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苏长河在《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把制度的稳定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是理解中国制度精神和原则的关键。一些具有西方特色的政治理论虽然重视制度,但有时发展到制度决定论,却看到制度中没有人,陷入机械论制度理论的认知陷阱。人们经常听到的一点是,某个国家的制度很好,平庸的总统也能治理好国家;但他敢问,如果连续出现两三个平庸的总统,如果体制内的人懈怠,会是什么样的国家治理?在比较中西政治学理论体系时,我们会发现西方特色的政治学教材中并没有党建理论。但在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中,党建是核心内容之一。这两个理论体系内容的不同,其实反映了对制度与人的关系的不同理解。

有一则寓言,一艘木船每年都需要更换一些旧木板,那么在所有木板都被更换后,这艘船还不是原来的木船吗?很明显,如果把木船比作制度,把船板比作制度中的人,如果不断更换不同理想信念的人,这艘船最后就不是原来的船了;但是,如果同一个理想信念的人不断被替换,即使所有的板子都被替换,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这个寓言对于理解制度与人的关系是有启发性的。

一个国家的基础和基本制度奠定之后,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在坚持根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发挥制度最理想的效果。我国很多党政军政机构都与人民建设有关;党建在我国政治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政治学习、民主生活会、干部理论培训和理想信念教育都是以制度中人为中心的。

将制度的稳定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是中国政治理论的重要内涵之一。事实上,世界上所有国家在政治发展中都应该重视机构和人民之间的关系。一些国家在政治发展中忽视了人的因素,认为移植外国机构就能很好地治理国家。有些国家有自己的制度体系,但在制度体系中却忽略了人文教育,制度体系最终变得僵化、没落。这些都是政治学研究需要注意的教训。

1.《从一则寓言看制度与人的关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从一则寓言看制度与人的关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759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