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一位美国记者终于来到了陕北。

这里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陌生而新奇的。

记者叫斯诺,他就在这里,广泛参与和观察红军的生活。我的所见所闻最终被写进了一本名著《红星照耀中国》。

在这本书里,他写道:革命运动要求其领导人比其他人更早地看到未来会发生什么,而毛泽东在这方面非常成功,因此他的追随者对他的判断很有信心。

基于此,他对毛泽东作出了著名的评价,称其为“洞穴中的先知”。

约翰·S·谢伟思是抗日战争时期驻延安美军观察组的一员。

在与毛泽东等人深入接触三个多月之后,他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毛主席成功地击败了他的许多对手,成为公认的领袖?

最后,他的结论是:有远见。

毛泽东与众不同,因为他的思维总是超前的,更重要的是,他的想法总是正确的。

纵观《毛泽东传》,你会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长征之前,有两个词出现得非常频繁——“反对”和“不同意”,后面往往跟着三个字“毛泽东”。

当时他经常在会上笑:你说的不对,我来说说blabla……...

瞿秋白曾经说过:东泽是一个有独立见解的政党。

其实在革命时期,大家的想法很简单:如果你是对的,我们就跟你走。

面对许多重要时刻,毛泽东总能通过自己的思考为每个人指出正确的道路;或者,当我跟随别人的错误和挫折时,我回头发现毛泽东是对的。

毛主席是理论领袖。每当中国革命面临关键时刻,他就发表重要文章,为革命指明方向。——福原健一

这太可怕了。要知道,毛泽东当年的思维,并不是“股票明天涨还是跌”,也不是“这个双色球篮球的数量是奇数还是偶数”。

他所想的,是关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终极命题,比如红军往哪里去,中国往哪里去。

在这种情况下,他总能想出正确的路径和策略,做出准确的判断。多么可怕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他怎么会有这种思考能力?

/02/

20多岁的人,大部分还没有真正体验过生活的艰辛,还在享受大学的闲暇时光,有时迷茫,有时忧伤。

如果你看看毛泽东的青春传记,你会发现他和今天的年轻人没有什么不同,充满理想,但很困惑。

1912年,年近20岁的毛泽东还在上中学。他做了一个很多成功人士以后读书都会做的决定:退学。

然而,从湖南一中退学后,毛泽东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他报名了好几个学校,包括商学院、警校,甚至还有一个学做肥皂的学校。

当时他连以后怎么办都没想过,更别说中国人类要从这里走的大命题了。

但是和现在很多迷茫的人不同,他们靠电影、游戏、旅行来打发时间。当时,毛泽东不知道他将来会做什么,但他清楚地知道他现在应该做什么。

辍学后,毛泽东寄居在湘乡会馆,每天去湖南省图书馆看书。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个严格的自学计划。他早上图书馆一开门就进去了,中午只买了两个米糕充饥,算午饭,图书馆关门才出来。

读的最多的有两种书,一种是中国历史书,一种是西方哲学和伦理学。

如果你读过这两种书,你就会知道这两种书恰好是最容易启发人思考的东西。

尤其是历史,在看似过时的历史事件和传记背后,其实是历史上生活过的顶尖人物的经历、挣扎和策略。通过历史,我们可以完全推测出他们在不同情况之前的想法。

中国的历史是英雄和精英的历史。

那么,毛泽东在多大程度上阅读了历史?

29岁那年,第一次听说史书《历代科举考编》。

从傅到明代,此书共116卷,几乎是中国古代历史记载中最长的编年史,被称为历代帝王将相的政治教科书。

19岁时,毛泽东通读了整套书,却无法放下。

很多人可能没有读过完整的《中国二十四史》。毛泽东不仅读完了全部,而且还做了非常详细的注释。

/03/

后来,毛泽东考上了湖南一师。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湖南一师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五年半的学习和钻研是年轻的毛泽东一生的密集岁月。

这几年他涉猎广泛,精读大量书籍。

1916年春节,他在给朋友萧子升的信中提到了77种应该读的书。

可惜没找到这77种书的清单。文学出版社曾出版过一套《毛泽东读书集成》,共259卷,藏书1000多种。单看目录,很多人都崩溃了,但很多书都是毛泽东反复精读,线装书里有的书甚至破了。

他喜欢读他崇拜的人的书。

毛泽东曾经说过:愚蠢地亲近别人只会为曾文正服务。曾文正是曾国藩,毛泽东读了曾国藩的信就忘了吃饭睡觉。到目前为止,韶山毛泽东纪念馆有一套木刻字母,每卷扉页上都有毛泽东的手迹“珍爱奶酪”。唱歌的人也是点缀。

曾国藩曾写过一首《爱民歌》,第一首是《野营时不要偷懒,不要抢别人的门板》,后来毛泽东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首也是在门板上。

他读书是为了解决根本问题。

在毛泽东青年时代,鸳鸯蝴蝶派小说也很受欢迎。这些书的内容和写法类似于《民国小史》《XX列传》……但无论多受欢迎,都没有出现在毛泽东的书单上。

他在给老师的信中说:感动世界的人就应该感动世界的心。

他阅读历史、哲学、文学和报纸,不仅仅是为了消遣或兴趣,而是为了了解世界的起源。

什么造就了富人和穷人,如何划分?面对这一切丑恶、苦难、痛苦,我们该如何改造这个社会?大海过江,谁能力挽狂澜,助楼倒?

