扩大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等。但说实话,对于如何理解就业优先政策,就业优先政策包括哪些方面,就业优先政策如何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联系,我们都不是很清楚。这是我们需要加强研究的地方。然而,就业优先将成为各级政府处理各种问题的优先事项。然而,有些做法似乎没有优先考虑就业。比如在城市管理问题上,一些地方过度追求统一,排挤了非正规就业和灵活就业的差距,不利于扩大就业。比如技术进步快,机器人普及使用快,就业问题考虑进去了吗?如果机器人代替劳动力太快,可以考虑开征机器人税吗?因此,我认为未来出台重大经济政策,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政策调整时,应该把就业作为优先变量。我国现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考虑了就业问题,但经济增长更重要。美联储何时会降息和降低RRR等。,就业形势将优先,每月非农就业变化将对股市和货币政策产生很大影响。希望今后我国宏观政策的出台也要在更重要的层面上优先考虑就业问题。

第二,教育为主。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尤为显著。我个人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教育在中国的经济发展或就业形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接近50%。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非常快。但是教育如何应对就业的变化呢?应该有更多的考虑。比如高等教育,今年是高等教育20年扩招。1999年招生158万人,比1998年增长近50%,现在每年招生800多万人。然而,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专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理工科的比例从今天的70%左右下降到50%左右,文科招生比例达到一半。专业结构的这种变化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匹配有很大影响。近20年来,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后期,需要大量理工科毕业生。但现实是理工科毕业生大幅减少,文科生大幅增加。我个人认为,今天所谓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跟这个变化有很大关系。还有,我们的职业教育,比如中等职业教育,现在每年大约有500万毕业生。这些毕业生的技能和素质是否符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所以要优先考虑教育,保证更多的资金。但是,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教育本身应该在供给方进行结构改革,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对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存在着如何体现就业优先的问题。至少,教育优先和就业优先要很好的衔接,避免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当然,劳动质量的提高不仅包括教育,还包括培训。个人认为,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技能培训和转岗培训,投入很大。相比之下,与劳动力市场密切相关的学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应该更加重视就业优先政策。

第三,优先发展农村和农业。中国是一个二元经济特征明显的国家,劳动力不断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农业转移到工业,这是一个经常性的事件。新中国成立70年或改革开放40年来,就业工作的主线之一就是劳动力的城乡转化。一般来说是从农村到城市,但有时候也是从城市到农村。进入新阶段,城乡劳动力市场关系需要进一步思考。刚才刘元春总统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我们的劳动力从城市回到农村。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们遣返了1500万农民工,这确保了我们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稳定。今天我们的农村劳动力市场还是劳动力的水库吗?城市出问题后农民会回去吗?应该说,中央把农村和农业发展作为优先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觉得它很有战略眼光。十九大提出此事后,2018年发布了中央“一号文件”,9月份发布了农村振兴战略规划。我的理解是,今天的农村不仅仅是劳动力的水库,未来应该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本身要有大发展。农村本身应该成为一个适合生活工作的地方,也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空劳动力就业的地方。我们今天所说的农村发展,不仅仅是指农业的发展,而是指整个农村本身的发展,也包括一些工业和服务业。我看了相关数据。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约为4、5倍,农产品加工的比例相对较高,而我国现在是2.5倍。农产品加工业仍有很大发展。这个加工业不一定要放在城市,但是可以放在农村。这是一个很大的发展方向。还有为农业服务的人口。美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1%,但服务农业的人数却占总人口的20%。当然,中国的农业发展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农业服务。如果有很大的外部影响,我认为农村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过去的经验和现在的情况都是如此,但现在的农村发展不应该是被动接受劳动力的地方,而应该是主动吸引劳动力的地方。因此,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政策,鼓励农民工和大学生回国创业和就业。

如果这三个重点做好了,中国应该对保持就业稳定有足够的信心。总的来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对现阶段有足够的弹性。如果“三个优先”进一步落实,就业确实是稳定多变的,但总体上是可控的。然而,地方和结构性就业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稿件来源:杜晓

1.《赖德胜 学者观点|赖德胜:稳就业应当就业优先,教育优先,农村和农业发展优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赖德胜 学者观点|赖德胜:稳就业应当就业优先,教育优先,农村和农业发展优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759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