23岁的毛泽东读了无数本书,思考了很久,他在日记中写道:

与天堂抗争很有趣。与地面斗争很有趣。和别人奋斗很好玩。

后来这段话被有意无意篡改了一个字,很容易改,语义完全变了。

/04/

除了阅读大量高度投机的历史和哲学书籍,毛泽东还有一个更大的爱好:调查。

大学期间,我花了整整一夜的时间读了写的一本书,名叫《寻吴考》,共5章39节,8万字。

别的不说,都是他在寻乌县做的调查。细节令人震惊。油、盐、酱、醋、茶之类的东西都单独列出来,种类、价格、店铺、价格都仔细标注。

甚至,连县城的妓院数量,名妓,妓女都写了。

用通俗的话说,他的八万字都是干货,没有一句废话。

此外,他还长期从事调查、兴国调查、蔡溪乡调查等工作。每一次调查的背后,都有几十次实地考察,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的采访交流,无数个夜晚的详细梳理、思考和总结。

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担任红军领袖后的调查并不是他的工作习惯。早在1917年,他24岁的时候,就和另一个同学利用暑假的时间,在湖南的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等县走来走去,一分钱都没有。行程900多英里,持续了一个多月。

这叫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毛泽东阅读历史和哲学,掌握了思维工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体系,这些研究为这些思维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换句话说,毛泽东通过看教学参考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做了大量的研究,不仅帮助他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且不断验证和修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校,我们把这样训练出来的人叫学霸。

在现实中,我们把以这种方式训练出来的人称为“思想者”。

毛泽东的许多论点和决定是基于他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和对实际情况的准确调查。

比如我们现在熟悉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人民持久战”等等。

这些都是毛泽东思想深度的基础和源泉。

/05/

不要以为看书做研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毛泽东最大的对手蒋介石,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为了讨苏联欢心,说他读《资本论》,把吃饭睡觉都忘了,经常在国民党里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谜。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蒋介石,大概是在会见苏联代表之前趁机磨刀霍霍,花了一个晚上翻了《资本论》。

蒋介石真的很擅长封建时代的战术。当毛泽东对红军、国家和整个国家的前途进行深刻思考时,蒋介石正忙于考虑如何控制他的部下,如何安抚其他军阀,如何控制人民。

蒋介石一旦遇到问题或失势,就喜欢求神拜佛,躲进农村,耍花招,寻求反击。

毛泽东虽然在1932年被击败,但他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权力,他的个人自由也受到了限制。他还一直在思考中国革命的未来,读了很多书。后来他写了《矛盾论》和《实践论》,这是这两年读马列著作形成的。

这两篇文章也成为指导中国革命最光辉的思想著作。

这不是性格上的差距,而是思想格局和思想境界上的差距!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低矮破败的窑洞里通宵达旦地写着他的代表作《论持久战》。这篇文章一发表,就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对日本来说,这更像是毛泽东提前宣布了他想走的棋路。

和你下棋,你不会赢。

蒋介石看到这篇文章后大惊失色,深感自己被毛泽东压垮了,并命令他的“大笔杆子”陈布雷迅速炮制一篇文章来送给加拉茨。

结果,蒋介石对陈布雷国民党精英写的文章不满意,问陈布雷:他为什么写不出毛泽东的水平?

陈布雷执拗地走上前来,留下了一句经典名言:因为毛泽东的文章都是他自己写的。

相比之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另一种有人不屑于评论蒋介石的言论:蒋介石,统治世界的总督,乱世的总督。

1949年,蒋介石击溃百万军队,仓惶逃往台湾。他居然回应了这个评价,当上了台湾省省长。

——

写这篇文章其实是澄清一个误区。什么是思想和深度?

所谓思想深度,并不是你会说几个看似无法理解,看似有内涵的“金句”;“看透人生”不容易;年纪轻轻就学会世故圆滑是不容易的。

相反,你在想的是每个人都困惑的事情。你思考的目的是如何为每个人的痛苦找到出路。更重要的是,你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了这条路,并且在这条路上毫无畏惧的走在了前面。

这是一条艰难的路,需要大量的阅读、练习和痛苦的思考,也需要不屈不挠的勇气和坚韧。

我们分析这种思维方式,其实是为了启发更多迷失的、找不到目标的人,希望大家通过阅读、实践、思考,找到自己的路。

去修远的路很长,所以我会上上下下。

1.《年纪轻轻思想境界很高 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思想深度却远高于常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年纪轻轻思想境界很高 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思想深度却远高于常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768774.html